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我是唐樓裡飛出的“金鳳凰”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我是唐樓裡飛出的“金鳳凰”


身為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經歷的樁樁件件都是大事。讓記者感興趣的是,這位貧民出身的特首,身居高位依然本色不褪:每年和露宿者一起吃年夜飯;十幾年如一日地惦記著獨居老人;親自看每一封民眾來信,並一一跟進……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我是唐樓裡飛出的“金鳳凰”


幾年前,林鄭月娥曾統籌“家是香港”公眾參與運動,凝聚社會力量。在她為之傾注所有心力的“家”裡,家人是巨賈名流,是精英中產,是窮困拾荒者……還有陪著她,等著她的林家父子。

唐樓裡飛出“金鳳凰”


香港灣仔告士打道108號是大新金融中心,地處香港核心商務區。時光倒流40年,這裡是一棟老式唐樓,大學生鄭月娥已經住了21年。眼下,要搬離“蝸居”,她既興奮又不捨……

鄭月娥父母早前從內地來到香港,家境清貧。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和其他香港底層居民一樣,鄭家住進了興起不久的唐樓,沒有電梯,沒有自來水,沒有抽水馬桶。隨著鄭家5個孩子陸續出世,住處也愈顯逼仄,不得不自行搭建“板間房”(類似“群租房”),再擺上高低床,以充分利用空間。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我是唐樓裡飛出的“金鳳凰”

孩子出生後,林鄭月娥凡事親力親為,不請保姆


6歲那年,鄭月娥進入灣仔教會學校嘉諾撒聖方濟書院,直到中學畢業。

每天放學後,在幽暗擁擠的房間裡,鄭月娥和兄弟姐妹們並排趴在床沿上做功課。“熱水燒好啦!”大人喊了一聲。幾個小腦袋湊起來一嘀咕,一會兒後其中一個孩子歡快地衝出去,“輪到我沖澡囉!”其他孩子羨慕的眼光一路尾隨過去。鄭月娥盼著每天洗個熱水澡,但燒水費時費錢,懂事的她也就安靜地輪候著,埋頭寫作業。

學習讓鄭月娥忘卻了周遭的擁擠窘迫,生活的清苦也激勵著她勤奮好學。中小學13年,她包攬了每次年考的第一名,除了一次“失手”考了個讓她痛哭一場的第四名。

“力行仁愛,實踐真理”是嘉諾撒聖方濟書院的校訓,服務社群、仁愛助人等概念潛移默化地刻進了鄭月娥的腦海。在中學階段,她成為社區服務組織的積極分子。

每到週日,鄭月娥就和學長或同班同學一起去教堂做禮拜,然後相約到灣仔的茶餐廳吃早餐。穿著一成不變的校服,兩條長辮子低垂在肩頭,和夥伴們走在路上,鄭月娥並不起眼,再加上不愛講話,更顯得低調。一坐下來,大家就討論起幫助學校籌款的事情。鄭月娥專注地聽著,時而陷入沉思,並不急於發表意見,然而到她一開口,大家往往會被她的縝密切實的方案所折服。

鄭月娥被推舉為總領袖生時,老師對她說:“You should care and inspire,對學妹要有關懷、引導、以身作則的態度。”這句話她一字不漏地記著,成為她未來事業的指引。那時,鄭月娥的夢想是懸壺濟世,她篤信醫者仁心,能緩解人們的病痛疾苦。

中七(相當於內地高二)的鄭月娥緊張備考。板間房不隔音,家人正在看新劇《北斗星》,鄭月娥索性走過來換換腦子。《北斗星》裡,醫生郭子明的弟弟誤入歧途而喪命,令郭子明立志服務社會,挽救不良青年,歷經誤解和恐嚇等挫折後,他最終成為社工界一顆耀眼的“北斗星”。雖然一直在幫扶弱勢群體,但和家人一樣,這是鄭月娥第一次對社工的世界有了直觀瞭解,不知不覺竟然看得入迷。

第二天,好學生鄭月娥又準時放下書本,湊到電視機前,父母都詫異地看著小女兒。鄭月娥不聲不響地看著電視,心裡卻翻騰起來,屏幕上那群激情奔波、關注底層的社工給這個年輕人打開了一扇窗,透過它,她清楚地看到了今後的人生方向。

一年後,鄭月娥以優異成績考入香港大學,並在專業欄裡鄭重地寫下社工系,大二時轉到社會系。這個時期,社工得到了香港社會高度認可,“北斗星”成為他們的代名詞。而鄭月娥也開始廣泛接觸活躍的社運前輩,甚至“翹課”去參加香港和內地的很多“認識中國、關心社會”活動。更開闊的眼界和更紮實的積累,不斷充實著鄭月娥的胸懷和抱負。

為了實現夢想,大學時期的鄭月娥依舊勤勉刻苦,頗有勁頭。這時候,鄭家人也是歡喜的——終於在鰂魚湧買下了新樓南豐新邨,還是大三房。雖然新家不足70平方米,卻足以讓第一次買房的鄭家興奮不已。鄭月娥經常拿出購房合同,對著房子結構圖看來看去,客廳、餐廳和臥室的模樣在腦海裡、在本子上演練了無數遍。鄭父則時不時坐電車過去查看工程進展,然後向一家人彙報施工情況。住在破舊不便的唐樓裡,憧憬著新房,此時的鄭月娥對底層居民的酸甜苦辣有著更深的體驗。

終於要和唐樓的鄰居們告別,和過去的生活漸行漸遠,鄭月娥一個念頭卻越來越清晰:在這裡度過的21年,已經沉澱成自己一生的底色。

1980年大學畢業,鄭月娥不假思索地申請了三份工作:政務主任、行政主任和廉政公署社區關係主任,清一色政府公僕崗位,最終如願以償。回想當初的執著,她坦言:就是希望能辦事。要影響更多人的生活,還是要靠政府的作用。

僅一年,24歲的政務主任鄭月娥就憑出色的表現獲得了到劍橋大學深造的機會。進校不久,鄭月娥在校園裡騎自行車,不料遇到意外事故,導致腳部骨折。這起事故被當地一家報紙報道,留學劍橋的香港學生相約到醫院探望鄭月娥,其中一人是在劍橋攻讀數學博士的林兆波。出院後,林兆波不時關照學妹鄭月娥,兩人漸生情愫。當鄭月娥結束一年的進修課程時,兩人已經認定了彼此是一生伴侶。

鄭月娥回到香港後,林兆波也隨之放棄了在國外大學任教機會,到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任教。

有了堅強的後盾,林鄭月娥工作更加投入,不斷被提拔。2003年,她被委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走近香港特區領導核心層。

這時,林鄭月娥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大兒子即將進入中學。孩子出生後,林鄭月娥凡事親力親為,不請保姆幫忙,自己到街市買菜,再忙也趕回家做飯,晚飯後加班。實在沒有時間到街市買菜的時候,她就把食材清單傳真給相熟的菜販,照單備好,省去挑選時間。這樣的“家庭管理學”換來了融洽的親子關係,兩個孩子都非常黏媽媽,一天不和媽媽聊天就感覺少了什麼。

知子莫若母,13歲的大兒子升上中學後,林鄭月娥發覺他有些焦躁,學習也有所懈怠。原來,被委以重任的林鄭月娥接手處理了不少爭議性事務,常常見諸報端,負面評價也不少見。周圍的同學以此取笑攻擊,大兒子次次為媽媽去理論,導致無心向學,煩躁不安。

兒子的狀況讓林鄭月娥產生了深深憂慮:如果孩子不開心,身為人母,再高的工作成就又能怎樣呢?旋即,任職不到半年的林鄭月娥申請調任香港駐倫敦經貿辦事處處長,職位下降兩級,成為香港迴歸以來首位自願減薪降級的政府官員。

一家四口飛往英國,在那裡陪著孩子快樂地生活、學習,對於林鄭月娥,家人安好便是晴天。

樂做“大家姐”


2006年,丈夫和兒子都順利安頓下來,林鄭月娥放心地回到香港。

再次來到維多利亞港,這個被視為香港腹地的港灣正深陷填海爭議。始建於20世紀初的皇后碼頭,在舊時是香港唯一用於舉行儀式的公眾碼頭,承載著人們對“老香港”的記憶。根據中環填海工程計劃,皇后碼頭要在2007年2月拆除。限期到來之前,一些人士開始遊行、靜坐、露宿,以示抗議,輿論一片沸騰。

香港政府與這些人僵持之時,2007年7月1日,林鄭月娥被任命為發展局局長,皇后碼頭爭議就擺在案頭。

7月27日,抗議行為升級,有人開始在皇后碼頭無限期靜坐絕食。新官上任三把火,林鄭月娥這把火怎麼點?亂局之下,無數雙眼睛盯著她。

兩天後,林鄭月娥單槍匹馬來到了皇后碼頭,現場百名示威者一陣騷動,有人喊起口號,有人揮動標語,難聽的話語夾雜其中。林鄭月娥像平日一樣,淺淺地微笑著,身穿素淨白色T恤衫的她看起來就是隔壁的“大家姐”。面對情緒激動的人群,“大家姐”柔中帶剛,她一遍遍地解釋皇后碼頭清拆的合法性以及工程延誤的嚴重後果,也語氣堅定地表態:“皇后碼頭一定會拆……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我是唐樓裡飛出的“金鳳凰”

家人的摯愛深情,是林鄭月娥事業前進、為港人謀福祉的動力


如果這次對話是要政府或我本人承諾‘不遷不拆’皇后碼頭才可以進行的話,對不起,我做不到。”炎熱的夏日,簡易遮陽篷下並不涼爽。這位香港史上罕見的走進抗議人群的女高官,在兩個小時裡以足夠的耐心和智慧,最終協商解決了持續5個月的抗議示威行為。

走出人群的那一刻,沒有人能猜到林鄭月娥心裡的想法,但所有人都知道她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從此聲名鵲起。

這位貧民出身的女發展局局長直面社會問題,不畏懼、不退縮,即使遇到權貴犯事,也以理服人,秉公辦事,最為人稱道的是“叫板”時任特首曾蔭權。

2011年6月初,林鄭月娥在檢查樓宇單位僭建物清拆情況,按照特區政府新政策,不論僭建物對公眾安全構成的風險大小,都必須取締。她一邊檢查,一邊向違規者遞出勸喻信。時過晌午,檢查組沿路來到麥當勞道64號。這戶人家用大型玻璃嵌板圍封了客廳外廊,無疑是需要清拆的僭建物。林鄭月娥眉頭緊鎖,平靜而嚴肅地問了一句:“他這樣做,申報相關手續沒有?”身邊工作人員面面相覷,搖頭不語。林鄭月娥見狀,上前幾步,乾脆地按下門鈴。

開門的是曾蔭權。林鄭月娥沒有寒暄,雙手遞上勸喻信,直截了當地說明客廳外廊的玻璃嵌板圍封屬於僭建,限30天之內予以清除,否則,將依法處理。曾蔭權尷尬地聽完,扭頭看看玻璃嵌板圍封,再看看自己手下的這個發展局局長,無奈地表示馬上就會拆除。當天,曾蔭權通過微博向市民道歉,幾天後拆除了玻璃嵌板圍封。

不輕貧賤不畏權勢,5年裡,林鄭月娥用行動為自己贏得了“高民望、高效率、高政治能力”的美譽,成為香港政壇耀眼的“明星”。

然而,再奪目的成就都難敵對家人的思念。多年來,為了給孩子一個安寧的學習環境,丈夫林兆波一直獨自陪兩個兒子居住在英國,一家人只有等到林鄭月娥放長假的時候才能團聚。

2012年政府換屆前,林鄭月娥多次對外界表示不會繼續留任,是時候回家陪伴家人了。事實上,她也不止一次地向丈夫表明心意,像普通小女人一樣等待丈夫的支持。林兆波知道,妻子的放棄是為了成全一個圓滿的家,但妻子在最好的時候迴歸可能會成為一家人的遺憾。

難得的家庭團圓日裡,晚飯後,一家四口圍坐閒話。數學教授林兆波和酷愛數學的兒子又爭論起數學問題,女主人照舊聽得一頭霧水,卻樂在其中。林兆波又提到他常對妻子說的一句話:“人生中,你不會講概率,而是要思考無限。”這次,林鄭月娥更加認真地琢磨著其中的意味,服務社會的人生信條要不要堅持,對社會奉獻的熱情是不是已經到頭了?

又一個7月到了,林鄭月娥再次走進香港政府大樓政務司司長的辦公室,成為特區政府的“二號人物”。

丈夫和孩子依然在英國,山頂白加道上偌大的司長官邸裡形單影隻,偶爾想看電視,身邊沒人陪,想說話聊天也沒人聽。除了每週末去做禮拜,林鄭月娥很少娛樂,而是寄情於工作。

在30多年的政府工作中,林鄭月娥出任過20個不同的政府職位。職位越高,她越擔心與一線工作脫節,因此,只要不必由同事代辦的,她一定親自出手,大小會議的發言稿也都是出自她的手筆。林鄭月娥還有一個雷打不動的習慣——閱讀市民來信,只要標註她的名字或者她的工作職銜的,一封都不放過。

這個習慣從2000年接手社會福利署署長的時候就已經養成。那時,她真就像一個家長,每天接觸到孩子的問題、家庭矛盾、工作待遇等等家常事,然後逐一解決。到擔任政務司司長時期,更多事務更多信件,工作日實在無法兼顧,週日就成了林鄭月娥的“讀信時間”,每個週末到辦公廳看信。如果上午下午都有活動安排,她也會中午回去一趟看信。

林鄭月娥能夠理解,寫信給政務司司長的市民一定是向其他渠道寫過很多信,碰了不少釘子,都找不到解決方法,才會寄希望於她。她也從信件裡發現了大大小小的社會問題,以及來自民間的可行性建議,並由此制定出一些政策。兒時的經歷,也讓她格外關照基層民眾的生活。那些依舊在唐樓裡進進出出的香港人,常常勾起她多年前的記憶。出任政務司司長後,她耗神費力推出多項房屋政策,其中都是出自讓香港人安居樂業的“私心”。

從2007年起擔任發展局局長,成為特區政府主要官員,也意味著林鄭月娥已經不是一般的公務員。但一直致力於為社會做實事的林鄭月娥,總還是有著公務員的心態,在退休這件事上,她也早有計劃,等政務司司長的5年任期一結束,就退休。丈夫林兆波早幾年已經退休,她對他說:

“你等我退休,陪你到處去玩玩。”

用心寫就《香港家書》


2016年12月初,還有半年,林鄭月娥就可以兌現對家人的承諾了,她全心全意準備為這10年官員生涯畫上完美句號。然而,時任特首梁振英這時宣佈不尋求連任。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我是唐樓裡飛出的“金鳳凰”

與馬雲對話時,林鄭月娥表示,香港現在非常重視技術和創新


誰來競選下一任特首?

毫無疑問,特區政府“二號人物”成為焦點,林鄭月娥的內心也開始掙扎。支持林鄭月娥參選的聲音很快通過各種渠道傳來,但她最在意的是家裡三個男人的看法。虧欠他們太多太久,她甚至不知道如何開口。

果然,和5年前不同,林兆波一開始就搖頭,他知道妻子想為香港做得更多,但身為丈夫,他不想妻子那麼累。林鄭月娥給孩子們打電話:“媽媽在考慮競選特首……”沒等她繼續說下去,大兒子就很決絕地撂下一句話:“我反對!”接著,電話那邊傳來掛斷電話後的“嘟嘟”聲。林鄭月娥的心猛地一沉,舉著話筒愣了良久……

“我想做的事情,最親近的人不同意,那往後怎麼辦?”林鄭月娥遲遲沒有回應外界的呼聲,她在等兒子最終的態度。幾天後,母子倆再次通話,兒子說:“你要選就去選吧。”聽得出,兒子還是有所保留,但最終尊重媽媽的選擇。

丈夫和兒子終於點頭,林鄭月娥如釋重負。2017年1月12日,她向梁振英請辭政務司司長,並宣佈參選行政長官。第二天一大早,林鄭月娥就出了門,趕著去給福伯拜年,向這個老朋友“通報”她的人生新選擇。

林鄭月娥和福伯的緣分始於14年前。那時正逢SARS襲港,身為社會福利署署長的林鄭月娥收到一封信,署名“顏福”。從信中看出,顏福是一個獨居老人,沒有安身之所,無依無靠。讀罷,林鄭月娥立刻安排同事跟進,讓福伯搬進慈雲山長者屋。不久,她又特意去看望福伯。離開社會福利署後,林鄭月娥仍然惦記著這個老人,每年春節都會給他祝賀新春,從未間斷。

這天,福伯和他的鄰居顯然已知道林鄭月娥的最新動向,一見面,都紛紛圍過來鼓勵她。林鄭月娥和老人們對坐著,好幾雙手拉在一起,踏實而滿足。

第三天是情人節,林鄭月娥一早就收到丈夫林兆波的特別禮物——一封情書。“我們的心思是相連的,我對你的支持是無限的,期望你能成功當選,並在新的崗位上為香港市民努力工作……”林兆波還特別“准許”妻子把信放到競選網頁上“曬恩愛”。林兆波向來內斂,鮮少在公眾場合露面。林鄭月娥參選特首後,家庭信息不可避免地被公開,他心裡難免不適,但仍然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表達自己對妻子的支持,他還告訴林鄭月娥,兒子也會趕回來為她助選。這一番話讓林鄭月娥心裡暖融融的。

然而,這封情深義重的信卻招來諸多非議,因為信的最後提到希望太太當選能成功落實一國兩制。質疑者因此認為情書並非林兆波所寫,是林鄭月娥為競選造勢而杜撰。林兆波外出的時候也被記者追問,他耐著性子澄清:“我都簽過名了,當然是我寫的。”之後便不想多說。林鄭月娥心疼丈夫,他從反對到支持自己所經歷的內心鬥爭並不比她的少。最終讓步,是因為他希望一國兩制的優勢能繼續在香港得到充分體現,希望妻子能繼續有所擔當。丈夫一字一句寫下的信任與鼓勵,不管外界有多少不理解和質疑,林鄭月娥都珍藏心底……

收拾好心情,林鄭月娥繼續緊鑼密鼓的競選活動。3月26日,59歲的林鄭月娥以777張選票的絕對優勢勝出,當選為香港迴歸後的首位女性行政長官。

林兆波和兒子早早守候著,陪林鄭月娥一起來到勝選記者會。林鄭月娥在勝選感言中承諾:“香港是我們共同的家,今日存在頗嚴重的撕裂和積累了很多鬱結,我的首要工作就是去修補撕裂和解開鬱結,團結大家向前看……”末了,她看著站在身邊的丈夫,動情地說:“我們結婚32年,相聚一起的時間不是很多,甚至有人說不是很正常,擔心他有紅顏知己,所以……我先生等了我好久。他為我犧牲了好多。對不起呀老公,你要繼續犧牲。”一向冷靜的林鄭月娥有點哽咽,而林兆波就緊接著妻子的話說:“我樂意為香港市民做出犧牲。”平時沉默寡言的林兆波再次公開為妻子打氣。

2017年4月11日,經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林鄭月娥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7月1日她正式宣誓就職。

在香港政府已經工作了接近37年,走進特首辦公室,對於林鄭月娥,有一種回到老家的感覺。帶著這種感覺,在10月份發佈了任內首份《施政報告》之後,林鄭月娥通過香港電臺發表了《香港家書》,回應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她對香港市民說,作為女性,作為母親,她信奉“以人為本、無微不至”的施政原則……

2018年大年初一,在維多利亞公園的年宵市場慰問視察之後,林鄭月娥立馬前往慈雲山長者院舍——97歲的福伯由於身體原因,去年搬到了這裡。林鄭月娥給福伯和他的院友們帶來了甜柑,祝福他們生活甜美,福伯拿出他早就親手寫好的春聯送給林鄭月娥。看著林鄭月娥滿心喜歡的樣子,老人有點“得意”。天氣晴好,林鄭月娥陪著福伯去庭園散步,聽老人絮叨他的身子骨和周圍人的家長裡短……

10月,林鄭月娥發佈了第二份《施政報告》,主題“堅定前行·燃點希望”為當下的香港注入了更大信心——從唐樓走出來的長辮少女,38年不忘初心;獅子山下的女兒,愛拼讓她贏得榮耀也贏得民心。

“人間的波折阻不了盼望,投進每個信任眼光,只須看見有我在旁,為你一直護航。”這是林鄭月娥喜歡的歌詞,也是她宣誓就職時的承諾。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TEzODMyOA==&mid=2654314172&idx=1&sn=2e39a9781eda5e8fee8aba1810b97564&chksm=841db04bb36a395de4ac3ae3f9457fdb299a1e823f7bdf46a737bb0e8eae5e41cc93638bc5a8&token=476499301&lang=zh_CN#r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