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州17個鄉鎮賣地2.61億!村裡收益1.73億!有你家麼?

近日我市澤州縣農村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改革試點工作

獲得了省裡媒體稱讚

當地居民收入大幅提高

▼▼▼

9月14日,位於晉城市澤州縣南村鎮張莊村的一塊麵積30.29畝的集體建設用地,以租賃的方式入市,由山西久固混凝土有限公司投產預拌混凝土項目。交易後,村集體和村民可獲得收益317萬元。截至11月底,澤州52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成功入市,範圍覆蓋了全縣17個鄉鎮,面積達到1736.32畝,土地成交總價款2.61億元村集體在土地使用期限內共可獲得土地收益1.73億元。作為全省唯一

承擔農村土地制度試點改革的試點縣,澤州試點入市面積位居全國前列,實現了入市途徑、入市方式、入市用途的全覆蓋和國有、集體土地“同權同價”,讓群眾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這項改革從2015年開始,在試點過程中,澤州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3條底線,圍繞“入市主體、入市範圍、服務監管、收益分配”4個核心問題,結合省情、縣情實際,構建了“1+9+3”制度體系,內容涵蓋入市程序、耕地保護、收益分配、村級組織管理、權益保障、風險評估等各個方面。3年來,以“試製度、試成效”為核心,澤州多項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在全國冶煉鑄造強鎮南村鎮,通過將零星的建設用地復墾,調整入市,該入市地塊救活了50多家企業,讓農戶收益翻了7倍,實現了鑄造業的轉型升級,而這塊地也成為全國調整入市最大的一宗地。在鎮域中心村,通過村莊整治和調整置換,以出讓方式入市6宗住宅兼容商業用地,使得原來住戶通過產權置換,改善了居住條件;外來戶通過購買中心村的房屋,享受到了中心村便利的生活配套設施,滿足了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同時,由於入市地塊遠離城區,購房人群以周邊自然村村民為主,在探索通過市場機制引導城鎮化建設的新路上,提供了有效的實踐樣本,解決了集體土地上建設住宅不得出售給非本集體成員的障礙。同時,完成

3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抵押融資,抵押融資360萬元,在確保國有、集體土地“同權同價”成效顯著。

入市收益如何分配是入市制度改革的核心,保障集體和村民合理分享和利用收益是入市制度改革成敗的關鍵。澤州積極探索多元保障機制,讓集體和農民真正分享到改革帶來的切實利益,激發了改革新動能。他們的主要做法是,尊重集體意願選擇入市方式,通過保底分紅、留置物業、保底分紅+經營收益分成等多種集體收益分配方式,保證集體收益持續化、穩定化;採取平均分配、年終發放福利、統籌用於改善村內基礎設施等多種收益分配方式,讓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多渠道分享收益。

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周建春表示,通過將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納入國有建設用地市場進行公開交易,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建立了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實現了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保障了人民群眾的權益,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

同價同權

希望這一試點工作能推廣到全市農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