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再出發|是什麼成就了今天的中國?


改革開放再出發|是什麼成就了今天的中國?


改革開放再出發|是什麼成就了今天的中國?


改革開放再出發|是什麼成就了今天的中國?

△ 11月13日,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參觀“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習近平總書記生動而又深刻地表達了黨和人民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和感悟。

改革開放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是創造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蹟的法寶。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院)長王東京在給《中國報道》撰寫的文章中這樣回憶:1979年秋天我考入中南財經大學,入學後不久,學校就發給我們布票、糧票、糖票等各類票證。記得武漢那年的冬天特別冷,我想買件棉大衣過冬,可學校發的布票不夠,三人加起來才能買兩件。當時我很不解:中國地大物博,可為何買件棉大衣還要憑票呢?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這種狀況很快有了轉變。1981年寒假王東京回湖南老家,父親告訴他,土地承包後家裡打下的糧食除了交足國家和留足集體的,自家剩下的足以溫飽無憂。“那時候,商店不再收布票和糧票,雖然國家未取消票證,但大多票證已名存實亡。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原來,安徽小崗村農民搞土地承包得到了鄧小平的肯定,消息傳開,全國8億農民一呼百應,當年糧棉就獲得了大豐產。”王東京說。

布票和糧票成為歷史記憶,是改革開放有力改善人民生活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樣本縮影。

40年創造的“中國奇蹟”

改革開放再出發|是什麼成就了今天的中國?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從1978年到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33.5倍,年平均增長率為9.5%,總量已達12.3萬億美元,所佔全球份額由1.8%升至15.3%,2010年後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40年來,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198倍,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增長超過147倍,累計吸引外資超過2萬億美元。20多年前,世界500強企業中,中國只有3家;2018年,中國上榜企業已達到120家,僅次於美國的126家。

小崗村土地承包破冰,中國改革也就由此拉開了帷幕,改革開始向城市延伸。上世紀80年代,黨中央決定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等經濟特區,打破了計劃經濟體制的堅冰,打開了吸引外資的局面,成為對外開放的重要“試驗田”和重要“窗口”。之後,大連、天津、煙臺、青島、上海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對外開放。上世紀90年代初,長江沿岸的10箇中心城市全部對外開放。此後,其他17個內陸省會城市以及一些內陸邊境城市也相繼對外開放。

從北到南,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中國敞開了通向世界的大門。中國擁抱了世界,世界也看到了煥發活力的中國。人民是改革開放的最大受益者,這40年是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最快、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974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實際增長22.8倍,年均增長率達8.5%。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GNI)由1978年的200美元提高到2016年的8250美元,超過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在世界銀行公佈的217個國家(地區)中排名上升到第95位。

改革開放不僅讓人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也讓他們的生活條件不斷改善。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322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實際增長18倍,年均增長7.8%。居住條件顯著改善。2017年,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分別比1978年增加30.2、38.6平方米。居民預期壽命由1981年的67.8歲提高到2017年的76.7歲。

改革開放也改變了我國社會結構,2017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8.52%,比1978年末上升40.6個百分點;我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42.35%,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差距縮小到16.17個百分點。


中國改革開放造福世界

改革開放再出發|是什麼成就了今天的中國?

△ 2017年2月16日,中國中車CR240E電傳動礦用自卸車下線儀式在中車二七機車公司隆重舉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主場外交活動到出席多邊峰會,從中央有關會議到地方考察調研,習近平總書記以戰略思維和全球視野,系統提出深入實施新一輪對外開放戰略的目標、方向、路徑,中國對外開放範圍、領域、層次不斷拓展。

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40年前開始的改革開放讓中國架起通向世界之橋;正在進行的轉型升級搭建起通向繁榮之橋;中國還以國際合作架起通向未來之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表示。

2001年12月,經過15年的談判,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為全球多邊貿易大家庭的第143個成員。加入WTO之後,我國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支持國際貿易的合作發展。世貿組織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在全球貨物貿易進口和出口總額中所佔比重分別達到10.2%和12.8%,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

2013年9月,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5年來已與1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一大批重大合作項目已經落地生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覆蓋全球超過60%的人口和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貿易。截至2018年6月,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累計超過5萬億美元,在沿線國家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為當地創造了24.4萬個就業崗位。

2013年9月至2018年4月,國務院先後批覆設置了上海、廣東、天津、海南等12個自由貿易試驗區。這是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

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西班牙服裝零售品牌ZARA當季最新款服飾最快兩天內就能登陸上海門店供國內消費者選購。上海自貿試驗區在國內首創了“區港直通道”,通過將“先入區,後報關”“先入區,後報檢”“預檢驗”“分批出區,集中報關”等無縫銜接的創新政策實現通關作業流程再造,最快3小時40分的出關紀錄刷新“上海自貿速度”。

40年來,中國改革開放不僅推動了自身高水平的發展,更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造福世界人民。未來15年,中國進口商品和服務將分別超過30萬億美元和10萬億美元。

採寫:《中國報道》記者 徐豪 張巖 王哲 張利娟 張洪瑞



改革開放再出發|是什麼成就了今天的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