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拖鞋撐起的足球夢

一双拖鞋撑起的足球梦

2017年全國U15聯賽第一階段海門賽區賽後,珂締緣隊員們在行禮,正面對著隊員者為李太鎮。(締緣足球俱樂部提供)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朱旭東)12月10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一雙拖鞋撐起的足球夢》的報道。

2002年韓日世界盃,32歲的李太鎮,帶著滿滿的激情為首次進軍世界盃的中國隊助威。他現場目睹了國足0:4慘敗給巴西隊的那場比賽。

“他們問我,中國人為什麼不會踢足球?”聽到這樣的話,李太鎮心裡暗暗下決心:你們等著看,中國足球也有好的時候!那時,他就有了夢想:有朝一日……

“莫名,我就喜歡你”

“李太鎮是個小老闆,拖鞋廠能賺多少錢?但他全身心投入足球,對孩子全免費,很不容易”

李太鎮是朝鮮族人,曾在黑龍江省體工隊踢球,後到小學擔任體育老師教孩子們踢球。下海經商後,依然割捨不下足球夢,李太鎮早早將兒子送進足球俱樂部,並最終決定自己辦一所足球學校。

他的愛人承花子,同是朝鮮族人。1997年,承花子隨李太鎮一起到上海打拼,經營拖鞋生意。兒子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被送到上海幸運星俱樂部接受專業訓練。因為有些家長掏不起外出參賽的費用,孩子們錯失了很多比賽機會,李太鎮很著急。

“他曾經想送兒子到國外接受訓練,但一年費用要100多萬元,而請外教到國內,費用也不過如此。”承花子笑著說,“琢磨了一下,他決定成立俱樂部,把國外教練請到國內,藉此還能培養更多中國孩子。當然,我們培養的這些孩子,都是免費的。”

2011年,李太鎮在江蘇海門經營一家拖鞋廠,生意逐步走上正軌。他拿出拖鞋廠60%的利潤,和海門市教育局合作共建“珂締緣”足球俱樂部,為所有來俱樂部訓練的孩子提供免費的足球訓練和衣食住行。

沒有獨立的訓練場地,孩子們就利用學校場地空閒的時間訓練。當年下半年,珂締緣足球俱樂部就有50多個孩子接受足球訓練了。

玩足球,肯定是燒錢的,拖鞋廠的經濟效益又不太穩定,2014年,俱樂部的經費已捉襟見肘。不得已,李太鎮將上海莘莊地鐵口的4套房子賣了,才暫時彌補了資金缺口。

李太鎮的付出,還是有成效的。俱樂部在成立僅3年後的2014年,就拿到了全國青少年男子足球錦標賽U12(濰坊)冠軍和全國校園足球冠軍總決賽(北京)亞軍。目前,俱樂部所有年齡段都能進全國前八,去年U14、U15兩個梯隊更是獲得了青超亞軍。

79歲的金正民,曾是健力寶青年隊領隊,如今在珂締緣俱樂部義務擔任顧問,他從另一個角度評價李太鎮的成績——“至今珂締緣已經向國家少年隊輸送59人次,比例遠高於一些大牌足球俱樂部。”

“李太鎮是個小老闆,拖鞋廠能賺多少錢?但他全身心投入足球,對孩子全免費,很不容易。”金正民說,不管自身水平有多高,他願意幫助足球事業發揮哪怕一點餘熱。“幫他出出主意,看看教練如何訓練,開會時提提建議。”而他在世界各國的青年隊,還有不少人脈資源,也能給珂締緣提供些幫助。

一位退役老將軍,感慨於李太鎮的瘋狂,手書“李瘋子”三個大字送他。李太鎮恭恭敬敬地將字裱好,掛在辦公室的牆上。看得出,他很認同這一稱號。

一根筋的“李瘋子”

“你們老闆神經病啊?”2011年,承花子去海門工商局給俱樂部登記註冊,工作人員詢問後詫異地嘀咕道

“讓我詫異的是,他不收費,這明顯違背市場規律。他不是政府組織,不是慈善機構,也不是什麼大老闆大財團,為什麼要免費?”29歲的吳雙,2011年認識了李太鎮。那時李太鎮創辦珂締緣足球俱樂部不久,只有幾十名學員。吳雙有點看不懂李太鎮:“他很有魄力,但很‘軸’,對認準的事,會‘一根筋’地堅持。”

交往多年,吳雙經常陪李太鎮到全國各地物色足球苗子,慢慢地接受了他獨特的足球理念——當下中國的足球事業發展並不健康,屬於典型的“金元時代”,很多職業隊都是通過買人、挖人、併購、收購的方式病態發展,並沒真正從娃娃抓起。

而珂締緣足球俱樂部,要走一條不一樣的道路。

2017年,吳雙終於決定辭職,從北京來到海門,投身於李太鎮的瘋狂夢想。“在‘金元時代’,珂締緣是個奇葩。但我相信我們是會有出路的——珂締緣的故事,就是從7名娃娃開始的,我們堅持踏踏實實從娃娃抓起,一步一個腳印。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球員、球隊和球迷,才有本土的文化底蘊,有獨特的內涵,也才會是中國足球的發展之路。”

長期交往,讓吳雙理解並支持了李太鎮的瘋狂。對於外人,則是更多的不解和迷惑。

“你們老闆神經病啊?”2011年,承花子去海門工商局給俱樂部登記註冊,工作人員詢問後詫異地嘀咕了這樣一句。當時海門沒有一所學校有孩子踢足球,孩子們為了學習,甚至連球碰都不會碰。李太鎮辦足球學校,而且還不收費,當然讓人覺得奇怪。窗口工作人員隨口而出的“神經病”,並無惡意,只是不理解。

“還有一些朋友勸我們收手,因為那時我們已經快維持不下去了。”承花子記得,珂締緣足球俱樂部最困難的時候,也就是2013年到2014年,公司經營不景氣,但俱樂部學員已經100多人,聘請了七八名韓國教練。

“我們只能將上海莘莊地鐵口的4套房子賣了。”想起這4套房子,承花子還是有點心疼。“當時賣了1000多萬元,放到現在,肯定能賣2000多萬元。”承花子也經常說自己是“神經病”,“老公已經很瘋狂了,我再這樣支持他,不是比他更瘋狂?”但她隨即嘆了口氣:“既然已經開始了,就得支持到底,家裡有什麼就賣什麼了。”

目前,珂締緣擁有從7歲到17歲的11支足球隊,共計260多人。大年齡段的又組成一支25人的精英隊,各梯隊的主教練都是亞足聯的A級教練。“我們特別想擁有一支職業足球隊,幫我們把故事講完,通過市場來檢驗我們的努力。”作為俱樂部的總經理助理,吳雙顯然非常懂得李太鎮的內心。

一双拖鞋撑起的足球梦

珂締緣足球俱樂部的學員在比賽中。(締緣足球俱樂部提供)

不僅僅是資金的尷尬

每次參加完青少年聯賽後,俱樂部都會放一個星期假。但假期結束後李太鎮發現他們開始在其他俱樂部接受訓練了

珂締緣的資金窘境,俱樂部的孩子們都看在眼裡。

2015年年底,珂締緣足球俱樂部參加浙江衛視的中國夢想秀節目。當主持人問孩子們的夢想時,他們的共同夢想,竟然是幫助李太鎮“賣拖鞋”。因為,只有賣出拖鞋幫助李太鎮走出困境,孩子們才能繼續自己的足球夢。

朗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申東日也是朝鮮族人,和李太鎮同樣來自黑龍江。出於對這位執著於足球的老鄉的敬佩,申東日贊助了第五屆“朗姿·珂締緣”杯校園足球國際邀請賽暨“絲綢之路”U14國際少兒足球賽。

足球改革的春風,也給珂締緣帶來新的生機。近年來,當地政府給予珂締緣極大支持。海門市為俱樂部打造了能同時容納1500人的宿舍樓,並且建成10個訓練比賽的燈光場地,其中有兩個場地可以打乙級聯賽。此外,海門市政府每年還拿出300多萬元,用於珂締緣足球學校的運營,並且承擔學生吃住行學習的開銷。

一年前,南通的地產大鱷中南建設決定入股珂締緣,每年投入1500萬元,加上一些賽事活動,幫助珂締緣支撐起每年2400多萬元的運營費用。

在資金不再那麼尷尬的時候,另一個尷尬來了。從2016年開始,就有部分豪門俱樂部前來挖人,這讓李太鎮措手不及,因為他和學生從來沒有簽訂任何保護性條約。

每次參加完青少年聯賽後,俱樂部都會放一個星期假。但假期結束,一些孩子就不再到學校報到。過段時間,李太鎮發現他們開始在其他俱樂部接受訓練了。

“至今已被挖走5個人,都是我們金字塔尖的人才。說實話,我們沒有任何辦法,珂締緣俱樂部目前的各種條件,也無法和他們的下家比。關鍵是,這些孩子和家長的心,都不在珂締緣了。”

吳雙苦笑著說,更有甚者,一些球探將目光鎖定李太鎮的兒子李賢成。

“他當然不可能背叛自己的父親。”

努力把故事講完

李太鎮擔心,社會風氣用金錢蠱惑青少年,讓這些剛剛嶄露頭角的足球苗子,開始迷失方向

這一個多月,李太鎮一直很忙。他忙著到國外考察,忙著在國內辦各種手續,他要儘快將他的“精英隊”,掛靠到葡萄牙某個俱樂部,組隊參加比賽。李太鎮期望著,等自己的職業球隊成立後,能給孩子們一個更好的發展平臺,也能有效緩解人才流失問題。

“到2020年,我就可以有自己的聯賽隊伍了。”電話中,李太鎮的語氣,有憧憬,也有猶豫。

對於前期離開他的幾名球員,他很無奈。

“我不能說他們忘恩負義,只能說孩子們很浮躁。”李太鎮說,現在各地都在嘴上強調重視“青訓”,實際上,真正重視的不多。“青訓”是努力讓更多的孩子喜愛足球,讓更多的人願意投入“青訓”;但現在,“青訓”變成了“青購”,只要有錢,就能輕易挖到想要的苗子。

“整個社會都很浮躁,我又怎麼能去怪孩子?”李太鎮擔心,社會風氣用金錢蠱惑青少年,讓這些剛剛嶄露頭角的足球苗子,開始迷失方向,分不清東西南北了。

“不管外界如何,我還會堅持自己的道路。”李太鎮說,他估計還會再堅持五六年,在海門踏踏實實地培養出優秀的職業球員。“如果五年不成,說明我的堅持是錯的。”

“不過,成與不成,又能說明什麼呢?”電話中,記者聽出他在苦笑。“其實,結果真不一定能說明什麼,我也就求個心安理得吧。只要這些孩子有好的出路,有好的成長環境,就值了。為人父母,有幾個人真正指望孩子們將來盡孝?我們只是在盡父母的責任罷了。”

李太鎮曾經和吳雙開玩笑:“我百年之後,這幫臭小子能懂得給我磕個頭,就滿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