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陽一週教育要聞

溧陽一週教育要聞

【溧陽市教育局組織參觀“瀨江競春潮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圖片展】

溧陽一週教育要聞

12月7日下午,中共溧陽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教育局副局長陶國忠帶領市教育局機關幹部70餘人集體參觀了“瀨江競春潮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圖片展。

圖片展出了改革開放40年來發生在溧陽大地上的40多件大事,精彩呈現了在推進改革發展的道路上溧陽的發展與跨越。站在一幅幅老照片面前凝神注視,光影交錯之間,時間恍如把我們帶回到那一個個對溧陽發展產生過深遠影響的鮮活瞬間。

通過參觀學習,市教育局幹部職工們紛紛感嘆,我們的家鄉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瞭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的生活也越來越幸福美滿!大家表示要“不忘初心、接續奮鬥”,在各自崗位上盡心盡職,紮實工作,為把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建設成為寧杭經濟帶最美副中心城市作出積極貢獻。(遲亮)

【溧陽市小學語文專題活動暨外國語基地培訓在永平小學舉行】

為了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探討新教材理念下的習作教學,進一步提升語文教師的習作教學素養。12月4日,市“基於新教材理念的習作指導”暨外國語學校培訓基地小學語文學科專題研討活動在永平小學舉行,來自全市和基地的200餘位老師參加了此次活動。

溧陽一週教育要聞

本次活動採用課例觀摩、評議交流、主題講座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來自竹簀小學的韋唯君老師執教了四年級的《想象作文》,學生在繪本故事的引導下充分想象,老師的教學有扶有放有策略。來自平橋小學的李婷老師執教了《記一次有趣的實驗》,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捏雞蛋,獲得了體驗與表達的樂趣。燕山小學的潘曉紅老師執教了二年級的《看圖寫話》,整節課有趣味、有方法、有技術,有效率地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三位老師教學技藝嫻熟,教學效果突出,為老師們作出了示範。

溧陽一週教育要聞

課例觀摩後,先由永平小學的餘金元老師作了“詩歌鑑賞與創作”的主題講座,分享了自己鑑賞與創作詩歌的心得。接下來的評課中,培訓基地學校的老師積極探討,氛圍濃厚。最後教師發展中心的楊春芳老師肯定了教師們課堂教學水平的的同時,提出了作文教學的兩點建議:一是在激發興趣時要注重教學內容和組織方式的結合;二是教學方法不要格式化和固定化。

此次活動的開展,不僅為語文教師搭建了互相交流的平臺,也讓老師們帶著思考和收穫走進以後的課堂!(蔣靜)

【江蘇省教科院宗錦蓮博士走進溧城中心小學】

12月4日下午,江蘇省教科院宗錦蓮博士蒞臨溧城中心小學,為溧城中心小學培訓基地學校的二百多名教師作了題為《如何做規範、專業、卓越的課題研究》的專題講座。

溧陽一週教育要聞

宗錦蓮博士圍繞“精心選題、精細設計、精當操作、精彩呈現、精緻管理”這“五精標準”,全面闡述了怎樣做好一個高質量的課題。她理論聯繫實際,從專業視角對廣大一線教師在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度地剖析,並提出了專業性建議。

溧陽一週教育要聞

講座之後,宗錦蓮博士、溧陽市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湯建國、陳建華為溧城中心小學的2018年度常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三個備案課題做了開題論證。專家們逐一聽取了課題主持人的開題報告,並與課題組成員進行了深入交流。隨後專家們從課題名稱、核心概念、研究目標與內容、研究方法等多個角度,指出了改進意見,有效增強了課題研究的規範性和專業性。

專家的指導,讓老師們對課題的選擇、課題方案的撰寫、課題實效性的研究都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為學校今後的教科研工作指明瞭方向。(芮曉菊)

【名師有約——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張祖慶走進西平小學培訓基地】

近日,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張祖慶應邀蒞臨溧陽市西平小學,為該校全體教師及西平小學基地培訓學校的所有教師奉獻了一堂“電影與繪本”的作文指導課,並作了主題為“光影童年,創意寫作”的專題講座。

溧陽一週教育要聞

一部部微電影,讓在場師生沉浸在光與影的世界裡,以感人至深的奧斯卡獲獎影片《父與女》為題材,通過學生與電影之間在情感上的碰撞、融合和昇華,引領學生探索光影與繪本之間的奧秘,激發學生無限想象和創作靈感,學生們恍然大悟原來作文也可以這樣寫。整堂課有聲有色,緩緩而入,彷彿一縷清泉流過孩子們心田。巧妙的教學設計、靈動的教學智慧和深厚的教學意蘊,無不讓在場的每一位參訓老師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溧陽一週教育要聞

隨後,張祖慶老師作了《光影童年,創意寫作》的專題講座。他旁徵博引,高屋建瓴又廣接地氣,內容豐富又意蘊深刻。他從數千部電影中精選優秀作品,發現電影中的寫作元素,並現場介紹了微電影與創意寫作的幾種課型。張祖慶老師的創意寫作教學,是建立在寫作原點上的教育理念,所有的寫作都是生命的個性存在和獨特表現。

這位兒童創意與寫作的“宮崎駿”,用他的魅力引領我們將目光投向電影與兒童創意寫作的融合,於是在電影的聲、光、色中,我們遇見了童年,發現了兒童;在曲徑通幽中欣喜地發現著電影、兒童、寫作之間的秘密!(蔣益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