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老杭鋼被凝固的最後一刻

2018-12-09 08:30 | 錢江晚報 | 記者 王麗 通訊員 何力邁 王樹梅

回眸,老杭钢被凝固的最后一刻

1957年,位於杭州城北的半山腳下迎來了第一批建設者。在一片熱火朝天中,這裡煉出了浙江省現代工業的第一爐鐵水。58年後的2015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做出了年底關停半山鋼鐵基地的決定。杭鋼集團以壯士斷腕勇於擔當的精神和勇氣,用150天時間安全關停了半山鋼鐵基地,並平穩分流安置了1.2萬人。

杭鋼——昔日浙江最大的工業企業走進了歷史。新杭鋼去產能成為全國典型,2017年實現利潤25.04億元,為歷史最高水平的兩倍多。

高爐的爐火熄滅,意味著一個使命的終結。可烙在幾代人心裡的杭鋼記憶,卻揮之不去。12月7日,浙江省檔案館迎來了一場由浙江省檔案局、浙江省檔案館主辦的特殊展覽——“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百面杭鋼》攝影作品展”。

回眸,老杭钢被凝固的最后一刻

老杭鋼人楊哲偉:

一家三兄弟,包括父母都是杭鋼人

距離半山鋼鐵基地關停已近3年,曾經高高的冷卻塔、運輸輥道……都已不復存在。如今,透過這一張張黑白照片,時光彷彿又重回了那一刻。那時,杭鋼基地剛剛關停,老杭鋼的樣貌在那一刻凝固。

一張張黑白照片裡,記錄下了曾經氣勢恢弘的廠房,如火如荼的歲月,還有千言萬語想說的杭鋼人。

這一家三個兄弟都是杭鋼人,父母也是老一輩杭鋼人。他們是老大楊哲偉、老二楊宏和老三楊旭。

小時候,楊哲偉隨母親來到杭鋼,那時杭鋼才剛開始發展,周邊還是丘陵山坡。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廠房、工廠建造起來,五噸的轉爐慢慢發展到十五噸轉爐,鍊鋼從只有一個高爐到相繼有了2號高爐和3號高爐。

楊哲偉小時候,常會到水渣池裡游泳。因為經濟條件困難,楊哲偉還經常去揀鍊鐵倒出來的煤渣,拿回家當煤球用,如今這些都成了永遠的回憶。

回眸,老杭钢被凝固的最后一刻

焊工範裡洪:

最後一次拿起焊槍,竟是為封閉設備

這場展覽,迎來了第一批參觀者,就是攝影師潘傑鏡頭裡的老杭鋼人。他們看著照片裡曾經奮鬥半生的杭鋼和當時的自己,眼含熱淚。

2015年杭鋼半山鋼鐵基地生產線關停,焊工範裡洪沒想到自己會接手一個重任。“杭鋼最後一個高爐的爐皮是我和工友們一起切開的。因為只有把高爐底下的爐皮切開,出鐵口以下的鐵水才能流出來,高爐才能拆除。”當範裡洪親手把高爐的爐皮割開,看到爐子停止生產時,心裡難過得就像孩子要離開一樣。

如今,3年時間過去了,範裡洪已是杭鋼下屬學校的一位焊接教師。現在範裡洪最大的願望,就是把自己以前所學到的經驗傳授給學生,用自己的技術讓更多的學生成為能工巧匠。

回眸,老杭钢被凝固的最后一刻

鍊鐵廠廠長朱遠星:

停爐的時候,自己沒有來,也不敢看

杭鋼曾經的鍊鐵廠廠長朱遠星也來了。朱遠星是1981年從上海梅山鋼鐵廠調到杭鋼工作的。那時的杭鋼生產和操作水平還比較落後,朱遠星和工友們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前進著。

讓朱遠星頗感自豪的是,杭鋼的爐子是在自己的手裡穩下來的。從最開始爐子的三天一小冷六天一大冷,到後來利用現代專業技術改造高爐,最後把高爐控制率提高到近100%。

看著照片裡的自己,朱遠星說,停爐的時候,自己沒有來,也不敢看。“以前的同志退休了可以到老單位看看,可是我的老單位在哪裡?我沒有家了……”在《百面杭鋼》視頻紀錄片裡,朱遠星哽咽著說了這樣一句話。

回眸,老杭钢被凝固的最后一刻

攝影師潘傑:敬重他們

2016年,在老杭鋼關停之際,杭州著名的攝影師潘傑帶領攝影團隊,對老杭鋼112位不同工種的員工進行了面對面採訪。通過自己的鏡頭,以圖片和視頻的雙重方式記錄了他們在杭鋼關停後的情感故事和生活現狀。這既是對一個時代的追憶,也是對下一個時代的展望。這次的展覽,則是從這200餘幅攝影作品中精選了100幅展出。同時,《百面杭鋼》視頻紀錄片也首次公映。

作為這些照片的拍攝者,攝影師潘傑說:“我敬重他們,他們為了未來舍卻了太多。所以,我試圖留住這一段可回望的時光,留住流逝的歷史,緬懷曾經輝煌的那一個時代。”

展覽地點:杭州市豐潭路409號省檔案館一樓大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