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二手房價格下滑,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多地二手房價格下滑,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最近,市場降溫的情緒越來越濃,尤其是部分房企裁員,大幅降價銷售之後,經過媒體和專家的解讀,彷彿房地產就真正的進入了寒冬,然而如果和上漲的房價相比或許就是沒有對比沒有傷害吧。近日58安居客提供了一份數據,而這數據似乎給了看空派更大的理由,數據顯示,11月份,受重點監測的67個城市二手房掛牌均價為每平方米15163元(人民幣,下同),環比下降0.3%。其中,北京、深圳、上海、廣州二手房掛牌價分別為每平方米59610元、53756元、50240元和32273元,與上月相比,四個城市二手房掛牌價均有小幅下降。

簡單來講就是二手房市場下滑了,而且一線城市也出現了持續性的下滑,然而僅僅是二手房的數據就能夠代表樓市降溫嗎?如果和上漲的房價比起來,這個比值是不是差距過大。就拿平均價格來講,環比下降0.3%如果算到房價的話,那就是45元左右,但是相對於房企漲價來講呢?或許僅僅是一次最低幅度的漲幅吧。近兩年房價上漲了多少?雖然有統計數據的顯示,但是真實的情況或許是翻倍的結果,尤其是三四線城市,曾經的五六千到現在的萬元以上,上漲和下滑的差距是否過大?樓市剛剛開始有降溫的苗頭,而且還是二手房市場,為何會出現如此的解讀?

我們認為目前房地產大的政策肯定是不變的,但是如果一些城市出現小幅度的上漲反而是經濟好轉的表現,所以對於地方來講,並不會抑制房價上漲,相反對於降溫的情緒往往會採取一些手段。而對於二手房市場來講,下滑的房價正好迎合了購房者的心聲,畢竟期待下跌的聲音還是很高的。在地方財政和購房者心聲之間,必然會出現兩種結果,或者說是兩個現象。下滑的聲音就相對的擴大宣傳,但是上漲的一定是抑制宣傳,畢竟臨近年底,相關數據到了收尾的階段,如此好的局面必然是大部分人喜聞樂見的。

當然,各地也會加緊對於樓市的調控和各種違法現象的打擊,房價穩定了,再加上對於樓市違規行為的打擊,必然是一個漂亮的業績。而對於二手房市場來講,降溫也無所謂,畢竟房子已經轉移到了個人的手中,就如同空置房和庫存的關係一樣,雖然二者有關係,但卻是兩個概念。同樣二手房降溫的信號越來越強,對於新房市場也會有影響,尤其是現在,控制在1%的幅度內就是最好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