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橙”相待 烏江古鎮煥發新顏——對德江縣潮砥鎮脫貧攻堅的“橙”功之道觀察

閱讀提示:

12月8日,大雪時節的黔中烏江岸已是寒風鎖霧、凝凍煞人。但,德江縣首屆烏江臍橙豐收採摘節在砥柱之濱潮砥鎮舉行,活動以“烏江秘境·以‘橙’相待”為主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及臍橙採摘活動。

活動充分展示了近年來,潮砥鎮在脫貧攻堅中的創新探索、積極謀劃和奮力作為,緊密結合“綠色攻堅”闖出一條引領一方群眾全力奔向小康社會的綠色“橙”功之道。這給周邊鄉鎮在脫貧攻堅中的產業發展提供了藍本、總結了經驗,同時也為德江鄉村旅遊發展建立了新據點、展示出新魅力。

以“橙”相待 乌江古镇焕发新颜——对德江县潮砥镇脱贫攻坚的“橙”功之道观察

潮砥臍橙基地(高應清 攝)

矢志青年 曲折探尋“橙”功之路

“你們看這個,又大又紅。”,“你那個算什麼,我這個足足有一斤多。”12月8日下午,德江縣潮砥鎮新華社區京旺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臍橙基地裡,全縣首次臍橙採摘活動在此進入高潮,數百嘉賓在基地裡一邊採摘一邊點贊。

“好甜,太甜了。”基地外,嘉賓們一邊品嚐一邊參觀臍橙的自動分揀流程,而張向京心裡卻享受著比臍橙更甜的幸福滋味。

以“橙”相待 乌江古镇焕发新颜——对德江县潮砥镇脱贫攻坚的“橙”功之道观察

潮砥臍橙迎來遊客笑

張向京作為德江縣京旺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從2011年在新華村流轉土地種下第一棵臍橙起至今已整整是“八年抗戰”。八年艱辛終得業“橙”,在他的記憶中有太多的曲折與磨難。

據他回憶,在2008年,張向京作為潮砥鎮石板村的村幹部,一直帶著群眾在致富上苦苦探尋。那年,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他帶頭在村裡試種空心李,由於氣溫高,李子產量低且味道差而失敗。

“種蔬菜又沒有市場,種甘蔗產量也不高。”面對接二連三的失敗,村裡大夥都洩了氣,唯有張向京誓不屈服。

2011年春,在鎮扶貧項目免費供苗的支持下,永不言敗的張向京到新華村流轉土地近500畝開始轉向臍橙的發展。然而,那年全縣遭遇了10年罕見的大天干,新種的臍苗幾乎是“全軍覆沒”。

面對如此慘景,有人同情他,也有人譏笑他想發財想瘋了,成了燙不死的白膽豬。“當時只是大天干把苗子旱死了,並不能證明臍橙不適應潮砥的氣候環境。”張向京回憶說。

第二年,張向京通過自己外出考察後,向當地信用社貸款100萬元再次購買300多畝臍橙苗,組織群眾進行重植重造,這讓當地黨委政府確信他是鐵心苦幹產業的人。

隨後兩年,只要是能夠整合的扶貧扶持項目,鎮黨委政府都儘量向張向京的基地進行傾斜。張向京帶著記者來到基地半山上的水池邊,說:“這些水池、管道都是鎮政府用項目資金實施的,要不是有這些基礎設施,也沒有這產業。”

以“橙”相待 乌江古镇焕发新颜——对德江县潮砥镇脱贫攻坚的“橙”功之道观察

潮砥臍橙迎來遊客笑

2014年,是張向京發展產業的瓶頸之年,也是關鍵一年。臍橙苗就要長大掛果了,可他欠下的賬越來越多。“有民工工資、有肥料款、有藥劑錢。”張向京說,“欠那麼多賬,親戚朋友又不理解,我人都差點瘋了。”

關鍵時候還是黨委政府幫助了他,鎮裡通過召開黨政聯席會商定支持張向京200萬元扶貧項目資金。2015年,張向京的臍橙開始掛果。這種源自美國的紐荷爾臍橙,最終在黔中的潮砥岸落戶安家,以上層品質走向市場,漸漸成為銷售長三角一帶的鮮果,被譽為橘類“水果之王”。

“沒有黨的好政策,就不會有今天潮砥的富民好產業。”面對今天臍橙在全鎮的蓬勃發展態勢,張向京說,產業要成功離不開個人的決心意志,離不開政策扶持支助,離不開群眾的協同參與。

決戰攻堅 合作發展人人有“橙”

“目前,全鎮臍橙產業發展面積1.3萬畝,初掛果0.4萬畝,成熟掛果0.2萬畝。”在臍橙採摘活動演出現場,潮砥鎮黨委書記黃麗洪向嘉賓宣佈。

自2015年脫貧攻堅大決戰打響以來,潮砥鎮以張向京的臍橙基地為藍本,大力發展臍橙產業,尤其是把臍橙產業的管理放在比發展更為突出的位置抓細抓實抓到位。

在新華村,支持張向京在京旺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基礎上成立公司,以“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全鎮臍橙產業迅速壯大。

石板村作為與新華村同批發展起來的又一個臍橙基地,面積有200多畝,但由於群眾不懂技術病蟲害防治,年年掛果卻無收。2016年,張向京從公司派技術人員進行統一管理,果子由公司進行統購統銷。去年,石板村200多畝臍橙基地第一次實現了豐產豐收,為石板村群眾帶來了近80萬元的收入。

同批,還向青草、小溪等村的臍橙專業合社進行協作發展,利潤由公司、農戶、貧困戶、村集體按5:3:1:1比例進行分成。

以“橙”相待 乌江古镇焕发新颜——对德江县潮砥镇脱贫攻坚的“橙”功之道观察

德江農技人員現場培訓臍橙栽培管理技術(高應清攝)

2016年底,潮砥鎮緊緊抓住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全鎮10個村(社區)新建臍橙基地7000畝,讓全鎮臍橙產業成為決勝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其中新華村新增臍橙種植面積1600畝,邁出鄉村農旅一體化發展道路。

發展中,潮砥鎮始終牢牢抓住產業管理不放鬆,整合項目資金融入臍橙產業發展。去前年,連續兩年在新建臍橙基地中推行“以短養長”做法,套種西葫蘆、辣椒等短藤矮杆作物,多渠道增加群眾收入。

2017年,陳袁村在1200畝臍橙基地裡套種辣椒,以此促進基地管理,當年辣椒收入達到了23萬元,比前些年種植傳統的玉米收入高出兩倍多。

同時,潮砥鎮黨委政府還著眼臍橙的後期貯存管理,通過扶貧項目在新華村修建冷庫,引入分揀科技設備裝備臍橙生產線,著力在產業增效上下功夫。

目前,潮砥鎮按“臍橙下壩、香柚鑲間、花椒上山”的總體規劃佈局,在海拔600米以下區域發展臍橙1.3萬畝,產業覆蓋新華、石板、小溪、陳袁等5000多農戶。

今年,通過此次臍橙採摘活動,潮砥群眾對臍橙產業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加十足。

走進陳袁村,一株株堅強的臍橙苗迎風搖弋,把烏江裝扮得更加濃綠。可以想象,明年的今天這裡又將是一地金黃,是群眾脫貧的希望。

全面小康 以“橙”為本農旅融合

在採摘活動的儀式上,潮砥鎮利用東西部協作幫扶平臺,已簽訂銷售訂單30萬斤,打開銷售渠道開啟全鎮鄉村振興的發展新路。

“接下來,我們將一手抓好以臍橙為主的產業管理,以管理促產業見成效群眾得增收,一手抓鄉村環境治理實現環境增顏值農旅得發展。”面對首屆臍橙採摘活動的成功舉辦,黃麗洪就迎接全面小康社會到來如是告訴記者。

潮砥作為德江烏江岸邊的千年古鎮,聚賢集景的故事源遠流長。貴州教育先賢田秋的“黔中砥柱”這一墨寶一直是德江人奮發作為的精神支柱。

以“橙”相待 乌江古镇焕发新颜——对德江县潮砥镇脱贫攻坚的“橙”功之道观察

2011年潮砥選擇發展臍橙產業(高應清攝)

走在潮砥,記者看到沿江公路一線在兩年前就全部種上觀賞的桃花,每年三月,沿線桃花一路成景。

“我們將堅守臍橙產業發展,讓潮砥的綠水青山變為群眾奔向小康的金山銀山。”潮砥鎮鎮長張曉林表示。近年來,潮砥正以積極的姿態加強沿江河段的保護,全面落實河長制工作責任,實行最嚴格的保護。

青草村的黎啟斌談潮砥鎮2016年的環境整治時就直搖頭,說:“100多頭豬和100多頭牛說限期處理就要限期處理,一點不容商量。”而今看著河水又碧綠如初,黎啟斌表示已很理解,他說:“環境漂亮了,空氣變清新了,人的壽命都要活得長一些。”

如今望著臍橙產業的收入一年比一年更加豐厚,黎啟斌把僅有的土地流轉到村合作社一起發展臍橙產業,自己利落地搞起廢舊回收,促進了農村環境的靚化和淨化。他說,以前廢舊垃圾沒人回收,溝邊河裡、房前屋後到處都是,現在大家都爭著揀來賣錢。在潮砥像黎啟斌一樣轉變思想觀念、融入綠色發展、保護家鄉環境的事例還很多。

站在潮砥的田秋廣場,放眼四顧,山更青了、水更綠了,寬廣的江面波光粼粼,倒映山水如同一幅望不到邊的畫,峭壁禪房的鐘聲敲響遠古的思念,江水悠悠讓人魂牽夢縈。

據瞭解,目前政策允許德江縣以PPP模式大力發展山地旅遊、鄉村旅遊,而德江溼地公園管理局正在對包括潮砥在內的旅遊資源進行設計開發,特別是愛心島作為一個獨立項目進行引資開放,這將為潮砥發展迎來新的春天,讓這方古風神韻的土地一展華容。

以“橙”相待 乌江古镇焕发新颜——对德江县潮砥镇脱贫攻坚的“橙”功之道观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