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泉趙中老三屆校友張廣義佳作《金堯都 》

金堯都

作者 張廣義

我的家鄉——禮泉縣趙鎮堯都村,是關中平原北部一個較大的村莊。它依山傍水,北依雄偉的唐昭陵,南鄰潺潺的泔河水,土地肥沃,一馬平川。多少年來留傳至今的民謠:“金堯都、銀黨村,禮泉縣的白菜心。”還有“涼馬上糞,堯都插囤”的順口溜在民間一直流傳至今。特別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外學大寨,內學堯張”的口號響徹了整個禮泉縣。我們村成了聞名全縣的先進村,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突出地貢獻。

禮泉趙中老三屆校友張廣義佳作《金堯都 》

——禮泉縣趙鎮堯張村村民活動中心


傳說我們堯都村是由山西臨汾的堯都區搬遷過來的,我們的祖先剛遷到這裡就高瞻遠矚,在西北這個久旱之地要填飽肚子,就要重視興修水利。祖輩們千方百計地把九嵕山上的洪水利用起來,從山腳下到村莊前,修了長達五公里的水渠。每當夏季雷雨交加的時候,別村的人都往家裡跑,而我們村的人卻往地裡跑,迎著電閃雷嗚,冒著飄潑大雨去用洪水澆地。這洪水非同一般,它是肥水,它是金水,把這金堯都的土地澆得長出了金子,長出了銀子。地裡的莊稼用這肥水一澆便可勁的長,更使勁的打糧食。因為這水是夾帶著北山上的腐植有機物和羊糞沖刷下來的沃水,咋能不肥田呢?別的村往往遇上乾旱便顆粒無收,而我們村就不一樣了,基本上沒有絕收的年份!

我們村每年還有一個盛大的廟會,那就是農曆二月初二的藥王廟會。堯都人好客,每年二月二廟會的前幾天,大家都忙碌起來,備好美食美酒,非常豐盛,準備招待來自八方的親朋好友。

堯都人把二月二,視為過第二個年(春節)。村子中間古老的大廟裡供奉著神靈——藥王孫思邈。傳說藥王從耀縣遠涉而來,在這裡坐堂行醫,治病救人,在方圓影響極大。後人為紀念藥王,在這裡開光建廟,當時藥王廟的規模很大,綿延幾里地,香火旺盛。據說清末民初藥王廟遭到一場大火,最後只剩下現在這一座小廟宇了。廟內一直供奉著孫思邈這位偉大而傑出的醫藥神靈,香火從未間斷。

早年間,正月十五一過,廟會的氣息就來了,且非常熱鬧,因為有個重要活動,叫做“搶臺戲”。原因是村子太大,有各族姓氏:高、少、呂、馬、楊,周、劉、聶、閆、王。還有後來的張姓人家。張姓人家後來居上,人口數量發展也快,所以勢力最大,稱為東村。其他幾個姓氏合為一體,稱為西堡。東村和西堡毎年為二月二廟會唱大戲進行競爭比賽,各自請來戲班,看誰家的戲唱的好、氣派大,誰家的戲觀眾多。競爭激烈,十分熱鬧。近年來“搶臺戲”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逐步演變成為兩家合作的形式,共同舉辦廟會,所以已經很難看到唱對臺戲的火爆場面了。

禮泉趙中老三屆校友張廣義佳作《金堯都 》

——傳統“二月二”古會熙熙攘攘的景象


每到二月二這一天,東方剛露出一縷曙光,四面八方的人就向堯都村湧來。天大亮,這裡已經是人山人海,到了中午,更是人挨人、人擠人。想往前走,已經很困難了。氣勢之大,是周邊的廟會無法相比的。二月二藥王廟會,不僅是祭祀紀念藥王孫思邈,更是一個春耕生產的生產資料交易大會。春耕生產的所有物資應有盡有:犁、筢、粑、耱,樣樣俱全。牛、羊、騾、馬,六畜市旺。還有各種苗木花卉、門窗案板,擺了一大片。還有搖會的、耍猴的、賣藥的、套圈的、算命相面的,五彩繽紛。賣吃食的,賣日用雜貨的,五花八門,應有盡有。耍社火的、舞龍燈的,鑼鼓傢伙開道,秧歌表演緊隨其後,圍觀的群眾人海如潮,戲臺前更是水洩不通。到了晚上,鏗鏘有力的鑼鼓、粗曠豪放的大秦腔、騰空而起的煙火、震耳欲聾的爆竹聲連成一片、響徹雲霄,把廟會推向了高潮,整個村子沸騰了,狂歡的人們痴了、醉了,瘋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寶雞峽水利工程替代了祖祖輩輩引洪灌溉的老溝渠。但是,這流淌了千百年的肥水改良了我們村的土地,由北山上下來的肥水把原本貧瘠的土地淤成了幾米厚的黃沙沃土,使得我們得以旱澇保豐收,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促成了“金堯都”的美譽。

人老幾輩,周邊村子的人們都羨慕堯都村,也樂意把女兒嫁到堯都村,所以人丁興旺。現在,我們堯都村已是擁有五千人的大村,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鼓點,我們村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基本步入了小康,並且全方位的跨入了先進村的行列!

祝金堯都的前景更加燦爛,

願我們村的未來更加輝煌!

禮泉趙中老三屆校友張廣義佳作《金堯都 》

——張廣義先生近影

作者簡介:張廣義,1949年生,禮泉縣趙鎮堯張村人。趙中老三屆學子,愛好硬筆書法,喜歡文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