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向上、利潤向下的南航

規模向上、利潤向下的南航

2018年8月29日,南航披露了上半年度報告。

作為中國最大的航空公司南航並沒有放緩自己的腳步,上半年南航旅客運輸量為6735萬人次,同比增長11.2%,快於國航的9.3%、東航的10.3%。連續多年增速超過國航、東航。

2018年上半年,貿易戰的硝煙已起,飛機引進受到諸多限制,但南航依然進了42架飛機,在所有公司中是最多的。南航集團的機隊規模已達786架,本年度肯定超過800架。

南航的資產規模一路走高,目前已達2291億元,上半年引進飛機就增加了120億元的資產規模。

看樣子,南航目標絕不不止做中國最大的航空公司。海航從500強的榜單消失,南航是最有希望以航空為主業進入世界500強的公司。

但航空公司做大規模的目的到底什麼?

一、規模向上,利潤向下

規模向上、利潤向下的南航

仔細分析南航的報告,吃驚的發現,這幾年來,南航的規模快速擴大,但利潤卻一路走低。

自2015年以來,每年上半年南航的營收都在超過10%的速度在增長,但淨利潤卻超過10%的速度在下滑。

南航的淨利率從2015中期的7.7%一路將至2018年中期的3.6%,我們不僅發出這樣的疑問,南航是選擇規模,還是選擇效益?

規模在南航這裡基本成了負效應。

規模向上、利潤向下的南航

規模向上、利潤向下的南航

二、花得比掙得快

除了2014年中期南航的淨利潤為負之外,2015年南航的淨利潤達到歷史最高的41億元,此時一路下滑。

2018年收入比2015年多了142億元,總成本卻多了175億元,財務費用、航油成本上漲只是部分因素。

特別是規模擴大的邊際效應沒有顯現,恰恰相反,南航的單位成本似乎在上升。

規模向上、利潤向下的南航

三、不能總指望政府補貼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就是南航的營業外收入逐年下降,航空公司的營業外收入主要來自於政府補貼。這一點在前幾天公佈中報的吉祥身上也有體現。

航空公司從政府獲得大量的補貼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如果航空公司規模擴大主要依靠政府補貼才能產生利潤,這是很危險的一件事。

畢竟要深化改革,政府行為必將從市場干預中退出。此次中美貿易戰,美方指責中方的產業政策,通過不正當補貼獲取競爭優勢。

美方沒有在民航業對中國進行制裁,主要還是因為該航線中國旅客較多,如果美國旅客佔多方,中國航空公司份額較高,美方就很有可能出臺相應報復措施。

事實上,自2015年以來,南航的營業外收入從最高的17.4億元降至2.9億元,下降了14.5億元。

規模向上、利潤向下的南航

南航2014-2018半年度經營情況

美國的航空公司在削減到中國的航線,應該基於理性的考慮與選擇,而我們還在不斷的擴大投入,甚至還在持續增加二線城市的遠程航線,這肯定不是基於理性的考慮。

隨著地方政府負債壓力不斷加大,可見的將來,航空公司的政府補貼必將越來越少,開航線應更多地考慮市場需求以及盈利能力,畢竟企業是要盈利的。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南航所取得的進步,近幾年客座率提升在三大航最快,最大的規模較快增長速度還能保持收入的穩定性。

更難能可貴的是,北上廣三地中國際市場需求最弱,又受到緊鄰香港國泰的壓制,南航堅持自己的樞紐戰略,加大國際航線的投入與營銷。

上半年國際航線投入增速達到14.1%情況下,客座率卻能保持0.2個百分點的提升,達到了82.2%,在四大航中最高,國際航線的座公里收入也實現了提升,這在快速擴張的國際市場上頗為不易。

在未來,真誠祝願南航規模向上,利潤向上!

規模向上、利潤向下的南航

南航2018年生產數據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