40年來我國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聽聽中國國研院院長戚振宏怎麼說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加速,中國外交也經歷了巨大的變化。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國的多邊外交、主場外交、首腦外交等越來越多。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啟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徵程。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外交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取得了哪些成就?中國的對外開放對於推動全球化作出了哪些貢獻?思客專訪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戚振宏,帶我們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把脈新時期外交走向。

本文根據專訪實錄整理。

40年来我国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听听中国国研院院长戚振宏怎么说

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是世界發展的必然要求。圖片來源:視覺志

思客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請您概述一下,這40年來我國的外交事業經歷了怎樣的歷程?

戚振宏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間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外交作為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總結起來,我個人認為:

一是外交工作對世界的局勢作出了科學的判斷和準確的把握,為國內的改革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條件。比如,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提出世界大戰是可以避免或延緩的想法。1984年5月29日,在會見巴西總統菲格雷多時,鄧小平指出,現在世界上問題很多,有兩個比較突出:一是和平問題,二是南北問題。南北問題不解決,就會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帶來障礙。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報告把這個思想明確地概括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主題”。

這一概括是我們黨對國際形勢正確認識的一個重大變化,過去認為戰爭與革命是時代主題,甚至認為戰爭迫在眉睫,那麼,國家的工作重心就不會調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十三大之後,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我們對國際形勢的準確判斷和把握依然沒有發生變化,雖然這中間也經過了很多事,包括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7年的美國次貸危機、2001年的“9·11”恐怖襲擊等,但我們對世界總體的把握沒有偏離,事實也證明這是完全正確的。

二是我們外交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新主張,傳遞了中國的聲音,亮出了中國的立場,也擴大了中國的影響。比如說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就提出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後來我們又提出“構建和諧世界”,到當下我們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實際上說出了世界各國想說而沒有說出的話,順潮流、順民心,我覺得這發揮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波瀾壯闊的外交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牢牢把握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深刻思考人類前途命運,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引領人類發展進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張新倡議,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即習近平外交思想。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要義是“十個堅持”,是新時代我國對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三是過去的40年,我們通過外交為國內的改革發展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十四大的時候我們提出外交工作為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十七大提出我們的外交工作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這是第一次把發展利益提出來。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歷史進程中,領導我國對外工作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經歷了許多風險考驗,打贏了不少大仗硬仗,辦成了不少大事難事,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路,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營造了良好外部環境。

四是我們很好地處理了與外部世界關係,推動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這其中就包括,外交工作為我國2001年成功“入世”創造了良好條件,作出了重要貢獻。黨的十八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戰略自信和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推進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堅持戰略謀劃和全球佈局,堅持捍衛國家核心和重大利益,堅持合作共贏和義利相兼,堅持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開創性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並使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五是我們實現了香港和澳門的順利迴歸。1997年我們經過努力奮鬥,香港順利迴歸,而且迴歸以後在中央領導下,在各個部門的堅強協助下,我們保持了香港的發展穩定,證明鄧小平同志說的“我們中國人自己是能幹得好的”、“香港的中國人能治理好香港”。澳門也是如此,1999年順利迴歸。

現在我們的朋友越來越多,國際上承認世界上只有一箇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已經成為了國際社會的共識。

最後,我覺得中國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越來越大的貢獻。從世界和平來講,我們積極參與國際熱點問題的調解和解決,我們是目前聯合國5個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部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最多的國家。從發展來講,我們為全世界的共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包括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為促進他們自身的發展也做了很多事情。

所以總體來講,過去的外交40年,我國外交工作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也是顯著的。在維護自身發展的同時,也更好地維護了世界和平,促進了共同發展。在這樣一個波瀾壯闊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實現民族復興、促進人類進步的外交主線愈發鮮明而有力!

思客

我們這40年也是經濟不斷對外開放發展的過程,您認為中國的對外開放對於推動全球化作出了哪些貢獻?

戚振宏

中國改革開放的40年是融入國際社會的40年,也是推動和促進全球化均衡快速發展的40年,在40年裡中國的作用和貢獻是很突出的。第一,中國改革開放本身就是對全球化的一個重要貢獻,中國人口占世界將近20%,中國的發展壯大本身就是推動全球化的進程。

第二,中國參與全球化,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在增加,40年來中國GDP年均增長約9.5%,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所以中國對外開放對世界經濟的穩定和發展,對信心的提振都有很大貢獻。

第三,使全球化的有關規則更加公正合理。比如說改善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條件,這方面我們也做了很多的努力。

第四,我們提供了很多全球化的公共產品。像“一帶一路”倡議、絲路基金、亞投行等等,不僅有利於中國發展,也帶動世界發展。

第五,中國企業“走出去”進一步完善了全球生產力的佈局,對全球貿易和投資結構都產生了積極、正面的影響,也受到駐在國的普遍歡迎。

思客

您如何看待當下出現的一些逆全球化的現象?

戚振宏

我覺得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是世界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全球化發展的同時,逆全球化的聲音始終沒有斷,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聲音始終相伴相生,但全球化顯然是主流。目前世界上出現了一些“逆全球化”現象,我覺得這就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種“迴流”,或者說是一個“漩渦”,但是它難以逆轉全球化的根本趨勢。

另一方面,全球化使生產要素在全球進行最佳配置,同時也使財富和權力實現再分配、再調整。在這個再分配、再調整的過程中,不同的國家、同一個國家不同階層的受益是不一樣的,那麼下一步,使全球化向更加公正、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我們還有許多事要做,但不能夠因噎廢食,因為全球化出現問題我們就反對、否定全球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