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量採購引發醫藥股“雪崩”,2019年行業板塊將如何演繹

歲末之際,各大券商集中發佈2019年市場展望,醫藥行業作為2018年上半年表現突出的行業,2019年的投資策略也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

然而,上週“4+7”帶量採購試點結果出爐之後,A、H兩地醫藥股後半周應聲大跌,讓市場感受政策因素的威力。2019年即將到來,而醫藥股股價先遭重挫,讓投資者對來年醫藥行業的估值重新審視。

“對投資標的基本面全面把握、真正瞭解的投資才是安全的投資”,近日創業板醫藥股龍頭之一愛爾眼科(300015.SZ)副總經理兼董秘吳士君在2018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高峰論壇上表達了他對資本市場醫藥行業投資的看法。

影響股價波動的因素眾多,但投資終究還是要回歸基本面以及行業趨勢。如何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在細分行業中找到真正兼具成長與價值的投資標的,才是2019年的醫藥行業可行的投資策略。

帶量採購真的是“黑天鵝”嗎?

12月6日下午,“4+7”帶量採購結果揭曉,聯採辦負責人對此表示,與試點城市2017年同種藥品最低採購價相比,擬中選價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降價效果明顯。

降價效果明顯,股價下跌效果也同樣明顯。12月7日A股醫療衛生板塊以3.27%的跌幅領跌,多隻醫藥股連續兩天大幅下挫,恩華藥業、普利製藥、輔仁藥業、海思科、華東醫藥等跌停,龍頭股復星醫藥、恆瑞醫藥跌幅超過6%。H股方面,中國生物製藥、聯邦制藥、麗珠醫藥、金活醫藥集團等跌幅也在6%以上。帶量採購,儼然成為醫藥股的“黑天鵝”。

資本市場經過兩天的快速殺跌,市場也開始逐漸冷靜下來並思考,帶量採購真的是成色十足的“黑天鵝”嗎?

12月8日,聯採辦負責人就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試點答記者問中認為“當期非利空、長期是利好”,並分析了四點原因:第一,帶量採購大大降低了藥品進入醫院的成本。第二,承諾及時還款降低了企業佔款和融資成本。第三,聯盟採購顯著降低了其市場推廣成本。第四,以市場換價格,通過規模效應降低了藥品的單位生產成本。

從機構觀點來看,帶量採購並不像股市反應的悲觀,反而從中看到一定機會。華泰證券認為,儘管短期帶量採購對藥企產生不確定性,但長期看仿製藥競爭格局將向歐美靠攏,高度寡頭壟斷。預計長期看仿製藥企利潤率將回落至10%-15%的合理區間,但有望誕生超過500億收入體量的超級寡頭。因此,看好產品管線豐富(速度快、數量多)、管理精細(供應鏈穩定、成本控制好)、市場準入能力強的大型國內龍頭,成長為世界級仿製藥龍頭。

銀河證券則直接表示市場對此次帶量採購過於悲觀,認為近些年來藥品價格是在持續螺旋式下降之中的,行業運行的大環境就是控費降價,本次國家帶量採購試點只是推動藥價繼續下降的又一舉措,並非革命性舉措。不改變行業運行的長期邏輯,不改變行業的投資邏輯。當前醫藥行業PE明顯低於歷史同期,情緒過於悲觀,對行業保持樂觀。

醫藥細分行業機遇浮現

從券商2019年醫藥行業策略來看,無論認為行業仍然具備投資吸引力,還是認為行業將出現分化,分析師們的共識是,在醫藥行業的部分細分行業在2019年具有非常好的投資價值。

政策上對創新藥的鼓勵,以及帶量採購對部分仿製藥企的衝擊,讓創新藥領域有望走出好的行情。安信證券認為,優先審評制度大量縮短了等待時間、加快了藥品上市更新的速率,國家政策頻出多維度鼓勵藥品領域加大創新力度,藥企加大研發投入2019年將迎來新產品上市放量收穫期,因此看好有持續創新及商業化推廣能力的龍頭。

在約調研和產業邦共同主辦的2018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高峰論壇上,康辰藥業(603590.SH)董秘唐志松表示,公司僅以一款國家一類新藥“蘇靈”在8月成功上市,說明具有可持續競爭力的單品藥企也能具備吸引力,當前也有多個創新藥項目正在研發並接近臨床實驗,創新藥的模式讓公司財務保持穩健。

綠葉製藥(2186.HK)投資者關係經理陳宇也表示,公司受帶量採購影響較小的原因在於堅持做創新藥、不做仿製藥的戰略方向,並且做仿製藥有較大的政策風險。

醫療服務也是被多家醫藥策略看好的細分行業,興業證券認為醫療服務是政策避風港,估值合適需積極佈局。從量上看,醫療服務的需求是持續上升,未被充分滿足;從價格來看,未來價格還有提升趨勢;從產業地位看,醫院資產在行業裡面處於較為強勢的地位。

“國內為數不少的民營醫療服務企業積極佈局高端醫療服務,以醫療服務細分子行業愛爾眼科等為代表。”興業證券的研報對愛爾眼科保持樂觀態度。吳士君在前述論壇上表示,公司近年來業績的快速增長得益於近視低齡化、老齡化眼病增加致使眼科服務市場需求擴大,並把醫療服務行業比喻為種樹——不賺快錢、厚積薄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