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11月CPI走低,未來仍將保持平穩

12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11月通脹數據。11月CPI同比增長2.2%,預期2.4%,前值為2.5%。11月PPI同比增長2.7%,預期2.7%,前值3.3%。CPI、PPI均低於前值,環比由正轉負。

CPI方面,食品項下,二三季度由於天氣原因推遲種植和上市的蔬菜與冬菜供給重疊,蔬菜市場供應充足,鮮菜價格下降12.3%。近期部分生豬產地基於避險需求加快出欄,導致豬肉供給提前,環比價格下降0.6%。但未來幾個月豬肉價格又可能上升。非食品項下,因10月以來國際油價大幅下跌,11月NYMEX原油價格跌幅達17.9%,國內汽油和柴油價格相應分別環比下降4.9%和5.2%。總體來看,菜價、豬價及油價是CPI漲幅走低的主要原因。而鮮果、雞蛋、牛羊肉及文體娛樂則是漲價的因素。

PPI方面,下行壓力主要源自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疊加去年高基數效應。其中,石油天然氣開採、加工及化學原料由升轉降,主要受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及化工原材料價格明顯下行帶動,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降幅最為明顯,環比下降7.5%。生產資料環比下降0.3%,上月是環比上漲0.6%。進入冬季以來,環保限產或有放鬆,導致上游產能釋放,然而下游需求仍弱,推動工業品價格下跌。上游採掘工業、中游原材料工業PPI漲幅由正轉負,分別為-1.3%、-1.1%,下游加工工業價格環比零增長。

展望後期,進入冬季且節日較多,需求方面或對CPI上漲形成一定推動,然而非食品需求仍然疲弱將繼續拖累通脹反彈,預計12月CPI仍將保持平穩。PPI方面,歐佩克減產談判未見明顯利好,且“搶出口”效應減弱影響下出口回落,此外內外需未見好轉,這多方面因素疊加基數效應減弱,預計12月PPI大概率將繼續回落。

接下來的幾個月,主要的變數仍將來自於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可以預期的是,通脹不會是貨幣政策制定的主要考慮因素,流動性將大概率維持合理寬鬆,引導全社會信用緊縮的健康修復仍將是相關政策的主要著力點。現實與政策共振,量變積累之下,質變將在2019年開始顯現。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研究員)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