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是合理迴歸還是進入凜冬?這個你一定要了解!

房地產遇冷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實,開發商們的日子跟過去比,確實沒有以前那麼滋潤了,一改往年大肆擴張的激進,不少房企正在降槓桿、保現金流準備過冬。當然,一些大型房企的日子雖然也不好過,但只是跟以前相比差點了而已,萬科的鬱亮在喊著“活下去”的同時,也表態說,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空間還是有的,但肯定沒有大魚大肉了!

樓市是合理迴歸還是進入凜冬?這個你一定要了解!

相比於一些中小房企來說,大型房企的日子還是過得不錯的。2018年1-11月全國房地產企業拿地排行榜中,拿地金額方面,萬科、碧桂園、保利繼續位列榜單前三。其中,萬科以1250億元拿地金額位居榜首,碧桂園則以1200億元位列第二,保利以926億元穩居第三位,三家房企的拿地金額均超900億,萬科和碧桂園更是以超1200億元的拿地金額領先行業。

除了在市場上積極的拿地之外,萬科還進行了多宗的收購或受讓。10月11日,萬科發佈了一則公告。公告內容就是萬科拿下華夏幸福環京多家公司的股權,累計價格在32.3億左右。11月6日,海航發佈公告,其子公司出售了廣東興化實業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而收購方則是萬科,共花費了15億左右。11月10日,嘉凱城發佈公告,以底價3.55億元轉讓旗下5家公司房產項目資產包,購買方為杭州錦藍置業。而這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就是萬科。

萬科不是活不下去了嗎?都到了以活下去為目標的時候還有錢拿地?購房者看不懂,其他開發商也看不懂。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諸葛找房曾經發表過觀點,其實很簡單,萬科喊著活下去這是事實,不可否認,不僅僅是自己面臨著行業轉型的壓力,更是整個房地產行業的新生態變局,另一方面也是萬科的策略之舉。萬可考慮的是未來,即遠慮,中小房企考慮的是生存,即近憂。萬科講的活下去不只是針對自己而言,更是整個行業特別是中小房企所處的環境。你該不該拿地跟萬科拿不拿地沒有任何直接關係。

對於當前的房地產市場,經濟日報可以說煞費苦心,連續發表文章以正視聽。先是《房地產進入“寒冬”了嗎?》,又是《房地產市場並未出現趨勢性轉向 處於合理運行區間》。經濟日報指出,房地產行業並不是進入寒冬,而是有望迎來新的春天。

樓市春天千萬別以為是房價大漲的春天,而是房地產真正進入品質時代的春天。在“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要求下,熱點城市樓市降溫,全國市場總體趨穩,房地產市場呈現平穩健康態勢,恰恰是調控取得良好成效的體現。

樓市的確冷了,但並非要出大問題。房地產大局早已鐵定,房價大起大落基本不會出現,而現在的房價下跌也正是合理迴歸。過去房價上漲太快的必然會下跌壓力大一些。

所以說,期待著樓市出現斷崖式下跌,那是不現實的 ,因此,剛需購房者應現性看待當前的樓市,該出手時就出手。而對於投資客來說,想再象以前那樣靠炒房發財,你還是洗洗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