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不會低頭,5G還未成定局,這方面才是華為真正的實力

在2010年之前,芯片的研發大多數都落在一些科研單位的身上,但是要知道的是,芯片研發需要幾大因素:①實際的應用,光憑實驗結果難以支撐,因為還有一個良品率的問題。②資金支持,芯片研發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而這個支持不能只是填無底洞,而還需要邊盈利邊研發。③技術,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芯片研發,還要能夠對算法,軟件,系統等都熟悉。能夠滿足以上幾點的企業不多,中興是一個,聯想是一個,華為也是。但是最終只有華為的任正非下決心研發自己的芯片,並且成功應用在自己的手機上,但是芯片研發的困難不止這些……

任正非不會低頭,5G還未成定局,這方面才是華為真正的實力

華為芯片研發其實有14年之久,早在2004年就成立專門的芯片研發中心

2004年,國慶節剛過完,任正非在一次出國參觀的時候,瞭解到公版的芯片是可以二次開發的。於是回到華為總部之後,任正非開了一個會,把“華為ASIC設計中心”撤離,同時改名為:“海思半導體”。也就是說這一次在國外的經歷,讓任正非在海外開始思考芯片的重要性,並且也是在這一次下定決心,要做出來自己的芯片。

在2006年,研發工程師研發出來了,可以作為視頻硬解碼的芯片Hi3510,雖然不是應用在手機或者PC領域,但是這個芯片開始應用在車載的一些顯示器材上。在2008年,任正非在深圳發佈了全球首款低功耗的DVB內嵌芯片。在2010年之後,任正非又做出了一個決定,全力研發手機芯片。

任正非不會低頭,5G還未成定局,這方面才是華為真正的實力

進入手機芯片領域研發之後,才知道,最大的困難並不是研發芯片的技術

在2013年,華為還有部分手機的機型採用的是高通的或者聯發科的芯片。而在2013年之後,華為開始把榮耀事業部和華為事業部,所有的手機型號使用芯片全部都替換為海思芯片,這個決定其實是有點冒險的。畢竟其實手機之爭在於旗艦機型的爭奪,而旗艦機型採用自家的CPU,也就意味著自己的CPU必須要跟目前高通CPU性能相似。

但是這個時候,華為的研發技術遭到了一些影響。因為美國人發現華為芯片已經可以自主研發了,並且應用到自己的旗艦機型中。當時還發生了一件事讓美國感受到危機,就是中國的博通傳出要收購高通的消息(博通當時差點收購了高通)。於是從這個時候,範圍更廣,深度更深的技術封鎖來了。

任正非不會低頭,5G還未成定局,這方面才是華為真正的實力

隨後而來的“中興事件”、技術壁壘、以及歐洲日本帶來的電信方面的壓力

即便是華為已經有了完善的技術,但是想要走進全球也是有困難的,說實話其根本原因還是我們研發的技術成果,有替代品。如果像日本的光學、韓國的屏幕、美國的芯片那樣有核心不可被模仿的技術,誰還能封鎖?但是再加上最近一段時間的“華為之女”孟女士的事件,讓我們彷彿能夠看到任正非緊鎖的眉頭。不過這點困難不會讓任正非低頭,華為連旗艦芯片都也研發出來了,被英國電信剔除電信網絡,被美國限制銷售華為手機,他都扛過來了。我們看到的是,華為肩負的壓力越大,研發進度越快,何況說5G至今為止還未成定局。

任正非不會低頭,5G還未成定局,這方面才是華為真正的實力

5G真正的研發,還是一樣需要5G網絡,以及大型城市交換機的支持,而這方面正是華為的強項。對於城市大型集群交換機,華為在全球的地位早已超過思科,所以說現在即便是華為5G在於愛立信或者諾基亞的爭奪中略有落後,但是網絡層面的佈局,相信華為會更勝一籌,期待華為能夠在5G上有所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