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陰線的加工工藝(二)

古代加工的掃把尾現象,由於加工嚴謹,所以接砣緊密,線條長短均勻,不會出現斷砣、漏砣現象。古玉彎線接砣的規律是,一般下一砣接在上一砣的1/3處以上,有的接在中部,有的接在根部,幾乎不見首尾相接的現象。而偽古玉往往會出現這些情況。

古玉陰線的加工工藝(二)

古玉陰線的加工工藝(二)

安徽出土漢代玉璜,陰線內歧出現象

古玉陰線的加工工藝(二)

古玉彎線加工示意圖

以谷紋為例,通過實例驗證:一個谷紋的彎刻線,需要十二砣以上才能完成。

古玉陰線的加工工藝(二)

圖1

古玉陰線的加工工藝(二)

圖2

古玉陰線的加工工藝(二)

圖3

館藏高清放大圖,雖然幾經打磨,砣痕已無法看出,但加工的嚴謹性可見一斑

所以,只要在玉器的彎線部位,發現接砣不緊密,出現大量斷砣、漏砣現象;或出現其中一條陰線是其他陰線長度的2—3倍以上;或是出現了一次性完成的弧線,那麼就基本可以斷定其所採用的是現代工藝。當然,不排除個別情況,比如玉質不好、加工粗糙的葬器。

c.管鑽加工:管鑽加工陰線,主要用在表現紋飾,比如玉璧的乳釘紋,動物的眼睛,蟾蜍身上的疙瘩等。

它的痕跡鑑定同管鑽加工孔洞的特徵是相通的,很容易融會貫通:

(a)包漿的統一性。

(b)圓紋非正圓。

(c)圓紋兩邊邊線造成的外圓和內圓不在一個同心圓上。

(d)圓紋內的深淺度不同,會一邊深一邊淺。

(e)圓紋的寬窄、深淺不一,會一邊寬一邊窄。

(f)圓紋的最底端產生的旋紋也不閉合,寬窄、深淺、疏密也不相同。

其次,就是掌握入土特徵和加工工藝的關係的統一性。

古玉陰線的加工工藝(二)

手繪管鑽加工陰線的特點圖

下期繼續講解古玉陰線的加工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