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再超蘋果,這個印度人如何讓微軟“悶聲大發財”?


市值再超蘋果,這個印度人如何讓微軟“悶聲大發財”?

在人們的印象中,歐美巨頭CEO往往都被冠以名門之後、名校畢業的標籤。

但他卻截然相反,1967年出身在印度第四大城市海德拉巴,就讀的高中和大學都並非當地最好的學校。

高中畢業後,他在印度理工大學的入門考試時失敗,與當時所有印度中產階級學生最高夢想失之交臂。

然而,之後他就讀於Manip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縮寫也是MIT?)的電子工程專業,並在研究生期間獲得了美國簽證。

來到美國後,他先後在威斯康辛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和商業管理兩個碩士學位。

看到這裡,你一定覺得他並沒有太大的過人之處和亮點,僅僅是一個印度裔精英幸運地趕上了歷史機遇,趁著印度獨立和美股移民政策的紅利,實現移民美國的典型例子。

但,恰恰是這個印度人帶領微軟成功轉型,並將其市值從3000億一路抬升至8000億,從而重返科技霸主的地位。

11月30日,微軟市值一度超越蘋果,這是自2000年以來微軟重回全球市值第一。

儘管,最近蘋果又再次實現反超,兩者呈現出膠著態勢,但就在整個業界將焦點放在蘋果、亞馬遜、谷歌、騰訊、阿里巴巴等後起之秀身上的時候,微軟卻在默默地“悶聲大發財”。

這一切源自2014年,他的走馬勝任出任微軟第三位CEO,也是除了比爾•蓋茨和史蒂夫•鮑爾默之後的,唯一非創始人的CEO。


市值再超蘋果,這個印度人如何讓微軟“悶聲大發財”?


他就是薩提亞•納德拉,微軟現任CEO。

非典型領導者

也許人只有經歷了坎坷的道路或者經歷後,才能更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

薩提亞•納德拉雖然出生於印度精英階層,但求學之路並非一路順風,並且還長期照顧生病的家人。

也許正是擁有這樣的經歷,才能讓他的管理方式更具平和溫厚,並以更平和、寬厚的視角看待生活和每一個人,理解擁有不同能力的人,從他們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處理各種棘手問題。

可以說,他以個人的處事風格和管理方式將微軟帶入了全新的階段。

為了應對微軟內部內鬥嚴重等問題,納德拉上任後的“第一把火”竟然是要求公司高管閱讀馬歇爾•盧森堡的《非暴力溝通》——一本關注和諧溝通的著作。

同時,他還推薦全體員工接受“學習一切”的好奇心。儘管這一氛圍與微軟歷史上曾要求的“知道一切”正好相反,但正因此讓微軟擺脫了“傲慢”的帽子,以提升求知慾,便於接受新鮮事物,從而讓員工快速跟上時代的步伐,對公司的業務也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另一件顛覆性的舉措就是,他改變了以往KPI考核標準,要求員工自己列舉個人對團隊的貢獻和價值,以及幫助團隊其他人做了什麼。

對於技術人員和工程師來說,溝通始終不是強項,但納德拉則希望他們努力瞭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培養彼此理解和遵守的價值觀,從而形成微軟全新的企業文化。

不過,僅僅改變內部的人是不夠的,微軟需要的是徹底轉型。


市值再超蘋果,這個印度人如何讓微軟“悶聲大發財”?

移動為先,云為先

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跟你說。如今,人們常常藉此感嘆面對時代洪流的無力。

微軟錯失了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例如移動端操作系統市場被iOS和Android佔領、Windows Phone也大敗而歸、曾經紅極一時的社交平臺MSN也慘敗給QQ等競爭對手。

但是,微軟並沒有被時代拋棄,反而在納德拉的帶領下實現了大刀闊斧的轉型。

在大學畢業後,納德拉一度進入SUN公司,在1992年25歲時進入微軟從事技術工作22年之久,始終默默無聞。

直到2011年,他才成為微軟服務器與工具部門總裁,而後他又成為微軟企業暨雲計算部門負責人,在微軟在線研究與開發部門和微軟商業部擔當副總裁一職,這也就宣告他正式進入了公司的核心管理層。

也許正是對於雲計算的瞭解,才使納德拉能夠讓“臃腫”的微軟孤注一擲地向著這一個方向嶄新,即移動為先,云為先。

其實,自2008年以來,微軟就已經在開發一個高度機密的雲基礎設施產品,代號為“赤犬”(Red Dog)。

然而微軟內部對雲計算興趣並不大,仍然沉溺於原有的產品和客戶群體,難以快速接觸全新的世界,缺乏求知慾,導致“赤犬”團隊被邊緣化,被領導層忽略。

2014年,納德拉被任命為微軟新一任CEO後,他決定說服團隊,將重點從規模龐大的、收入可支付所有人薪水的服務器和工具業務轉向微不足道的、幾乎沒有任何收入的雲計算業務。

也許正是二十多年基層磨鍊的經歷以及他所具備的前瞻性額眼光和創意意識,才能帶領微軟做出如此大膽的轉型。


市值再超蘋果,這個印度人如何讓微軟“悶聲大發財”?


由此,才有了日後Azure、Office 365和Dynamics 365三駕馬車的格局。

據10月25日微軟發佈的2019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截止到2018年9月30日,微軟三大雲業務齊發力,企業級雲業務收入突85億美元,淨利潤達88億美元,同比增長 34%

此外,在納德拉的指引下,保守的微軟從內外部都開始走向共享、開源,例如Windows 10永久免費、收購GitHub以及帶頭使用蘋果手機等,都是最好的證明。

《華爾街日報》援引券商Stifel分析師Brad Reback曾表示,微軟願意將焦點從Windows轉移走,既證明了市場從個人電腦向移動設備和雲端的永久轉移趨勢,也顯示了CEO納德拉不是一個被光輝歷史束縛住手腳的人。

市值再超蘋果,這個印度人如何讓微軟“悶聲大發財”?

智能引領未來

趕上雲計算風潮的微軟,同時也確立了企業級平臺的核心發展方向,並以雲計算為基礎平臺,逐步對外擴展。

同時,微軟明確未來重點投入方向,即混合現實、量子計算、人工智能。

納德拉認為,未來混合現實技術可以讓我們親身感受到移動互聯網世界是有限的,不能呈現出更為超越時空的世界,也將改變人的認知能力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同時,人工智能所帶來的圖像識別、感知和對自然語言的學習能力,將加強其自動學習能力,成為技術突破的突破口。

為了實現以上兩個領域的突破,少不了強大的計算能力,那麼量子計算必將成為未來社會重要的算力驅動力。

對於人工智能,納德拉在公開場合不止一次談及人工智能及其對未來的重要推動作用。

早在2016年,納德拉在一場會議中闡述了該公司的下一波創新, 並認為人工智能將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他解釋說:“微軟需要完成一些特定的事情。我們將幫助世界各地的人們實現更多的目標,現在我們希望使用AI來實現。”


市值再超蘋果,這個印度人如何讓微軟“悶聲大發財”?


納德拉在自撰的《刷新:重新發現商業與未來》一書中闡述了新一代微軟精神的內涵:微軟的重新崛起取決於管理層在過去優勢的位置上選擇了全新的賽道,這就是戰略上的一種勝利。如果戰略的決策有問題,領導力和團隊的力量越強大,公司就死得越快。

無論市值高低如何,作為一家已成立四十多年的科技巨頭,微軟依舊站在行業最前沿,回首望去,惠普、思科、戴爾、EMC、IBM、甲骨文等等早已風光不在。

這不僅依靠新一代微軟精神,更是CEO薩提亞•納德拉卓越的洞察和決策的最好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