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信小呆事件後,支付寶帶著15億又雙叒叕出來搞事情了

假如你近期收到過類似這樣的信息,那麼恭喜你,你已經被馬雲爸爸(的孩子們)盯上了。


繼信小呆事件後,支付寶帶著15億又雙叒叕出來搞事情了


他們將無所不用其極,熟練運用各種人性的弱點,致力於誘惑你,打開支付寶,領取紅包,其表現如下,如,利用“關心”感動你:


繼信小呆事件後,支付寶帶著15億又雙叒叕出來搞事情了


利用“色慾”勾引你(配圖是認真的嗎…):


繼信小呆事件後,支付寶帶著15億又雙叒叕出來搞事情了


利用“好奇心”

引導你:


繼信小呆事件後,支付寶帶著15億又雙叒叕出來搞事情了


甚至利用“權威”,不惜動用“資本的力量”,只為讓你,幫忙領個紅包……


繼信小呆事件後,支付寶帶著15億又雙叒叕出來搞事情了


可謂是相當感人,以及十分具備運營的頭腦了,而讓這屆網友們再次被逼出段子手潛質的,正是我們這次出手闊綽,豪擲億金的壕爸爸——支付寶。

拿出不菲的 15 億紅包讓全民瓜分,一反上次錦鯉信小呆事件(感興趣可到後臺回覆「錦鯉」獲取相關拆解文章),利用低成本坐收漁翁之利的姿態,是什麼讓支付寶做出了轉變,看下去,也許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01、怎麼用「支付寶」瓜分馬雲爸爸的15億


使用方法十分簡單,打開「支付寶」,於搜索框內輸入“15 億”


繼信小呆事件後,支付寶帶著15億又雙叒叕出來搞事情了


點擊搜索彈出相關信息:


繼信小呆事件後,支付寶帶著15億又雙叒叕出來搞事情了


點擊信息條,即可進入活動詳情頁:


繼信小呆事件後,支付寶帶著15億又雙叒叕出來搞事情了


僅需 3 步,輕鬆搞定。本次活動分為兩部分,分別為【賺賞金+領紅包牟小利】以及【累積付款參與瓜分 15 億】


| 賺賞金+領紅包牟小利

事實上,賺取賞金+領紅包,只是作為這次“支付寶瓜分 15 億”活動的一個“附屬品”,可是有趣的是,真正讓支付寶活動得以大範圍傳播,靠的反而是這部分的活動,具體怎麼玩呢?


繼信小呆事件後,支付寶帶著15億又雙叒叕出來搞事情了


一方面,你可以通過點擊“立即賺賞金”,獲取自己的紅包二維碼、搜索碼、直接分享、啟動直接用手機號充當搜索碼功能等等:


繼信小呆事件後,支付寶帶著15億又雙叒叕出來搞事情了


甚至還能免費領到帶有專屬二維碼的紅包貼紙海報

繼信小呆事件後,支付寶帶著15億又雙叒叕出來搞事情了


這些二維碼和搜索碼的作用是,當別人通過掃描你的二維碼或者打開支付寶進行搜索,獲得相應紅包,並在實體門店進行付款抵扣,對應的,你也就能夠贏取“賞金”啦。

另一方面,“領紅包”的功能同理,也就是你可以通過掃描或者是搜索別人分享的二維碼或搜索碼,對應獲得紅包進行使用,讓別人獲得“賞金”的同時,你贏得“紅包”的優惠,因此這兩個功能是相互配合存在的。

| 累積付款參與瓜分 15 億

本次支付寶活動真正的重頭戲:瓜分 15 億,參與方式如下:


繼信小呆事件後,支付寶帶著15億又雙叒叕出來搞事情了

即在規定的時間 2018 年 12 月 1 日-12 月 31 日,31 天的時間內,確保至少有 15 天(不要求連續,累積即可),使用支付寶或花唄進行付款消費(滿 2 元即可);

即可獲得參與瓜分 15 億活動的資格,瓜分結果將於 2019 年的第一天,1 月 1 日早上 10:00 進行開獎,另外據瞭解,瓜分所獲得的獎勵,將以支付寶紅包的形式進行發放。

以上就是關於本次“支付寶瓜分 15 億”的活動參與規則及方式。

02、「支付寶」紅包狂歡,背後都有哪些人受益

| 實體商家

本次活動中【賺賞金】的功能,很明顯就是針對線下各種實體店及部分小微商家所開發的。


繼信小呆事件後,支付寶帶著15億又雙叒叕出來搞事情了


原因在於,首先這個群體天然具備優勢,擁有一定量級的消費者群體。

其次,“賺取賞金”的功能,對商家而言,幾乎沒啥壞處,甚至還能牟取一些“蠅頭小利”,消費者在店進行消費,通過掃描商家的二維碼領取紅包,在付款的時候進行使用,抵扣獲得優惠;

一方面商家獲得了“賞金”,另一方面也能夠幫助商家為消費者帶來優惠,消費者更願意去這家店消費,商家何樂而不為?

| 個人

對於個人而言,支付寶活動令他們受益的方面,更多在社交層次上體現。


繼信小呆事件後,支付寶帶著15億又雙叒叕出來搞事情了

每個人都能夠在支付寶平臺上生成自己的二維碼或搜索碼,並進行傳播,可以喊上自己的親朋好友幫忙掃碼,甚至還能把對應的“碼”分享到社交平臺,讓陌生人幫你掃或者搜索等等,於是也就出現了文章開頭提到的,互聯網上出現的各種“求掃/搜碼”的奇觀。

個人為什麼願意參與呢?最直接的一個原因是,可以賺取“賞金”,原理與實體商家相同,只是數量方面沒有商家那麼多。

另外一個原因,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社交層面的,無論是出於想賺“賞金”還是純粹想玩玩,編出各種有趣的段子進行傳播,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能夠促進你和你朋友之間進行互動的;

例如上週推柚子妹課程的時候獲得好成績,蚊子在群裡冷不丁蹦出這一句,看到的人都大呼“人才啊…”


繼信小呆事件後,支付寶帶著15億又雙叒叕出來搞事情了

側面增加自己的有趣值,讓別人更願意接觸自己,這不是也挺好的嗎?

| 支付寶(發起方)

本次活動的受益方,最值得一提的,應當要屬本次活動的發起方:支付寶。

首先,活動亮出的“15 億”大額獎金(去年全民參與的“集五福”活動,支付寶拿出的獎金 5 億,僅佔本次活動的 1/3),成為噱頭,更有利於活動的宣傳和推廣;

其次,本次活動對於個人使用方面,所添加的社交屬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促進人們在小範圍內進行傳播分享;

以上兩點最終達到的目的,都是為了能夠在生活中更多地 Po 出「支付寶」這塊“招牌”,提高品牌曝光度。


繼信小呆事件後,支付寶帶著15億又雙叒叕出來搞事情了

另外支付寶舉辦這次活動,還有一個“大心機”在,就是,為了潛移默化地培養用戶使用支付寶的習慣,這對於充當著線上支付領域“兩大龍頭”之一的支付寶,簡直意義非凡。

具體怎麼實現呢?在行為心理學方面,有一個效應稱為“21 天效應”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21 天重複一個行為能夠對應養成一個習慣”,簡言之,即重複的力量。

那麼對於參與本次“瓜分 15 億”活動的用戶來說,一個月內,他們至少會不間斷地打開支付寶 15 次,這還只是個人方面主動會做的支付行為;

另外在商家方面,他們出於為了讓消費者得到優惠進而對店鋪生出好感,同時又能為自己帶來“賞金”,他們也會不經意地鼓勵用戶使用支付寶,這樣你來我往,一個月內培養出一定量級的“習慣”使用支付寶的“使用粉”,按道理並非難事吧?

這個月還沒過去一半,從搜索碼的位數可以大致判斷,參與本次活動獲取個人的搜索碼,已經達到了以億計的程度了,在這麼大的一個基礎量級對用戶進行培養,對支付寶方面而言,可以說是受益匪淺了……

03、「支付寶」紅包因為什麼而成功?

| 雙贏互利

本次活動中,幾乎每位參與者,獲得的利益幾乎都是雙向的;如在實體商家方面,商家得“賞金”,消費者得優惠;在個人方面,自己和朋友,都能各自獲取自己的些微利益;

更不用說發起方和這些參與者之間的關係,支付寶付出的可是整整的 15 億,對應獲得自己的品牌曝光自然無話可說。

每個參與者在參與的過程中,都產生了各自的價值獲得感,進而催生了動力,更願意將活動的相關內容分享出去,幫助品牌傳播。


繼信小呆事件後,支付寶帶著15億又雙叒叕出來搞事情了


這在很多裂變活動中,是很值得參考的一個要素,裂變說到底想形成的一個結果,就是為了能夠進行更大範圍的進行傳播,靠的是個體間的分享接力;

那這些個體為什麼要傳播?在裂變的機制設置中就要注意了,怎麼才能夠讓別人願意點開看,以及怎麼才能讓別人看了願意分享,總的來說就是要滿足“互利”這個點;

你搞裂變是為了獲得更多的流量,那對於這些幫你分享傳播的人,他們能得到什麼“好處”,這點你就要認真想下了。

| 提供社交貨幣

前面提到的“互利”,在本次活動中的表現,更多地是偏向於相對具體的、物質方面的提供。

在相對抽象的層次上,人們之所以願意轉發分享,進而引起傳播,其實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個人”受益方面所獲得的“社交”層面的滿足,簡言之,即為別人提供,可供社交/交流的素材,這些素材也就是“社交貨幣”。


繼信小呆事件後,支付寶帶著15億又雙叒叕出來搞事情了


“社交貨幣”,由於是存在於交談這種情境下的,因此它所要求具備的特點,大多是要有“話題性”,也就是能讓人感到興奮;

而在日常的對話中,能夠引起人們興奮的話題,你會想到什麼?是不是大部分都是

“有趣”的?再回過頭來看看這次支付寶紅包活動中,被廣泛傳播的話術,如開頭引入所放的截圖所示,不正是都是些“有趣”的話術嗎?

| 遊戲化+低門檻

繼續深入講講“有趣”這件事,本次支付寶紅包活動,為了擴大“有趣”,它在界面上還進行了一個優化,即使用了“打卡/通關式”的方法,將活動升級遊戲化。


繼信小呆事件後,支付寶帶著15億又雙叒叕出來搞事情了

這樣有什麼作用呢?首先你會覺得有趣,其次在不知不覺中你會被激勵,覺得都玩過一次了,繼續玩下去也沒什麼,順便還能看看會有什麼更多有趣好玩的。

另外促進參與者願意繼續玩下去的,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點,也就是參與的“低門檻”,正如文章開頭所介紹的,僅需 3 步,即可生成自己的搜索及二維碼,之後再把它傳播出去使用就可以了;

這在一定程度上輔助促進用戶形成願意“繼續玩下去”的想法,更好地保證了用戶的參與度。

04、最後說兩句

事實上,支付寶搞紅包裂變,已經不算是個新鮮事了。然而為什麼這次紅包活動依舊能夠形成大規模的、自發的傳播和影響力呢?

我們團隊討論了一下,覺得歸根究底其原因在於:

用戶的成熟。

怎麼理解呢?去年 12 月,支付寶同樣借“雙十二”,推出支付寶紅包,相較於去年,支付寶在規則上其實僅做了微調,但是卻同樣引起了轟動,甚至得到了更大範圍的傳播。

仔細觀察兩年活動的區別,你會發現有一個很大的“差異”出現:去年的用戶是跟著支付寶規則走的,而到了今年,用戶開始變得“主動”了起來,發現更大利益的用戶深度參與了紅包活動的運作,會幫著想段子,變著花樣地“玩得更嗨”,從而促進傳播。

這就是所謂“用戶成熟”的表現,經過一年時間,用戶對支付寶紅包活動的規則日漸熟悉,在熟悉的事物加以創新相對容易,於是也就最終形成了這個相對良性的發展局面。

支付寶通過紅包活動,一步步把大家從小白用戶變成了“深度用戶”,這買賣做得實在是精明。

指不定支付寶的工作人員正在哪個角落裡偷笑著:這屆網友,還蠻好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