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川六個故事,你聽說過嗎?

青木川六個故事,你聽說過嗎?提示:點上方↑"青木川古鎮旅遊"免費訂閱,瞭解更多資訊

青木川六个故事,你听说过吗?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青木川古鎮

“金雞一鳴,三省相聞。”打開陝西地圖,我們會發現,陝西最西端的寧強縣青木川鎮,就像一個楔子,深深地嵌入甘肅、四川兩省的接合部。地處陝甘川三省交會處的青木川鎮,始建於明朝中葉,成形於清朝後期,鼎盛於民國年間,距今已有600餘年歷史,被譽為“最有故事、最有味道的古鎮”。這裡有大量保存完好、風格迥異的古街、古棧道、古建築等歷史遺蹟。一條回龍場老街,從南到北,把小鎮拉得悠長,兩邊的明清民居錯落有致地連綴在一起,雕刻精美的窗欞、門楣、瓦當風格典雅,古樸的青石板街道盡顯古鎮的靜謐安詳。

青木川六个故事,你听说过吗?

隨著改編自葉廣芩小說《青木川》的電視劇《一代梟雄》的熱播,青木川鎮成為旅遊熱點。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青木川鎮累計接待遊客162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7.62億元。 今年中旬,省委書記胡和平在寧強縣調研時,要求青木川鎮要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豐富旅遊內容,提高文化品位,不斷提升景區知名度和吸引力,讓旅遊為群眾帶來更多收益。寧強縣以貫徹落實胡和平書記指示精神為契機,深入實施“文旅興縣”戰略,著力講好青木川“六個故事”,在保持青木川歷史文化風貌的同時,弘揚羌、漢民族崇文、守信、公平、自律的文化傳統,進一步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青木川六个故事,你听说过吗?

青木川歷史的見證者徐種德老先生

歷史故事:滄桑鉅變青木川

步行在青木川古鎮回龍場老街的青石板路上,兩旁巍然屹立著百年前的古建築,閉上眼似乎能聽到百年前天下客商雲集於此的人聲鼎沸,能看到鱗次櫛比的店鋪攤點,繁忙交易的買賣商客,能感受到盛極一時的繁榮。

青木川歷史悠久,曾是羌漢雜居地區,春秋戰國時期,今青木川境為白馬氐所轄,南北朝時期是氐人楊氏藩王國的領地,明以前屬四川管轄,明初劃歸陝西,明朝始建成被稱為草場壩,後建回龍寺院,遂改稱回龍場。清同治年間稱永寧裡,民國時稱鳳凰,鄉民以大青木樹為象徵代稱為青木川。

青木川古建築歷經百年滄桑,現留有大量保存完好、風格迥異的古街、古祠、古棧道、古建築群等歷史古蹟。古鎮老街始建於明成化年間,街長868米、寬4米,總面積達4萬餘平方米,現在遺留有歷經百年滄桑保存仍然完好的清末民初古建築20餘處,當初都是繁華的商鋪。

時至今日,青木川老街上近百戶人家的房子大都是四合院,二進出的兩層結構,建築風格有明清時期的旱船式,也有西方教堂式。這些明、清、民國時期不同風格的古建築群,古樸獨特,雕樑畫棟,風格典雅,盡顯古鎮的靜謐安祥,是不可再造的歷史文化遺產。

當年魏輔唐的新宅老宅與回龍場遙相呼應,老宅子是典型的中式二進二院建築,四周石獅託柱雕樑畫棟,門窗精雕鏤空。新宅緊依老宅而建,卻是西洋風格,莊重肅穆。

時光煙雲的深處,多少名噪一時的人物都湮滅得無影無蹤,青木川也逐漸為世人所遺忘。幸運的是葉廣岑先生還原了這一段歷史。2014年,小說《青木川》改編成的電視連續劇《一代梟雄》的熱播使得青木川猶如被舞臺上的追光牢牢圈定,獨特豐厚的歷史和文化彷彿一股重生的力量,將這個昔日輝煌的小鎮從滄海桑田中重新凸顯在世人面前。

青木川六个故事,你听说过吗?

魏輔唐畫像

家族故事:“一代梟雄”和他的家族盛衰

說起傳奇古鎮青木川,就繞不開“一代梟雄”魏輔唐。魏輔唐(1902年——1952年4月),原名魏元貴,寧強縣青木川魏家壩人,名元貴,字輔唐,以字行。兄弟3人,行三。

父親魏達幫,母親楊氏,以務農、賣油為生。魏輔唐少時曾入私塾,但不肯讀書,勇猛好鬥,14歲即輟學回家,放牧、打柴、種地。民國15年(1926),成為新任團總瞿文章屬下的3個隊長之一。次年,翟文章病故,魏輔唐成為團總,開始了他管理、統治青木川的歷史。

魏輔唐任民團團總後,多次接受寧羌府徵調,因功受賞,名聲漸震,而他也乘機從中奪得大批槍支,壯大自己的武裝力量。統治青木川期間,魏輔唐兼併土地,佔有200多畝良田美地和大片耳山林木,侵吞幾處祠堂、廟宇的房、地產。開辦“輔友社”百貨店、手工製革廠、“唐世盛”綢布店、“同濟堂”中藥鋪等,壟斷市場。

魏輔唐曾徵調農民興修水利,開堰抬田;修建橋樑和道路,便利交通;興辦地方文化教育,網羅人才,組建戲班,創辦私立輔仁中學,送鄉里貧困孩子出去唸書,而嚮往山外生活的魏輔唐卻從沒有出過山;客觀上對當時經濟文化的發展,維持地方治安,穩定社會秩序,產生過一定影響。

1949年秋,魏輔唐將原有武裝擴編為“寧西人民自衛總隊”,任總隊長,被授予上校軍銜。同年12月寧強縣城解放,魏輔唐即派代表赴縣辦理交槍手續。

1952年4月,寧強縣人民法院以反革命惡霸殺人罪判處魏輔唐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沒收本人全部財產。4月27日,魏輔唐被槍決於青木川輔仁中學操場。同時被槍斃的,還有他的大哥魏元臣。

1986年4月,中共陝西省委將原國民黨寧西人民自衛總隊定為投誠部隊。1987年5月,寧強縣人民法院對魏輔唐一案重新審理,撤銷了1952年的刑事判決,宣佈“對魏輔唐不予追究刑事責任”。1988年3月,魏輔唐兒子領到了1700多元的補償費和財產折價款。

紅色故事:劉甲三、黎民覺策反魏輔唐

在20世紀中期促成寧西人民自衛總隊魏輔唐部投誠、穩定中共在青木川及至陝甘川交界地帶的政權,有兩個人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個是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時任青木川輔仁中學校長的劉甲三,另一個就是曾先後任寧強縣人委副主任、漢中市副市長、陝西省人民政府參事等職的黎民覺。

1949年,國共兩黨在陝南川北的戰鬥到了關鍵時刻,一面是解放軍的步步進逼,一面是國民黨殘餘勢力的負隅頑抗。這時,接受過國民政府軍正式委任、堪稱陝甘川交界地帶最具實力的地方武裝的魏輔唐部的何去何從,則顯得舉足輕重。當年春夏之際,中共地下黨員、當時受聘擔任青木川輔仁中學校長的劉甲三,認為做魏輔唐策反工作的時機已成熟,便致信黎民覺,邀其回寧強策反魏輔唐。

9月中旬,黎民覺從甘肅碧口再次來到青木川,在劉甲三領導下工作,以經商客人身份住在魏輔唐開辦的旅店裡。劉甲三促魏輔唐設宴招待黎民覺和輔仁中學的幾位老師。

此後六七天,魏輔唐白天接待國民黨撤退部隊和其他過往人員,晚上即應約與黎民覺交談,黎民覺給其耐心講解國內形勢。通過“曉之以大義、明知以利害”的宣傳,和闡明共產黨的“首惡必辦、脅從不問、立功受獎”的政策,漸漸消除了魏輔唐的疑慮。最後,魏輔唐答應了劉甲三、黎民覺提出的事前商定的5項要求中的4項:一是不聽信國民黨的反動宣傳,不上山入川(指逃深山或到四川為匪);二是不接受國民黨任何軍隊的拉攏、收買和利用;三是解放軍來了不做任何抵抗,一切聽從解放軍的命令;四是保境安民,維護好地方治安。1950年1月,黎民覺第三次赴青木川,勸說魏輔唐投誠,黎民覺的耐心、真誠,最終說服了魏輔唐。魏輔唐當即帶領警衛隊同黎民覺到寧強縣城,同縣長、公安局長和駐地部隊負責人等商談了交槍、整編、學習培訓等事宜。隨後,魏輔唐接受整編,交出了大量武器和其他軍事裝備。

青木川六个故事,你听说过吗?

邊界故事:秦蜀隴文化、習俗薈萃之地

從寧強縣城沿著蜿蜒的陽青公路一路向西,在連綿不絕的群山中,一幅山水家園畫卷躍然眼前。在繚繞雲霧下,依山而建的古建築群若隱若現,美不勝收。

青木川西連四川省青川縣,北鄰甘肅省文縣、康縣,曾是入川的要道之一,秦蜀之咽喉,兵家必爭重地,商賈雲集之邊貿重鎮。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國民黨軍第1師、第64師曾駐紮青木川,企圖入四川、甘肅阻擋北上抗日的工農紅軍。1949年10月胡宗南騎兵第二旅旅長呂繼化率殘部在青木川駐紮9天,企圖利用自然地形負隅頑抗,在解放大軍強大攻勢下,潰逃入川。

青木川古建築群始建於明代,歷經清代和民國時期的持續建設漸成規模,建築樣式兼具川西和陝南兩種風格,部分民國時期建築還體現了中西合璧的特色,極具觀賞價值。青木川陝南、秦巴風格的民居建築,更是既體現了楚漢文化和巴蜀文化的主格調,又充分吸收了徽派建築的特點,這些結合陝南自然條件和人文條件設計建造的具有濃郁秦巴地方特色的住宅設計新穎,結構合理,特色鮮明,是青木川建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省交界的特殊地理方位,使青木川成為秦蜀文化薈萃之地,當地文化風俗亦川亦陝,並帶有部分隴南文化特色。羌族文化及民國時期形成的“鄉紳文化”對青木川也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各種文化並行碰撞、交相輝映,是青木川文化的最大特色。

在民風習俗上,青木川也融合了三省特色,婚嫁、喪葬習俗保留完整,獨具特色。尤其是儺戲表演、唱川劇、吼秦腔、趕場、逛廟會、正月鬧春、跳關公、過刀山等民俗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三月三廟會、七月十五鬼神會、牛王會、馬王會、文昌公廟會等地方特色濃郁。

青木川交通便捷,上通秦隴,下達巴蜀。青(木川)——姚(渡)公路從秦家埡出境,西行25公里就到四川青川縣姚渡鎮,與211國道相接,距九寨溝景區227公里;從甘肅隴南、九寨溝方向,可經甘肅文縣碧口鎮進入青木川。

沿古鎮西北方的金溪河逆流而上,有一條在巨大山岩上鑿出的臺階路,這就是明清年間留下的商運古棧遺址。棧孔周圍石壁的石刻依稀寫著“崎嶇之路”,這條通往甘肅的秦隴古棧道長30公里,從此翻越西邊的鳳凰山,可以到達甘肅的隴南市,是千百年來陝甘重要商道。

青木川六个故事,你听说过吗?

生態故事:夢裡江南鄉詩意青木川

“五盤雖雲險,山色佳有餘。仰凌棧道細,俯映江木疏。地僻無網罟,水清反多魚......”。詩聖杜甫途經青木川時,如此描繪了這裡的山水。

歲月如梭,外界變化日新月異,但這個邊陲小鎮風貌依舊。一路走來,隨處可看小橋流水人家的景緻。山上青翠欲滴,河面波光粼粼,小魚兒在清澈的水中游來游去,好不快活。

清晨,清溪河嘩嘩的流水聲把遊客從沉沉的睡夢中喚醒。打開窗戶一看,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呈現眼前:鳥兒在河面飛翔跳躍,牛馬在河灘悠閒地吃草。一位少婦,提了一桶待洗的衣服,領著一條狗,優哉遊哉地走到河邊,先將衣服泡上水,然後涉水過河去街上辦事。狗忠實地守在原地看護衣物。

河邊,一眼清泉,以條石砌成,水碧池澄,清澈見底。泉旁,三條小徑,連著古鎮家戶。人們挑著水桶,慢慢悠悠地自不同方向來到泉邊。舀滿水桶後,彼此淡然一笑,又晃晃悠悠地原路返回。

河東,一戶臨水居住。石砌的房基高出水面10餘米,石臺階直抵河底。晨光中,女主人將一群鴨子趕入河中。鴨子戲水覓食去了。她走入河邊自家的菜地,拔一捆蔥,就地剝淨,順手在水中淘洗。另一戶,建房時索性將二層的陽臺伸入河水上方。時值暑假,孩子一大早就站在陽臺上玩起了釣魚的把戲。不用釣竿,手持魚線,像吊水桶一般直線“垂”釣,饒有情趣。

沿著古鎮金溪河一路向西,就進入青木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保護區內的馬家山,野生動物學家發現金絲猴與獼猴同域分佈現象在2003年11月14日《人民日報》海外版上發表,引起了世界野生動物界的好奇,是野生動物界待解的“謎”。保護區屬秦嶺山系與岷山山系交匯處,呈明顯的間斷分佈和特定自然氣候,被動、植物專家們譽為:“天然的動植物基因庫”。

而順著金溪河一路向南行進大約20公里,就是位於陝甘、川三省結合部的白龍湖風景區。從山上向下俯視,白龍湖象一條巨龍睡臥在群山之中,碧綠的湖水象碩大的翡翠鑲嵌在湖底,其間點輟著閃著白光的漁船,和一個接一個的漁網,那就是遍佈龍體的魚鱗了。你也可輕鬆地平視對峙的青山,那群山親吻著白雲,在薄霧中象極中國傳統的潑墨畫,讓人感覺酣暢淋漓。

青木川六个故事,你听说过吗?

民居故事:光陰裡的文明傳承

初秋時節,雨後的青木川格外清新,空氣中瀰漫著泥土的芬芳。

坐在風雨橋木質靠椅上的遊客大口呼吸著,陶醉在幽靜山谷。兩年前,成功申報中國傳統村落名單後,青木川鎮古村落群,已成周邊遊客魂牽夢縈的地方。

古民居、古宗祠、古棧道、古井……彷彿在一段塵封的歷史中穿行。站在金溪河邊梁坪山高高的山頂上,可以看到深約8公里,寬約3公里的古鎮全貌。民國時期,魏氏、趙氏、瞿氏三大家族在這裡聚居,類型豐富的莊園式古民居,工藝精湛的宗祠,還有那選址獨特的古墓群、古山寨,最早可追溯到明朝中葉時期。

青木川風景秀麗,民風古樸,古建築群保存較為完整。以回龍場老街為主,金溪河將古街拉成了弧形,遠觀形似一條臥龍,街道從南向北蜿蜒沿伸866米,兩邊的明清民居商鋪錯落有致地連綴在一起:四合院式的、船型的,中西合璧式的……古街中段,一座蓋頂華麗的“飛鳳橋”橫跨金溪河兩岸。整條古街呈現出“平盤端凳,雕窗扇門,院落集中,四水倒淌”的格局。現留有古樸獨特,雕樑畫棟,風格典雅,古建築房屋260間,裡面有迴廊、天井,寬大舒展,是不可再造的歷史文化遺產。

青木川六个故事,你听说过吗?

古鎮保存最為完整的是魏氏宅院,系魏輔唐所建。現遺存有魏氏宅院兩處,商貿用房5處,保存度達85%。臨近8公里處有明清時瞿氏、魏氏、趙氏、屠氏祠堂,並有立碑刻字,保存度達70%。

鎮上現有的民房,大多建於明、清兩代。興許是因為當初房子造得雄奇堅固,這些年來才無人拆毀。這樣,鎮上的人們又形成了一個不輕易打動房舍的習慣。因之,陳年標語才得以保留至今。一堵舊牆上寫著“打倒地主,擁護土改”;一座老樓的門楣上寫著“一天節約一兩糧,十年要用倉來裝”;一家商店的門板上寫著“歌唱偉大的毛澤東,歌唱偉大的工農兵”。歷史的滄桑,在這裡烙印清晰,歷歷在目。

在老街回龍場開辦“種德書屋”的村民徐聯邦,家裡的房子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木質結構的老房子遭受2008年地震有一定程度的損壞,在重建中家人本想修建磚混結構的房子,但被徐聯邦堅決否定了。在徐聯幫看來,青木川是近千年的古鎮,既有淵源流傳的故事,又有別具一格的建築,這是歷史留給青木川人民的財富,千萬不能圖一時方便而毀了古鎮的原有面貌。最終,徐聯邦幫按照原來風貌,對房屋進行了加固維修。

徐聯邦說,老街上有近200戶住戶,其中30多戶的房子在地震中有損壞,但截至目前,他們的房子仍是原汁原味。這都得益於政府組織專業機構來設計維修,既保持了原有風貌,又保證了群眾安全。

青木川六个故事,你听说过吗?

微風吹過,這一片飽經風霜的土地進入了緩緩的夜幕,為什麼青木川這塊土地會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成千上萬的人前來探訪,想來想去,我發覺可能是兩樣東西,曾經看到過一句話,也許可以用它來解答這個疑惑:

我走過的路是徐霞客曾經留宿過的

我走過的關隘是六國曾經駿巡而不敢前的

我駐足遠眺的城牆是于謙曾經堅定守衛過的

我現在能馳騁由韁的西北草原是霍去病曾經為之奮戰過的

我還能吃到蘇東坡當年不停箸的紅燒肉

我還能飲到太白當年舉杯邀月的花間美酒

我還能在眾多浩劫後讀到前人的筋骨血肉

我還能在大喜大悲後脫口而出一句他們曾經用來形容自己的愛恨離愁

這片土地留給我們後人最大的禮物應該就是這麼兩件了吧

一件是歷史、一件是文化,前者可鑑世、後者可潤心

想來,青木川亦是如此

青木川六个故事,你听说过吗?

小鎮一夜聽風雪

(夏聽雨聲,冬觀落雪,青木川,一個給你詩情畫意的地方)

青木川六个故事,你听说过吗?

整理 | 原紀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