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大齡“單身狗”越來越多,會不會產生什麼不良後果呢?

有目共睹,現在社會上的未婚大齡青年越來越多了,特別農村,三十歲左右的“單身狗”比比皆是。原因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孩子幾乎都是大學畢業,走出大學校門就都已經二十三四歲了,到了適婚年齡,由於現在就業困難,大學畢業之後一時半會難以就業,找工作成了大學畢業生的第一要務,沒有一點經濟基礎,談何婚姻?也有的因為“天價彩禮”和高昂的結婚費用,讓一些青年一直徘徊在婚姻的殿堂之外!

社會上大齡“單身狗”越來越多,會不會產生什麼不良後果呢?

學校牌子亮、專業又佔優勢的畢業生,一兩月就能找到理想的單位,而很大一部分普通大學畢業的學生,難以儘快嫁出自己,一兩年甚至三四年內一直在各大人才市場之間奔波。有的找到了工作,由於單位實在太差,進去之後辭職再找的大學生也為數不少,有的甚至進進出出要折騰好幾次。

社會上大齡“單身狗”越來越多,會不會產生什麼不良後果呢?

這樣,找到穩定工作時已年近而立,而當他們有了工作這個找對象基本的資本,也有了找對象的時間和精力之後,卻發現周圍適合自己的女孩已經很少很少了,那些既有學歷,又有相貌的夢中情人早已嫁做人婦,能夠找到的不是沒有學歷,就是沒有共同語言,難以碰撞出感情的火花。但他們又不想降低擇偶條件,所以在尋覓和等待中年華又溜走了幾載。有人就問,大齡“單身狗”的大量出現會不會產生什麼不良後果?

社會上大齡“單身狗”越來越多,會不會產生什麼不良後果呢?

副作用肯定是有的,從大的方面說,延長了生育期,拿老農民的話說,過去是二十年一代人,現在是三十年一代人了,一代和一代之間整整延長了十年,這和我國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需要補充後備新生力量的現狀是不協調的。因為生育年齡的普遍延後,會使嬰兒出生率短期內難以上升,達不到社會的實際需要,可能會影響到未來國家各項建設事業的延續和發展,這也就是為什麼國家放開二孩生育政策的原因所在。如果適婚青年大量延遲婚育,我國現行的計劃生育政策還是難以達到預想的結果。

社會上大齡“單身狗”越來越多,會不會產生什麼不良後果呢?

從小的方面說,不論因何原因,超過結婚年齡而結不了婚,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會讓“單身狗”們受不了的,除了父母家人的焦急催促,親朋好友也會見面就問:有沒有對象了?什麼時候結婚?有些地方長期結不了婚,會被人認為是無能的表現,會被人瞧不起的,這種精神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有人因此焦慮,抑鬱,會直接影響到個人心理健康!有的青年甚至半開玩笑地說,找不到理想的對象就選擇單身!當然作為一個正常人,選擇單身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應該適當降低條件,積極地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另一半!

對於這件事大家有何想法?歡迎各抒己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