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的皇家寺院——大興善寺

花開花落,歲月如梭,1400多年過去了,這裡依然一派欣欣向榮的佛門氣象,皇家風範。

低調的皇家寺院——大興善寺

如果您是來西安自由行的外地遊客,去陝西曆史博物館和大雁塔打卡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您不介意多走幾步,不僅可以解決吃飯問題,還可以順道參觀一座同樣聞名遐邇的古寺廟----大興善寺。看看地圖,原來歷史博物館的後門與大興善寺的大門就在一條街上。

大興善寺

低調的皇家寺院——大興善寺

寺廟的附近還有一家經營了25年的“蘭家烤肉”,這可是西安老牌子的烤肉店。這條街因為比鄰西安音樂學院、長安大學等校區和小寨商業區,多年來一直是本地年輕人的最愛,也讓這巷子裡藏了不少特色的時尚餐廳和咖啡館。

低調的皇家寺院——大興善寺

當然不得不提下,最讓書迷歡喜的是,西安本地的一家圖書館:萬邦關中大書房,走的是類似臺灣誠品書店的風格,裡邊有不少臺版的圖書。

低調的皇家寺院——大興善寺

從小寨十字向北幾百米,就看到大興善寺西街的標識,街道入口開始,就感受到一股濃濃的文化氣息和老街的味道。

低調的皇家寺院——大興善寺

近年,不斷修繕的大興善寺和以前的記憶完全不同,入口是座煥然一新的高大山門。

低調的皇家寺院——大興善寺

西安大興善寺

大門對面的街口還設計了一枝氣勢威猛的金剛杵,展示佛教密宗的神秘和力量。金剛杵又叫做降魔杵。密宗的金剛杵象徵著無堅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它可以斷除各種煩惱、摧毀形形色色障礙修道的惡魔,是密教諸尊手持的法器。

低調的皇家寺院——大興善寺

金剛杵

進入山門後豁然開朗,沿著步步生蓮的步道遠眺大雄寶殿,古樸大氣又隱隱藏著一股皇家氣勢,不愧是漢傳佛教密宗的祖庭。

低調的皇家寺院——大興善寺

歷 史

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篤行佛教,當年起建“大興城”的時候,就把規劃中靖善坊內西晉時期建的老寺廟遵善寺另賜名為“大興善寺”,隋皇用城名+坊名的方式:“大興”+“善”倒也獨具一格。其名護佑這座王城大興、大善,寓意一點也不輸於“長安”。

低調的皇家寺院——大興善寺

到唐開元年間,大興善寺“開元三大士”之一的不空大師是玄宗,肅宗,代宗三朝帝師。哦,對了,“開皇三大士”、“開元三大士”一共6人都是印度僧人,2015年印度總理莫迪到訪大興善寺,特別提到隋代“開皇三大士”中的達摩笈多和他是同鄉。看來這裡絕對是時跨隋唐倆代的皇家寺院。只是比不遠處的大慈恩寺要低調了太多。

低調的皇家寺院——大興善寺

2015年印度總理莫迪參觀大興善寺(與方丈寬旭合影)

低調的皇家寺院——大興善寺

參觀時不斷看到有日本遊客,日本空海大師來唐求法,也曾在大興善寺參學,回國弘揚密宗,所以這裡同樣和樂遊原的青龍寺一起被尊為日本真言宗祖庭。

低調的皇家寺院——大興善寺

青龍寺

大興善寺的大雄寶殿供奉五方佛,"五方佛"又稱"五方如來",源自密宗金剛界思想,東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分別是中央的毗盧遮那佛(俗稱"大日如來"、也就是釋迦牟尼佛)、東方藥師佛、西方阿彌陀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低調的皇家寺院——大興善寺

細細一看是陝西大作家賈平凹的題詞

低調的皇家寺院——大興善寺

從左到右看,以右手為主,這五尊佛的手印分別有結施無畏印的北方不空成就佛,結根本定印的西方阿彌陀佛、結講經印的大日如來佛、結施願印的南方寶生如來、鎮地印的東方藥師佛,分別代表了幫助人去除固有的嫉妒、貪心、痴心、傲慢、嗔恨這五毒。

低調的皇家寺院——大興善寺

文 化

低調的皇家寺院——大興善寺

佛教通過種種言傳身教、留下各種典籍讓世人學習,傳下各種法門讓世人修行。

低調的皇家寺院——大興善寺

走出大雄寶殿,陽光普照,寺內的角角落落修繕一新,細細走一遍,處處景色宜人,古樸淡雅,讓人安神靜氣,心曠神怡。

低調的皇家寺院——大興善寺

文物遺存

大興善寺現存唐刻青石獅和歷代整修寺院的碑碣、香木千手千眼觀音菩薩佛像、清康熙年間西藏喇嘛向朝廷進貢的二十一度母像、明代如來佛像及很多宗教藝術品。

低調的皇家寺院——大興善寺

舍利塔

舍利塔是為紀念歷代為大興善寺的建設和弘揚佛法作出貢獻的高僧所建,坐落於大興善寺西側。

低調的皇家寺院——大興善寺

不空三藏碑

不空和尚(705年—774年),“開元三大士”之一。唐代宗大曆九年(774年)圓寂,代宗輟朝三日,敕贈“司空”號,諡“大辨正廣智不空三藏和尚”。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敕準不空弟子慧郎在大興善寺為不空立碑。

低調的皇家寺院——大興善寺

轉法輪殿遺址

唐朝轉法輪殿遺址,礎石二十八個,為唐代遺物。唐轉輪藏經殿遺址處在大雄寶殿與觀音殿之間。轉輪藏經殿始建於唐代,用以收藏經書。

旅遊信息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興善寺西街55號

開放時間:08:00—17:00

門票:免費

低調的皇家寺院——大興善寺

如今城市商業繁華,多希望有更多的古寺、古建能夠在城市化的蠶食中保留下來,而且儘量減少商業化,讓它成為民眾的一方淨土,也可保留一座城市更多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