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中國綜藝抄襲仍在,創新難道就如此艱難嗎?

2018,中國綜藝經歷了多維度的轉變。經歷了2017年網絡綜藝的大製作的興起一年,今年網絡綜藝勢頭極為強勁,且慢慢步入平穩運行的狀態。電視綜藝在與網絡綜藝的對決之後,頹勢基本確立。這一年中國綜藝選秀節目層出不窮,各式各樣的題材,青年文化登上帷幕,上演一場又一場的燒錢大戰。從嘻哈音樂到街舞競技,從偶像養成到灌籃PK……這一年的綜藝市場,已經不能用熱鬧這個詞來形容了!

但是縱觀這一年的綜藝製作不難發現,節目同質化現象依舊極為嚴重,抄襲節目依舊在各大平臺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一年,《偶像練習生》抄襲程度達到80%以上,成為國內首檔節目模式,節目海報都要抄襲的節目。

這一年,中國綜藝抄襲仍在,創新難道就如此艱難嗎?

這一年,被認定為抄襲的節目繼續搜刮流量,在熒幕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中餐廳》把餐廳搬到了法國,與趙薇和蘇有朋上演“還珠後傳”;《親愛的客棧》則繼續牽手劉濤王珂夫婦經營中國北部的阿爾山客棧;極限男人幫依舊在搗鼓著各種《極限挑戰》,卻面臨口碑下滑的尷尬局面;而新式觀察類綜藝《我家那小子》再一次據陷入了抄襲風波。

這一年,中國綜藝抄襲仍在,創新難道就如此艱難嗎?

這一年,引進綜藝依然跑火。《創造101》更是成就了今年的爆款綜藝;《明星大偵探》依然不下神壇繼續展開燒腦的推理;同樣《奔跑吧》還在奔跑;《歌手》還在PK競技;《中國新歌聲》終於改回了原來的《中國好聲音》的名字,只是還是當初那個《中國好聲音》嗎?

這一年,中國綜藝抄襲仍在,創新難道就如此艱難嗎?

於是,我們不禁發出質疑,為何中國綜藝那麼熱衷抄襲呢?

法律監管不力,平臺鑽法律空子

我國版權立法進度較為緩慢,並且版權核定的難度也十分艱難,更何況是國外綜藝模式的抄襲。國內綜藝抄襲由來已久,為何抄襲屢禁不止,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我國公民的版權意識,知識產權的認識不夠。因此,我國知識產權法律起步也較晚,同時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知識產權立法就更為艱難,抄襲的核對也十分艱難。而另一方面,儘管,海外製作公司可以進行法律維權,但是由於成本過於巨大,因此大部分都是不了了之~

這一年,中國綜藝抄襲仍在,創新難道就如此艱難嗎?

過分追求收視率,追求流量

面對著收視率、流量決定一切的傳媒市場,電視臺、視頻播放平臺希望能用低成本、高收益、快產出的捷徑來保證收視,實現大額流量。一方面,在海外成功試水的節目,能為收視帶來保障;另一方面,模仿複製的成本也較低,也能把每筆錢花在刀刃上。同時,我國的一些觀眾也陷入了一個怪圈,明知道抄襲還是會去看,為節目帶來了巨大的收視與流量。

政策的限制也是不能忽視的因素

綜藝節目版權的引進與我國廣播電視管理政策的變化是分不開的。廣電總局規定,各大衛視每年新引進版權模式節目不得超一個,在版權引進受限制的情況下,抄襲現象遞增。我國綜藝節目製作,起步晚,底子差,專業製作的團隊較少,因此引進成為我國綜藝節目重要的渠道,但是政策受限讓我國綜藝節目製作團隊去抄襲、去模仿。

這一年,中國綜藝抄襲仍在,創新難道就如此艱難嗎?

抄襲仍在,創新始發生

不可否認,國內通過學習海外優秀的節目製作工藝,目前國內的綜藝的節目製作方式也在不斷提高。儘管抄襲仍在,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今年在各大衛視,各大視頻平臺上看到創新的影子,尤其是傳統電視媒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017年年底,央視的《國家寶藏》《經典詠流傳》都是國內備受好評的原創綜藝節目,隨著“傳統文化+明星”這一組合屢現成功案例,我國這樣的原創綜藝節目也開始有井噴之勢。

這一年,中國綜藝抄襲仍在,創新難道就如此艱難嗎?

今年第一季度湖南衛視徐晴工作室製作《聲臨其境》的成功出圈,打響了今年我國原創綜藝的第一槍,不僅備受觀眾好評,收視成績也十分亮眼,更是代表中國原創綜藝登上“嘎納電視節”的世界舞臺。

在這檔國內首檔原創聲音魅力競演秀上,我們看到了演員們勇聲音飆戲,無論是韓雪的《海綿寶寶》,還是朱亞文的“寶貝兒”都是觀眾無法揮之腦後的經典片段。

這一年,中國綜藝抄襲仍在,創新難道就如此艱難嗎?

同樣我們也看到了湖南衛視第一檔融合了音樂,電影,現場音樂的音樂創演秀《幻樂之城》,這檔被譽為中國綜藝的“新物種”的綜藝節目,讓我們看到了我國綜藝製作的工匠精神。

這一年,中國綜藝抄襲仍在,創新難道就如此艱難嗎?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這些年湖南衛視因為抄襲詬病,但是我們也看到了湖南衛視對於創新的付出與執著,這是很多媒體平臺無法做到的事情。

同樣,我們也看到了,我國第一檔綜藝模式輸出海外的《我就是演員》,儘管第一季《演員的誕生》備受詬病,但是節目組吸取了第一季的教訓和經驗,讓這檔綜藝節目成功出圈,甚至成功出圈海外。

這一年,中國綜藝抄襲仍在,創新難道就如此艱難嗎?

這一年,我們還看到了第一檔場景式讀書節目《一本好書》。儘管這又是一檔“文化+明星”的文化綜藝節目,但是我們無法想象,原來《人類簡史》《三體》等這樣的經典文化作品還能場景式重現,在舞臺上呈現一場讀書的饕餮盛宴。

這一年,中國綜藝抄襲仍在,創新難道就如此艱難嗎?

這些綜藝的出現,我們可以知道,我國的綜藝行業已經有意識地往正向的方向發展。但是,在當前的市場大環境下,試錯需要付出太多的代價,並不是每一檔原創綜藝都能有口碑,有收視,有流量。只是,就如《幻樂之城》製作人之一洪濤所說的那樣:“我們在嘗試讓觀眾接受我們,如果觀眾認可了我們這檔節目,那麼我國的綜藝節目將實現新的突破,觀眾的審美也開始提升!”

所以,相信在綜藝從業者的努力之下,未來市場的包容度也會越來越大,中國綜藝的原創道路終究會越走越寬。我們有理由相信,2019年綜藝市場會有越來越多原創綜藝節目。

參考文獻:

《新週刊》:《抄一波節目,出道即巔峰》

姚爽:《中國綜藝娛樂節目中的抄襲現象》

這一年,中國綜藝抄襲仍在,創新難道就如此艱難嗎?

圖源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