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步入冬季,供給側改革由減法為主過渡到加法

我國經濟步入冬季,供給側改革由減法為主過渡到加法

近日,我國召開部分省(區)政府主要負責人經濟形勢座談會,就當前經濟形勢和明年發展聽取意見建議。會議認為,當前國內外形勢錯綜複雜,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地區走勢分化,對困難和矛盾要有充分估計。必須把形勢和問題分析透,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心無旁騖辦好自己的事情,增強發展動力和後勁,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推動高質量發展。

文 | 應習文(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負責人)

召開部分省(區)政府主要負責人經濟形勢座談會,恰逢我國內外部環境惡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地區走勢分化的關鍵時點。從宏觀大環境看,2012年以來我國GDP增速連續下臺階,但到2016年末逐步企穩在6.9%附近,形成了“L”型的“一橫”,主要原因在於全球經濟轉向復甦、基建與地方政府加槓桿、棚改帶來的地產繁榮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部分上游產能出清與加庫存效應。

我國經濟步入冬季,供給側改革由減法為主過渡到加法


但2018年二季度以來,上述情況已逐一發生變化。一是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疊加全球需求放緩造成外部環境急轉直下;二是政府債務的不可持續導致基建投資斷崖式下跌;三是“房住不炒”的樓市嚴監管以及居民槓桿率上升空間大幅縮小背景下地產繁榮的終結;四是金融嚴監管與去槓桿導致民企融資困境;五是債務壓力與資產破滅引發“消費降級”,最終拖累GDP增速再下臺階,2018年三季度已跌落到6.5%,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季度新低。從各地經濟形勢看,整體也呈現減速趨勢,前三季度僅7個省份與去年同期相比GDP增速加快,2個省份持平,19個省份出現下降,部分省份(如天津、東北三省、山東、河北、內蒙古、海南)等經濟困難程度較為突出。

我國經濟步入冬季,供給側改革由減法為主過渡到加法


對此,部分省(區)政府主要負責人經濟形勢座談會提出的應對要求有以下幾點值得引起注意:

一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但並沒有繼續提“三去一降一補”,而是提出支持小微、民企等實體經濟,聚焦減稅降費。這意味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與時俱進,每個時期都有新內涵,目前已逐步由減法為主過渡到加法,且主要是要“加”在民營經濟領域。

二是在緊跟供給的需求端,提出消費和投資兩手抓,消費要突出“升級”和“潛力”,投資要突出“民間”和“民生”。

三是提出了就業的突出位置,結合國務院近日印發的《關於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可見當前穩就業的宏觀目標已有顯著上升。

四是強調了制度供給的重要性,提出政府要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便捷高效、穩定透明、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讓中國的人力人才盡情釋放活力和創造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