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縣:興辦微工廠,助力早脫貧

2018年,涉縣緊緊圍繞“3691”精準脫貧工作思路,堅持宜建則建、宜改則改、宜租則租的原則,大力推進“扶貧微工廠”建設,闖開了一條新門路,開啟了“四個就地”新模式,實現了貧困群眾零距離就業、返鄉人士零風險創業、村集體零成本收益。

涉县:兴办微工厂,助力早脱贫

統籌使用扶貧資金,把勞動密集型企業建到村上,把就業崗位送到門口,貧困群眾就地就業增收,這就是“扶貧微工廠”新的扶貧就業模式。今年,索堡鎮懸鐘村依託閒置多年的舊企業學校場地建起了服裝加工廠,三個車間內、五十臺縫紉機正有序運轉,走線、充棉、釘釦、鎖邊,50名工人正在加班趕製新接的8000件成衣訂單。

涉县:兴办微工厂,助力早脱贫

扶貧微工廠針對貧困戶制定了專門的政策,以扶貧資金入股,每人每年可獲得分紅收益。索堡鎮高家莊村的貧困戶石豔林,是今年第一批來廠裡上班的貧困戶,微工廠讓他就地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

涉县:兴办微工厂,助力早脱贫涉县:兴办微工厂,助力早脱贫

如今,打工不再往外走、足不出村能致富。服裝廠建成後,解決了附近貧困戶、留守婦女的就業難題,實現了群眾增收、企業增效, 目前廠裡一個又一個的訂單供不應求。

涉县:兴办微工厂,助力早脱贫涉县:兴办微工厂,助力早脱贫

今年涉縣創新脫貧致富的新方法,廣開思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多模式建設“扶貧微工廠”,實現了遍地開花。依據現有的成型絹花製造企業,在17個貧困村建立了絹花加工試點,吸收360餘婦女就業增收。立足傳統產業,高標準突破建廠,木井鄉新建了現代化紅薯粉條廠、關防鄉郝趙村,建起了紅薯小鎮,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域人文景觀。農業產業化,產業工廠化,今年6個鄉鎮15個村引進了白靈菇、木耳、花菇、香菇等高檔食用菌生產項目。

涉县:兴办微工厂,助力早脱贫

西戌鎮雞鳴鋪村與惠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共同建設了食用菌扶貧產業基地,實行“工廠化”模式,集中建設起30個大棚以租賃方式讓群眾經營,其中貧困戶可免費使用。村民江河亮全家五口人,他和妻子都是三級肢體殘疾,家庭生活十分困難,聽到這一優惠政策後,立即經營了2個大棚。目前,全村已經有4戶貧困戶依託這一“扶貧微工廠”開始從事食用菌種植,村民積極性高漲,扶貧微工廠脫貧致富產生了良好成效。

涉县:兴办微工厂,助力早脱贫

今年,涉縣各鄉鎮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圍繞扶貧微工廠的建設模式和工作思路,還積極探索建設了太行小龍蝦養殖、螃蟹養殖、多肉植物養殖等項目,成為脫貧致富的中堅力量。目前,全縣已經建立14家微工廠,吸納就業人員373人,其中貧困人口116人。

本臺記者:申雅珍/江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