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周口港的復興

河南日報特刊中原追夢—周口篇

周口港

向海而興 揚帆遠航

2018-12-10

改革開放40年,周口港的復興
改革開放40年,周口港的復興

沙潁河上貨運船流如織。

改革開放40年,周口港的復興

裝載後的貨運船隻等待起航。

改革開放40年,周口港的復興

周口中心港碼頭正在裝卸糧食。

改革開放40年,周口港的復興

繁忙的周口中心港碼頭。

三川匯流,大河穿城,一條沙潁河流金淌銀。

地處豫東平原的周口市,隨著“黃金水道”沙潁河水系的疏通,周口港建成投運,悄然成為中原腹地連接“海上絲綢之路”“長江經濟帶”的“水上門戶”。

近年來,周口市緊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高標準打造周口港碼頭航運體系,通過穿境而過的漯阜鐵路和寧洛、大廣等5條高速公路,以及在建的鄭合高鐵、通用機場,逐漸形成水運、公路、鐵路、航空多式聯運網絡,使周口成為河南貫通“一帶一路”綜合貨運樞紐和區域商貿、產業、物流中心,臨港經濟初現端倪。

復興

通江達海周口港

追尋周口城市發展軌跡,周口港與城市發展唇齒相依,港口猶如一條綿長的生命線,滲透在城市發展的記憶中。

史料記載,歷史上的周家口,地處“燕趙楚之衝,秦晉淮泗之道”,三河交匯,萬商雲集,舟楫如林,是北方著名的“水陸交會之鄉、財貨堆積之藪”,位居河南“四大名鎮”之列,盛極一時。

“發展臨港經濟,周口既有歷史傳統,又有現實基礎,更有政策東風。”周口市委書記劉繼標說。

曾經,周口揚帆起航,名揚天下;現在,周口風正帆懸,再次邁向騰飛。

2005年12月28日,隨著6艘400噸的貨輪駛入周口港,標誌著周口航運開始踏上覆興之路。2009年6月,沙潁河周口以下航道實現常年通航,成為河南省第一條通江達海的“黃金水道”。

沙潁河常年通航大大拉近了周口及河南與長三角和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水上距離。周口距離南京800公里,航行約6天;距離杭州、上海約1100公里,航行約7天。水運以其成本經濟、綠色環保的優勢,為周口及河南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0年12月10日,河南省首次通過水路實施跨國境運輸大宗內貿貨物。該批貨物從哈爾濱入松花江、通過俄羅斯跨國境運輸,經過韃靼海峽、日本海、朝鮮海峽進入東海,後經內河運輸到達周口,彰顯了周口航運通江達海的能力。

近幾年,沙潁河航運先後承運了30餘件次大宗貨物、跨國境貨物運輸等任務,為中原經濟區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航運支撐。

2013年10月25日,周口港口物流產業集聚區的揭牌,更是給周口帶來了一個重大發展機遇。圍繞“建港口、興物流、聚產業、強服務、優生態、造港城”的目標,周口開始抒寫更為恢宏的篇章。

機遇

打造豫貨“出海口”

千年潮未落,正是揚帆時。

2017年4月6日,河南省建設規模最大、靠泊能力最強的現代化綜合港口——周口中心港一期工程開港運營。

按照《港口碼頭總體規劃》,周口中心港總體規劃東、中、西3個作業區,總投資約45億元,有序啟動77個1000噸級泊位碼頭項目建設,最終可形成年吞吐量2300萬噸的貨物週轉能力。周口中心港將成為輻射中原經濟區、連接長江經濟帶的現代化內河航運樞紐。

目前,沙潁河周口至漯河段、平頂山段的復航工程正在加緊施工,項目建成後,周口將由內河航運末端變成中樞。周口以上航道可以通達漯河,有效輻射鄭州、平頂山、許昌等城市。周口港出港的船舶經內河航道可以順利到達南京、上海、杭州、武漢等大城市,並覆蓋江蘇、浙江、上海、湖北、江西等省市的廣大地區,經南通、上海等港口換裝海船,可以到達廣州、青島、海南和渤海灣等廣大沿海地區。

如今,以周口中心港為起點,沿沙潁河可以有兩條通道實現通江達海。其一是沿淮河而下,經安徽省的阜陽、蚌埠,江蘇的淮安,從江蘇鹽城入海,可與沿海的鹽城港、大豐港等港口聯繫。其二是沿淮河而下,從安徽壽縣經江淮運河,從合肥入巢湖,再從蕪湖接入長江航道,進而與南京、上海等長三角地區直接聯繫。

周口中心港已成功加入海河聯運港際合作聯盟,資源共享、聯合開發、一體化操作等優惠政策,共同打造“公鐵水空”多式聯運樞紐與河南經貿“出海口”,與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河南物資集團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使周口中心港更加有效融入“一帶一路”水運港口碼頭體系,連接“海上絲綢之路”。

成就

臨港經濟新引擎

周口港規劃建設5大臨港產業園區,隨著周口港知名度和戰略地位的明顯提升,省內外眾多航運企業、淮河長江沿線港口碼頭運營單位、臨港產業關聯度高的企業紛紛來周口港區洽談合作業務,周口臨港經濟風生水起。

河南省水利投資集團、中國港務建設集團、中國葛洲壩集團、中國水電基礎局等國內知名企業來了,總投資約89億元,攜手建設周口港區港口碼頭及綜合物流園區建設工程項目。藍城集團河南分公司投資約150億元的藍城養老特色小鎮、葛洲壩再生資源、糧食產業園等一批項目落戶。

安鋼也來了!將在周口港區建設花園式綠色鋼鐵基地,最終形成年銷售收入400億元、稅收20億元以上的千萬噸大型鋼鐵生產項目,周口作為傳統農區,將迎來工業大發展時代。

如今,周口中心港正在帶動周口的商貿、保稅加工等產業,同時利用水運成本優勢,吸引先進製造、化工建材等產業轉移,實現產業的升級轉型。

周口發展臨港經濟引起各方關注,有人士將之稱為:由封閉保守的“黃土經濟”向開放創新的“藍水經濟”的轉型發展。

對此,周口市市長丁福浩表示,周口由“黃土經濟”向“藍水經濟”轉型將恪守三個原則。第一不“另起爐灶”。不拋棄傳統農業,而是對結構進行優化,目的是推動觀念開放、城市提質、陸海統籌,實現包括農業在內的產業協調發展。第二是緊盯開放。利用周口“三川交匯、一河穿城”載體,打造好黃金水道,促進經濟和文化活力,讓周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三是要求具備現實抓手。利用好全省唯一擁有通江達海的航道和港口的省轄市優勢,作為海岸的內延、中原的沿海,轉型為臨港經濟。

發展臨港經濟,已經成為周口由“黃土經濟”向“藍水經濟”轉型的新引擎,成為周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