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被勒令清退,出借人該怎麼辦?

來源 | P2P觀察

作者 | 觀察君

截至11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僅1100餘家,這個數量還會不斷減少,因為平臺退出還在持續進行。

多省市發佈良性清退平臺指引文件,清退的平臺越來越多。不同的平臺情況不同,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狀況,出借人需要對環境有個大概的瞭解。

如果你投資的平臺接到了被勒令清退的通知,你要怎麼辦?

平臺被勒令清退,出借人該怎麼辦?


01

清退,大勢所趨


11月7日,湖南省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佈《湖南省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第一批取締類機構名單公告》。

11月8日,杭州平臺予財緣發佈公告稱,由於平臺沒有達到備案要求而收到金融辦清退通知,因此,平臺做出分期結清網絡借貸中介業務的決定。由此,杭州進入清退模式。

早前,廣東金融工作局發佈的P2P網貸機構合規自查通知中就提到,未納入專項整治的網貸機構需做好資金清退工作,鼓勵業務量小、待收餘額不大或無繼續經營P2P網貸業務意願的機構在完成資金清退後,退出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監管部門多次發聲引導網貸機構退出,全國各地行業自律組織也陸續出臺了網貸機構退出指引。

目前,包括江西、廣東、上海、杭州在內的10餘個省市區已下發了網貸機構退出指引文件。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行業還在正常運營的平臺僅1100餘家,而這些平臺中,那些體量小的平臺、資產不合規的平臺、跟不上合規步伐的平臺,有很大的可能性會被清退。

清退一些平臺,已是大勢所趨。

02

平臺被清退,可能出現的狀況


機構接盤


機構接盤其實也分不同情況,比如說:被大平臺收購,用來備案;資產被AMC接盤。

平臺如果能被機構接盤,其實還不錯,因為可以從平臺質量來考慮一下,如果不能成為優質殼,那大平臺也不會選擇它作為備案王牌。同樣的,AMC作為資產清理機構,總要有資產可清理,才能接盤。

對出借人而言,機構接盤風險在數種策略中風險最小,保障最為充分,而且這也是監管機構的重要指引,從各地《退出指引》所提到的市場化處置等表述中可見一斑。

出借人催收


平臺在清退過程中,所有的標的——到期的、沒到期的,都要同時處理,工作量急劇增多,也許還會伴隨著平臺員工離職,出現人力物力緊缺的情況不意外,要想更快更好處置資產,可能需要出借人一起努力。

目前行業內也有不少出借人參與催收的案例,圖騰貸、愛投資、理財範等平臺的出借人都有自主催收。

相較於有機構接盤,需要出借人自主催收的平臺可能資產或平臺資質都沒有那麼優秀,但是至少資產是真實的。

出借人自主催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1、理性維權,能和和氣氣解決的事情,就別紅著臉。

2、整理成功催收經驗,讓企業心裡有數,別想賴賬了事。

3、充分表達出借人訴求,把出借人的艱難處境告訴借款人,將心比心向借款人施壓。

4、 瞭解借款企業狀況,做好準備再開始催收工作,避免信息不對稱,做無用功。

5、 明確還款方案,做到有效催收。

6、 團結一致,避免內部矛盾、內部瓦解,給出借人造成二次傷害。

出借人遇到需要自主催收的情況,要儘可能把勁使在有用的地方。

以物兌付


被清退或主動退出的平臺都面臨同樣一個問題,需要集中處理所有標的。此前行業也有平臺出現逾期後,採用以物兌付的方式,當前清退的平臺如果在資金不充裕的情況下,可能也會出現以物兌付。

酒、機票、樹、皮草……應有盡有,相比能真金白銀拿回錢,以物兌付自然不是那麼好,出借人應該根據自身及平臺情況理智應對。

一方面避免遇到物不足價的情況,另一方面儘可能客觀看待以物兌付,畢竟相對那些什麼都拿不出來的平臺,這也算是一種解決方法。

如果要採取維權的措施,要團結一致,效果會更好一些。

分期兌付


分期兌付,是目前退出平臺最常見的狀況了,很多平臺在宣佈清盤的時候,也會同時宣佈相關兌付方案。

關於分期兌付,出借人可能還需要鬥智鬥勇,因為未來的事情誰也不知道會怎麼發展。

當平臺宣佈分期兌付,出借人一方面要考慮兌付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要做好維權的準備,避免兌付方案只是遮羞布,到時候平臺不負責了,出借人手足無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