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區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印發!未來泰山區要這麼幹……

泰山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印发!未来泰山区要这么干……

泰山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印发!未来泰山区要这么干……

泰山政發〔2018〕12號

泰安市泰山區人民政府

關於印發泰安市泰山區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的通知

各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區直有關部門:

《泰安市泰山區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已經區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泰安市泰山區人民政府

2018年11月13日

泰安市泰山區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

實 施 規 劃

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舉措,也是我區實現位次前移的重大機遇。為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全面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制訂本規劃。

第一章 現狀環境

第一節 基礎現狀

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2017年,國民生產總值達到535.7億元,是2012年的1.4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30.8億元,是2012年的1.4倍;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55億元,是2012年的1.4倍;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達到287.1億元和180.7億元,分別是2012年的1.8倍和1.7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82億元,是2012年的1.7倍。

舊動能改造取得新進展。2017年,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34:33.78:64.88,服務業已成為我區主導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5%。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51億元,其中紡織服裝、汽車配件、工程機械、輸變電設備、生物醫藥等支柱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2%。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技術改造投資86.4億元,佔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的70.7%。傳統產業與智能技術、信息技術加快融合,催生出的高端裝備製造等產業集群快速發展。

新經濟發展實現新突破。

2017年,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特徵的新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6%。以泰山雲谷、海天智能、諾萊醫學、魯普耐特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快速成長。以金融保險、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增勢強勁,為培育新經濟、促進人民群眾消費升級提供了重要支撐。

創新創業迸發新活力。2017年,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到2.68%。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0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4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8家。全區累計發明專利申請3341件、授權675件,建成啟用我省首家縣域專利技術展示交易中心—山東(泰山)專利技術展示交易中心。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1項和國家重點新產品4項,康平納集團“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項目榮獲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人才強區戰略持續推進,培養造就了一支專業化、技能型、多層次人才隊伍,為動能轉換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撐。

改革開放激發新優勢。簡政放權、商事制度改革和營商環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2013年以來,累計削減市級行政審批事項509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全部取消。2017年,全區市場主體達到32.88萬戶,新登記各類企業1.45萬戶,創歷史最高水平。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穩妥推進,啟動校長職級制改革。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立醫療聯合體7家,分級診療取得初步成效。順利完成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高,2017年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154.4億元,實際使用外資39.5億元。岱銀集團等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全區實際對外投資7381.2萬美元。

生態建設取得新成效。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順利推進,《產業准入負面清單》有效實施。深入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重點實施了芝田河中上游、明堂河中下游、泮河中段及卸甲河生態修復保護工程等項目,進一步增強水源涵養能力。全面落實“河長制”,重點實施大汶河泰山區段等河流的綜合治理工程。實施了邱家店鎮舊縣、苑莊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項目,確保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全面開展“藍天工程”,對禁燃區內燃用高汙染小型爐灶進行了淘汰清理,PM2.5同期改善13.3%左右,空氣質量穩居全省內陸城區前列。鄉村文明行動深入實施,集中治理城區河道排汙口,農村環保設施實現長效管理。

第二節 轉換環境

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持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區發展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從國際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呈現多領域、跨學科、群體性突破新態勢,創新正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從國內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新舊動能轉換成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選擇。

從全區看,我區綜合實力不強、產業內部結構不合理、空間發展受限等要素制約仍然存在,新經濟業態發展滯後、創新能力不強、科技成果轉化水平低、開放發展水平不高等問題仍然突出,與先進縣(市、區)相比,還存在差距和短板。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我區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和進取意識,發揮自身優勢,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努力實現創新發展、領先發展、高質量發展。

第二章 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和落實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實體經濟為著力點,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以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為支撐,圍繞“一核兩園一新城”,著力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構建全面開放格局,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打造良好營商環境,加速推進產業大轉型、招商大提質、項目大建設、園區大發展、企業大幫扶,打造全國醫養結合示範區、全國智能製造示範區、全國山嶽濱湖型度假區、全省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區,推動經濟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發展,爭當全市新舊動能轉換髮展排頭兵。

第二節 路徑方向

順應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生產力發展趨勢,以體制改革為動力,以技術創新為引領,以“四新”促“四化”為核心,以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為支撐,以傳統產業提質效、新興產業提規模、跨界融合提潛能、品牌高端提價值,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第三節 目標指標

到2022年,基本形成新動能主導經濟發展的新格局,經濟質量優勢顯著增強,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質量效益大幅提高。以“四新”促“四化”取得重大進展,新興產業逐步成長為新的增長引擎,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能,現有的傳統產業基本完成改造升級,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能。

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全社會科學文化素質顯著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在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實力中的戰略支撐作用更加凸顯,創新創業生態更加優化,創新型城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創新型經濟形態初步形成。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加快構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基本完成,水、土壤、大氣質量明顯改善,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城鄉環境更加優美宜居,和美泰山區建設成效顯著。

動能轉換全面建立。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進一步提高,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發揮政府作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性和階段性成果,為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供強力制度支撐。

開放型經濟加速形成。融入國家、省市區域發展戰略取得重大進展,對內開放和對外開放持續擴大,貿易投資便利化程度顯著提升,國際國內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開放型經濟在經濟體系中的地位作用大幅提高。

到2028年,基本完成這一輪新舊動能轉換,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轉高效,要素投入結構、產業發展結構、城鄉區域結構、所有制結構持續優化,市場活力充沛,發展動力強勁,核心競爭力全面提升。到2035年,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大幅躍升,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和美泰山區目標基本實現,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走在全市前列。

泰山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印发!未来泰山区要这么干……

第三章 空間佈局

堅持空間佈局與功能佈局相統一,梯次擴散與節點輻射相結合,全面推進與集中集約相協調,以中心老城區為核心,以泰山經濟開發區、泰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重點,以省莊鎮、邱家店鎮為依託,聚集優勢要素,強化制度創新,形成“一核一城兩園區”的空間佈局。

第一節 中心老城區

在泰城中心城區,以傳統產業更新與新興產業培育並重,加快舊城改造步伐,創新城市管理模式,綜合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重點打造“兩軸四商務區”發展格局,實現輻射帶動,打造中心老城動能提升核心區。

“兩軸”:指歷史文化軸和時代發展軸。歷史文化軸。發揮泰城山、水、城一體特色空間的核心載體,重點提升紅門、岱廟、老縣衙等歷史文化內涵,以地方傳統風貌為基底,加大旅遊商品的開發利用,完善旅遊服務設施,挖掘街道文化價值,將歷史文化軸打造成“文化主脈、景觀主軸”。時代發展軸以泰山文化藝術中心、泰山國際會展中心、萬達廣場、泰安金融商務區等地標建築為核心軸,構成具有泰安城市特色的集“政、商、遊、文、展”為一體的現代城市經濟驅動區。

“四商務區”:指東部商務區、中央商務區、東南商貿物流集散區、西部高端商務區。

東部商務區。以小井轉盤和京滬高速馮家莊互通立交橋為中心,以吾悅·新城、居然之家等項目為依託,重點發展高端商務、現代金融等新業態,打造成省內知名的泰城東部商務區。中央商務區。以財源街、火車站為核心,重點發展商貿、餐飲、休閒、娛樂等業態,打造泰安城市會客廳。東南商貿物流集散區。依託紅星美凱龍等項目,主要發展傢俱建材、現代物流等業態,促進生活性服務業向生產性服務業轉變。西部商務區。以長城路為核心,主要發展高端商務、金融保險、總部經濟、信息中介等業態,加快新興服務業發展。

第二節 一新城

按照以產興城、產城融合的發展思路,以濟泰高速公路和博陽路為骨架,以泰山經濟開發區、泰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泰山碧霞湖省級旅遊度假區為支撐,以省莊和邱家店兩鎮為依託,積極承接濟南產業轉移、要素流動和綜合輻射,打造面積約30平方公里的集旅遊休閒、科技研發、高端製造、生態綠地、都市農業為一體的現代化產業新城。

省莊鎮。南部依託華網電力、中天泰和、貝信生物、納米晶硅薄膜光伏發電、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項目,不斷推動省莊鎮工業集聚區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北部依託綠城太陽谷、泰山碧霞湖文化、泰安方特歡樂世界、養心谷養老養生中心等項目,不斷推動文化旅遊服務業向規模化、組團化發展,形成集健康、療養、文化等於一體的旅遊休閒度假新高地。邱家店鎮。南部依託泰山寶泰隆景區,整合汶河沿岸地質、農業、溼地等旅遊休閒資源,引進高端旅遊項目,開發打造新的旅遊產品和業態,拉長產業鏈,提高景區檔次和品味,打造具有泰山區特色的濱河旅遊觀光區、休閒度假區和鄉村旅遊集聚區;中部以泰山國際花木城為依託,引進關聯項目,實現一產三產化,形成國內苗木花卉生態產業孵化基地,打造集種植區、交易區、景觀區三區一體的鄉村景觀園林;北部藉助濟泰高速下道口機遇,在完善提升工業集聚區檔次基礎上,重點向現代物流、高端商貿發展;鎮中心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通過片區改造、組團建設,加快鎮區城鎮化進程,並對周邊產業的聚集提供強有力的生活配套服務支撐。

第三節 兩園區

泰山經濟開發區。立足泰安“東部新城區、產業新高地”發展定位,以現有企業為載體,以招商引資為路徑,以大項目建設為支撐,以拓展空間為保障,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和智能製造、醫養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集中打造人工智能、醫養健康、智能消防、教育裝備等特色產業園,利用2-3年,打造百億級的產業集群,形成具有泰山區特色的新型經濟開發區,成為新舊動能轉換的引領區和創新驅動的示範區。

泰安市泰山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立足泰山茶、生態奶業兩大主導產業,聚力建設“生產+加工+科技”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促進三產深度融合,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統籌優化生產、加工、示範、帶動農戶等主體功能,規劃了“一基地、兩板塊、多節點”空間發展佈局,有序推進園區建設現代化、效益化、示範化。到2020年底,園區主導產業持續發展,全域旅遊格局基本形成,實現園區總產值翻一番,種植基地規模翻一番。

第四章 形成產業發展新動能

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目標,以“四新四化”為引領,以重點園區、龍頭企業、創新平臺和重點項目為支撐,堅持增量崛起與存量變革並舉,培育壯大五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五大優勢產業,著力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夯實動能轉換新支撐。

第一節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新一代信息技術。以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融合化為方向,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向各行業、各領域廣泛滲透,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進重點領域大數據高效採集、有效整合、公開共享和應用拓展。依託視聆通訊公司,通過引進泰山office辦公軟件,積極開展高端軟件產品研發,構建自主可控高端軟件體系,逐步實現關鍵領域、重點行業軟件系統國產化,打造百億級的信息技術產業集群。依託泰山雲谷創客空間項目,為創新創業企業提供雲數據服務、通用設備設施並提供技術支持,同時為創業者提供創業場所、創業輔導、產品測試、人員培訓、融資對接、展示交流活動以及工商財務法律等全方位服務。

高端裝備和智能製造。加快推動創新發展,掌握突破一批關鍵技術與核心部件,提升綜合集成水平,推動裝備產品由低檔向高檔、由數字化向智能化、由單機向製造單元和成套設備轉變,建設全國知名的高端裝備製造基地。高端裝備。依託永昌志合教育裝備基地項目,以虛擬現實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為技術支撐,打造集教育裝備設計研發、展示體驗交易、產業孵化為一體的現代教育裝備“智造”全產業鏈,打造百億級教育裝備產業研發生產高地;依託國泰科技智能消防產業園項目,以智能消防產品創新為核心,以“軍品級ABC超細粉體滅火劑”和智能檢測消防滅火機器人為主導產品,打造成集科技、研發、中試、孵化、生產、教育、體驗於一體的百億級消防產業基地。智能製造。依託康平納集團“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推動筒子紗數字化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產業化,帶動發展增材製造、綠色製造、微納製造等先進技術和工藝;依託海天智能純意念控制人工神經康復機器人研發製造項目,以雲計算、大數據平臺、康復護理、康復醫療機器人為重點方向,積極發展醫療健康、家庭服務、教育娛樂等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打造智能康復醫療裝備基地。形成具有泰山區特色的百億級人工智能製造產業集群。

醫養健康。充分發揮泰山、大汶河、碧霞湖、女兒湖等自然資源優勢,以大健康為發展方向,以泰山健康谷為重要載體,著力培育壯大醫養健康產業,規劃建設高端醫療設備研發、醫學研究和生物製藥、醫療康復、養老養生四大功能區。依託海天智能純意念控制人工神經康復機器人研發製造等項目,以智能健康服務、遠程健康服務、個性健康服務為方向,重點發展高端醫療設備研發製造產業;依託諾萊國際醫學中心等項目,開展生物醫藥技術研究開發、信息和技術服務,重點發展基因檢測、診斷試劑、醫學檢驗等產品開發;依託親和源、泰山國際頤養城等項目,重點發展醫養結合、保健療養等業態,叫響“養老泰山福壽齊天、養生泰山一世平安”服務品牌,力爭將泰山健康谷打造成人才彙集窪地、健康產業高地,在國內具有較高知名度的醫養健康示範區。

新材料。依託魯普耐特、盛源粉體、路德等企業,大力發展高性能複合材料、絕緣材料、納米材料。推動泰安路德等特種材料骨幹企業集群發展,開發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領域新型產品;扶持岱銀集團開展紡織領域特種功能性纖維新材料的研發及應用;依託魯普耐特等企業,發展各種繩網新材料。

新能源和節能環保。依託旭德新能源、中泰陽光等企業,重點發展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開發利用和新能源裝備製造業,積極開發節能環保設備及產品,開發推廣一批光熱利用和光伏發電新產品,打造新能源利用示範基地。

泰山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印发!未来泰山区要这么干……

第二節 改造提升優勢產業

現代金融。鼓勵金融機構發展農村金融、文化藝術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養老金融等新型金融業態,綜合利用投資、基金、融資租賃、保險、信託等業務平臺,為企業提供綜合授信、融資等一系列金融服務解決方案。積極吸引國內外實力雄厚的各類大型金融機構入駐,加快推動青島銀行、平安銀行、中信保誠保險等招商項目落地運營,形成多層次、廣覆蓋、競爭有序、風險可控,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金融服務功能區。

現代物流。充分發揮物流節點城市功能,以先進的信息化系統為平臺,加快物流供應鏈一體化服務進程。重點培育速恆、嘉和等物流龍頭企業,藉助濟泰高速的實施,在周邊策劃高檔次現代物流園區,加快物流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智能化、精準化水平,促進工農商貿企業與物流企業聯動發展,形成佈局合理、信息暢通、技術先進、管理規範、節能環保、安全有序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文化旅遊。抓好文化產業鏈條建設,充分發揮文化產業關聯性強的特點,拉長文化產業鏈條,全面提升我區文化產業整體優勢,重點圍繞泰山科技文化產業園教育裝備製造業、醫療器械科技、數字信息等,開展有針對性招商,著力形成“產業集群”。提升文化產品供給質量,推動擴大文化消費,打造泰山區文化產業新高地。加快推進泰山碧霞湖省級旅遊度假區建設,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形成“兩橫四縱”全域旅遊發展格局。深入實施“文化+”、“旅遊+”戰略,推動文化旅遊與工業、農業、生態、科技、醫療等產業融合滲透,著力培育健康旅遊、養老養生旅遊、會展旅遊、休閒度假等新產品,構建以文化旅遊為龍頭、養生休閒為主導、鄉村旅遊為特色的旅遊產業體系,打響泰山區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推動全區旅遊產品從觀光型向深度體驗型休閒度假產品轉變。

紡織服裝。依託康平納集團、岱銀集團,突破研發設計、供應鏈管理等關鍵環節,以大數據為依託,推廣應用先進數字化技術,加大清潔染色、新型印花等新技術,實施智能製造和精益製造,發展工業化量身定製和高端定製,加快向高端化發展。加快新型紡織材料研發,發展功能化化學纖維、高技術纖維及天然纖維等新型紡織材料,擴展產業用特種紡織面料及製品、非織造布、高性能過濾材料的開發和生產。實施品牌戰略,鼓勵和引導借鑑知名企業在產品研發設計、質量管理、品牌推廣等方面的經驗,推動企業爭創中國乃至世界名牌。

現代高效農業。依託泰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及泰山國際花木城的空間資源優勢,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大力發展都市型精緻農業,探索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發展之路。以精準農業、安全農業和高效農業為方向,不斷做大做強苗木花卉、泰山茶、生態奶業三大特色產業,策劃招商建設現代農業綜合體,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大力推進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化、園區化,積極培育生態農業、智慧農業等新產業,加快發展農業公園、新型經營主體等新業態。

泰山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印发!未来泰山区要这么干……

第五章 拓展動能轉換新空間

牢固樹立全區一盤棋思想,打破區域、產業和資源配置等要素分割,因地制宜、因業佈局、因時施策,系統謀劃推進城鄉、區域、綠色生態統籌發展,拓展新舊動能轉換空間。

統籌城鄉一體發展。加快推進城中村和城邊村原有居民市民化,搶抓國家棚戶區改造政策機遇“窗口期”,力爭3年內全區棚戶區和老舊小區全部完成改造。完善提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實施博陽路拓寬升級、濟泰高速東出口等建設工程,不斷優化城市路網體系。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村水、電、路、氣、暖、信息、環衛、排汙等農村基礎設施改造升級,積極創建美麗鄉村,引導農村新型社區和新農村有序建設。

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貫徹落實國家、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嚴格按照農業、生態空間和生態保護紅線等開發邊界,注重開發強度管控和主要控制線落地,推動各類區域高效、協調、可持續開發。密切各街道鎮、園區之間分工協作,建立部門聯席會議、溝通協調機制,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強化規劃政策協同對接、要素市場統一開放、生態環境聯防聯治、公共服務均等共享,加快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共贏發展。

塑造綠色發展新優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推進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積極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以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為重點,在芝田河中上游、明堂河、梳洗河等河流,開展以水源涵養、水土流失治理、退耕還林等為重點的生態修復保護工程。在泮河、芝田河等河流,開展溼地建設、生態修復、水庫新建及除險加固等為重點的水體生態修復工程。深入實施藍天工程,嚴格執行大氣汙染物綜合排放標準。認真執行河長制,在雙龍河、卸甲河、明堂河等河道,開展河流統籌開發利用,河道“四清”、河道生態長廊和河道生態治理行動,確保發揮最大治汙效益。全力做好泰前街道、邱家店鎮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工作。以碧霞湖旅遊度假區為載體,以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要素為重點,建設一批具有觀光、體驗、休閒、度假、教育、科普等多功能的生態園區,發展壯大生態經濟。

泰山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印发!未来泰山区要这么干……

第六章 匯聚動能轉換新動力

把科技創新、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三大動力,持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先行先試,全面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創新引領動能轉換。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高科技創新應用能力,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推進關鍵技術研發、攻關、儲備,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和智能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大力發展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創業服務機構。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支持企業建設一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工業設計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培育一批市場潛力大、跳躍式發展的“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相結合,形成功能專業化、形式多樣化、投資多元化、組織網絡化的創新創業孵化體系。加強網上創新工廠、虛擬創新社區、院士創業園等眾創空間建設,大力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創業投資、私募基金和併購基金。

泰山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印发!未来泰山区要这么干……

開放推動動能轉換。積極應對西方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傾向,採取靈活有效措施,化解和規避潛在的國際貿易摩擦帶來的風險。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支持岱銀集團、康平納集團等企業積極穩妥開展境外投資活動,通過境外投資設廠、開展技術合作、裝備出口等方式,推動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開展國際合作和跨界融合,培育一批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本土跨國公司。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省“一圈一帶”戰略,主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及京津濟產業轉移。加快落實京魯(泰山)跨區域產業協作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對接活動成果,切實加強與國內外創新型、引領型企業合作,在先進技術、重大項目引進等方面實現新突破。

泰山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印发!未来泰山区要这么干……

改革激發動能轉換。創新公益事業單位體制機制,深化科技、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事業單位改革,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和法人治理結構。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加大對行業領軍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激勵力度,支持民營資本通過資產收購、產權受讓、參股控股、合資合作等方式,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創新投融資體制,加快建立企業投資市場主導、融資渠道豐富暢通,政府管理簡明規範、職能轉變務實到位,宏觀調控穩健高效、法制體系保障健全的新型投融資體制。最大限度放寬投資准入,通過規劃佈局、技術標準引導市場投資行為,積極開展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創新。

第七章 夯實動能轉換新支撐

聚焦新舊動能轉換需求,完善制度環境,優化政府服務;實施人才強區戰略,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統籌規劃佈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強力支撐。

加強制度環境支撐。實施“放管服”改革重大工程,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穩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任務落實,全面實行清單管理制度,加強涉企收費管理。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開展“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審批。加大商事制度改革力度,全面實行“多證合一”。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堅持放管結合放管並舉,建立統一高效的監管數據採集、監測、分析和預防體系,為防範市場風險和提高監管效率提供有效保障。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完善跨地區、跨部門、跨領域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全面清理制約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文件,推動出臺公共數據和電子政務、社會信用、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保護、能源節約及循環低碳經濟、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法規規章。

強化人才智力支撐。牢固樹立人才第一資源理念,深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支持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在泰山區設立新興研發機構和中試基地。鼓勵本科高校、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和培訓機構開展技術技能培訓、創業創新培訓,爭創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大力倡導企業家精神,依法保護企業家的創新收益和財產權,培養造就具有戰略思維、國際視野和勇於創新的企業家和經營管理人才隊伍。深入實施“智匯泰山”人才引進工程,完善“人才服務綠卡”制度,為各類人才提供人才簽證、工作許可審批等“一站式”便利服務。

泰山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印发!未来泰山区要这么干……

強化基礎設施支撐。加強中心城區與近郊城鎮之間的交通聯繫,完成濟泰高速公路東出路口和連接線工程建設、博陽路北段景觀大道的新改建工程。以重點實施安家林溢洪閘改建、大汶河泰山區段漸汶河橋至埠陽莊村治理等工程。加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推進固定寬帶網絡升級,推進超高速、大容量光傳輸技術應用,構建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加快推動4G網絡建設,推進5G聯合研發、試驗和商用試點。加快廣播、電視、互聯網三網融合進程。

泰山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印发!未来泰山区要这么干……

第八章 構築動能轉換政策新體系

以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先行先試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經驗為重要契機,統籌財稅、金融、土地等重要要素資源,加大改革創新力度,集中釋放政策紅利,為動能轉換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

健全財稅政策。按照國家部署,積極爭取我區部分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舊動能轉換重點行業(項目)先行先試臨時性的期末留抵退稅政策。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實際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的部分准予稅前扣除。科技人員轉讓科技發明、專利技術等,在計算個人所得稅時不能準確計算財產原值的,由稅務機關依法核定財產原值。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轉化科技成果給予個人的股權獎勵,可在5年內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也可遞延至股權分紅或轉讓股權時繳納個人所得稅。積極爭取省、市對我區主體稅收增長激勵政策。設立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加大對重點產業、關鍵領域投入力度。

創新金融政策。整合區內各類股權投資基金,建立與國家、省、市新興產業創投引導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等的合作機制,促進區內創新型小微企業加速發展。建立以互聯網為基礎,集中統一的不動產權益抵質押登記平臺。鼓勵銀行機構設立小微企業專營機構和專業支行,支持小微企業到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掛牌,改善對初始創業者的金融服務。充分利用山東省企業融資服務網絡系統實時、直達的優勢,加大對全區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推介力度,實現“線上推介”與“線下對接”有機結合。支持中小微企業發行企業債、公司債等債券融資工具,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完善土地政策。支持在工業園區內探索進行工業地產試點,在不改變功能和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允許對標準廠房、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分割轉讓。符合規劃的相關產業可以混合用地,允許同一地塊或同一建築兼容多種功能。支持國有劃撥土地上已經登記的存量房地產依法轉讓。鼓勵存量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按照城鄉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條件自行開發或聯合開發。對列入省綜合試驗區的重點區域建設用地,在年度建設用地指標、農用地轉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安排上給予傾斜。營利性教育科研、醫療衛生、社會福利、文化體育及城市基礎設施等社會事業項目用地,符合協議出讓條件的可以採取協議方式出讓,出讓底價可以按照擬出讓地塊所在區域同類用地基準地價的70%確定。

第九章 以工程的辦法推進動能轉換

加強統籌協調,強化責任擔當,創新工作機制,明確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時間表、路線圖、責任狀,確保規劃實施有抓手、有載體、有成效,順利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區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完善溝通協調和工作聯動機制,統籌推進全區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建設。各街道鎮、園區、各部門建立相應工作機制,編制本區域新舊動能轉換規劃,有關部門要編制十大產業動能轉換專項規劃。

強化項目推進。每年篩選確定一批“四新四化”重大項目和重大平臺,建立全區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嚴格落實“四定三包一負責”要求,完善實施項目預審論證、聯席會議、專題研辦“三大機制”,促進重點項目儘快開工、儘早投產,引領示範全區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取得新成效。繼續開展區級領導幹部互觀互檢互學互促、街道鎮項目實地觀摩考核、區直部門“亮點創新、比學趕超”、社區村支部書記大講堂等活動,在各層次、全領域搭建起比武臺、搞好擂臺賽,始終保持拼搏實幹、創新爭先的氛圍。對重大項目建立綠色通道,全程跟蹤服務,實現對入庫項目管理、推進、監管、服務的全過程覆蓋,保障重大項目順利實施。

強化監督考核。把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推進工作納入各街道鎮、園區及各部門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和黨政領導幹部實績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各級領導幹部選拔任用、考核監督的重要依據。健全新舊動能轉換統計指標體系,為規劃實施和政策制定提供基礎和支撐。開展對規劃指標、政策措施和重大項目實施情況的跟蹤監測,進行中期評估、年度總結,強化動態管理,提高規劃實施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