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霞:崗位賦予我的職責

央視著名新聞主播海霞,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2007年12月起主持《新聞聯播》。海霞以沉穩大氣、氣質端莊,散發著一種知性美的播報風格深受觀眾喜愛。

海霞:崗位賦予我的職責

從小受到母親的薰陶

母親對我專業方面的影響很大。她給我非常好的環境,教我怎麼感受中國的漢語言文化的這種美。她是位老師,普通話、朗誦非常好。她希望把她對語言的理解和感悟教給我,讓我也能體會、接受這種美,同時也能用這種美來打動自己、感染周圍的人。母親對我從小嚴厲要求,小時候說話嗲聲嗲氣,她會努力地糾正,教導我如何說話大方。

第一次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是在剛上小學之時,我參加省裡的比賽,朗誦《小紅馬的遭遇》,媽媽教我怎麼娓娓道來,那時候對美的感覺還不是很強烈,就是覺得好玩。

後來再大一點,五年級,有一篇課文是《我愛故鄉的楊梅》,母親告訴我要自己去感受,你要自己先感受到才能讓別人感受到,就像你已經品嚐到楊梅酸酸的、甜甜的味道,哎呀,口水都流出來了。

我漸漸體會到,看到的字其實是有感覺的,通過語言的形象描述來再現具體的物體,看起來什麼樣,聞起來什麼樣,嚐起來什麼樣。當別人通過我的表述能感受到文字背後的情感,我的感覺是很幸福的。原來不是老說嗎,生活中不缺少美,而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新聞與報紙摘要》音樂就是我的起床號

“海霞”不是藝名。我姓海,就叫海霞。出生在鄭州一個回族家庭。高二剛好趕上三屆普通話教學成績觀摩大賽並且獲得“三連冠”。

1989年考上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我們那個班人才濟濟。有的同學分數能上北大;有的出身播音世家,從小就在這個環境中長大,錄過廣播劇、拍過電視劇、從小就是明星;有的顏值非常高,入學時就被老師稱讚“國色天香”;有的聲音條件天生非常好,一張嘴共鳴就是對的,氣息就是通的,根本都不用練……儘管我高考時專業課考了河南省全省第一,但到了學校發現自己幾乎就是“弱爆了”,就是一隻醜小鴨。所以剛上大學的時候特受打擊,怎麼辦?只能玩命學啊!

要說到在大學的學習,我真是刻苦啊。老師要求堅持練聲,我是班裡四年都堅持練聲的學生。每天早上6:30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與報紙摘要》音樂響起來,就是我的起床號。早上到處找背風的、沒人的、暖和的地方練聲。在宿舍牆根下練聲,被睡懶覺的同學喊。下了課,只要小課教室或是錄音間能用,永遠在裡頭練習。錄一遍聽聽,哪兒不行,再來。每次都是管教室的老師要下班了、關門了,催我才離開。晚上永遠在圖書館看書,寫作業。

功夫不負有心人,大學畢業時,我以四年總成績全班第一的“名份”被央視錄取。我從沒想過自己能進中央電視臺。我周圍的人也沒想到,當年那麼一個不起眼的學生最後能走進央視,有一天能走上《新聞聯播》。

我的成長與中國電視新聞的改革相伴,參與了《晚間新聞》改版,《早間新聞》改版,見證了香港迴歸,澳門迴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週年閱兵式等重大事件。

海霞:崗位賦予我的職責

興趣愛好是最好的老師

我在上大學之前沒有接受過專門的訓練,不像現在有很多藝考培訓。那時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播音,只是從小喜歡朗誦而已。上了大學開始學專業課之後,慢慢地就覺得特別有意思。因為播音這門藝術是老師給你方法,需要你自己去琢磨、去練、去找,每個人情況都不一樣。練發聲,練氣息,練語音……一進錄音間,幾個小時就過去了,一點不覺得枯燥。後來我回過頭去反思的時候慢慢想明白了,我之所以願意在這上面付出這麼多時間、精力,去刻苦鑽研,甚至到現在我都還在研究這些問題,就是因為喜歡,有興趣。

我做這一行20多年,從內心來講,正是因為有興趣才會熱愛,才會願意付出更多,而且不覺得枯燥和痛苦。所以我覺得自己特別幸福也特別幸運,因為我終身從事的工作恰好就是自己最喜歡的、最有興趣的事情。有人說,興趣愛好是最好的老師。我當初選擇這個專業的時候,其實是誤打誤撞撞進來的,後來越來越在其中發現自己的興趣點,做自己喜歡的事,還能養家餬口。事業和興趣兼得,是不是很幸運呢?

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

我是很幸運的,入臺半年多就趕上新聞改版。經過競聘,我這個剛進臺、可能是全中央電視臺最年輕的、基本沒什麼直播經驗的新手被選中擔綱全新的《晚間新聞》的第一任主播。1994年4月1日,這個日子我記得特別清楚。晚上22:00整,伴隨著《晚間新聞》全新的片頭推出、定格,我出現在電視屏幕上。一條導語一條片子,有條不紊,順利播出。從此我成為這個央視晚間黃金時段新聞節目的主要一員。

我當時那麼年輕,為什麼那麼幸運?因為當時的大趨勢就是電視大發展,全方位滿足觀眾需求,而我們這一批年輕播音員紮實的功底、清新的風格,恰好滿足了觀眾希望看到新節目、新形式、新面孔、新特點等等這樣的要求。四年大學打下的堅實基礎,在這時候也完全派上了用場。有句名言說: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但是沒有人會提前告訴你,機遇哪一天會來,你必須提前做好準備。但問耕耘,不問收穫。做好準備,迎接機會的到來。

海霞:崗位賦予我的職責

播音是我的最愛

播音是我的最愛,工作以後,感覺越來越強烈。認識我的人說我屬於競賽型,到比賽場上就很興奮。做節目的時候往往是我狀態最好,也是最興奮的時候,所以我感覺這份工作已經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有人說,海霞是為電視而生。有點言過其實了,但我非常喜歡做電視這份感覺。電視是年輕人做的行業,每天都有新人進來,有新鮮血液加入,對我來說有種競賽的感覺。我喜歡跟自己競爭,跟時間競爭。

電視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利用有限的業餘時間,我讀完北京師範大學藝術系的研究生,又攻讀北師大影視學博士學位。無論是藝術還是影視,都使我能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新聞播音工作。

它給我提供更寬廣的思路,我們現在一直在談,播新聞是一種信息傳達的手段和方法,像麥克·盧漢所說,媒介就是信息,其實信息不僅僅是傳達這個內容本身,我們在播報新聞的時候,也給觀眾傳達一種美的信息,觀眾不僅看到了新聞的內容,也會生髮賞心悅目之感。審美的情趣和愉悅無時不在,大家對美有一種嚮往。而且中國人對美的嚮往與西方人不同。審美有民族性,我研究的是這個方面。

《新聞聯播》代表著國家的形象

對於新聞播音員來說,做好一天的直播根本不算什麼,而是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做好每一天、每一次的節目。我們的工作沒有周末,沒有節假日。一年365天,差不多要工作將近300天,而且有相當長一段時間,長達五六年都是早班晚班倒班。

有人問過我,你為什麼每次播音出鏡的時候都那麼精神?你們就沒個頭疼腦熱,生病的時候?沒個心情不好的時候麼?從小了說,我們沒有權利要求觀眾分擔我們私人的情緒,觀眾沒有這個義務;從大的方面說,我們不是代表我們自己在說話,我們是代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說話。

所以,作為國家級媒體的新聞主播,我們時刻不能忘自己是一扇“窗口”,我們時刻——不僅是在屏幕上、而且在屏幕背後——代表央視,我們的《新聞聯播》代表著這個國家的形象。大家可能會覺得“國家形象”這個詞很虛、很大,對我們來說,它是我們每一天的節目,是我們在鏡頭前的每一個語氣、每一個表情、每一個重音,是我們代表國家對每一個新聞事件具象的表達。這是這個崗位賦予我的職責,做好每一分鐘、每一秒鐘的節目是理所應當的,是必須的,沒有任何條件。

(選自《新湘評論》)

海霞:崗位賦予我的職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