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唐狗還是中華田園犬,我都為保護它發聲

這兩天很多人被一個陌生的稱呼“唐狗”給刷屏了。

有人振臂高呼“中華田園犬正式更名唐狗,被世界認可”;

有人認為“唐狗不是中華田園犬,這只是一種炒作”;

還有人怒吼“一個比賽憑什麼讓中華田園犬給更名?還我中華田園犬!”

……

作為一個從小被香港文化浸淫大的廣東人,我對“唐狗”這個名字一點都不陌生。

但我卻驚奇的發現,原來很多年輕人對“唐狗”很陌生,一些非粵語區的人甚至根本就沒有聽到過。

就算吵架,也要知道大家吵的主題是什麼啊,所以先讓小萌君來告訴你:什麼是唐狗?

唐狗的叫法來自香港

有一句粵語,叫做“住洋樓養番狗”,作為廣東人不可能不知道。洋樓代表有錢人的房子,番狗代表貴价買回來的外國品種狗。簡簡單單六個字,象徵著

一個人、一個家庭的身份財富地位,有能力住一棟洋房,再養一條外國來的品種犬。但別誤會,這六個字從來都不帶褒義,說出來的時候通常帶著酸味。


無論唐狗還是中華田園犬,我都為保護它發聲


無論唐狗還是中華田園犬,我都為保護它發聲


以前的香港人,稱外國人為“鬼佬”,也有稱“番鬼佬”或者“番鬼”的,都是對外國人的一種蔑稱。作為一個國際都市和地位特殊的地區,殖民地時代的香港人也不會大量使用“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樣的詞,逐漸的,“唐”和“番”,就變成了中國和外國的替代稱呼。這兩個字逐漸也沒有了褒貶的意味。


無論唐狗還是中華田園犬,我都為保護它發聲


1995年上映的《紅番區》是成龍打入好萊塢,奠定國際動作巨星基礎的一部電影。英文片名《RUMBLE IN BRONX》,Rumble是借了史泰龍《蘭博》系列的主角名字,Bronx是紐約市最北部的一個區。而在香港的正式片名是《紅番區》,懂粵語和香港文化的都明白,意思也就是“外國人的地方”。

無論唐狗還是中華田園犬,我都為保護它發聲


無論唐狗還是中華田園犬,我都為保護它發聲


所以,唐狗對應的就是番狗,這在深受港澳語言文化影響的廣東、華南地區是一種約定俗成,是對“中國本土原生犬種”的一種統稱,廣東人不會用“中國狗”和“外國狗”來劃分這兩種狗,因為這樣的一種叫法太有一種罵人的感覺。


無論唐狗還是中華田園犬,我都為保護它發聲


無論唐狗還是中華田園犬,我都為保護它發聲


叫什麼都好,都是中國狗


土狗、草狗、柴狗、菜狗、肉狗,不同地區會叫不同名字,但其實都是對“中國本土原生犬種”的統稱。

無論唐狗還是中華田園犬,我都為保護它發聲


但土狗、草狗、柴狗這樣的叫法,好像都有一種濃濃的鄉土氣息和低人一等的味道,而“菜狗”和“肉狗”,更是直接將它們定義成食材。

這樣帶有歧視性質的名字,對於保護我國的原生犬種沒有任何的好處!因此在一些愛狗人士、保護犬類的組織推動下,誕生了一個新名詞“中華田園犬”。

無論唐狗還是中華田園犬,我都為保護它發聲


最早能在中國互聯網上找到這一稱呼的,是在2006年,之後這個叫法的使用率逐步增加。而牆外的維基百科上,最早創建是在2009年10月。

無論唐狗還是中華田園犬,我都為保護它發聲


中華田園犬雖然字很多說著也累,但是能瞬間聯想起風光美好的農田,“犬”又比“狗”更顯專業正規,

我們必須給發明這個名字的人點個大大的贊!


無論唐狗還是中華田園犬,我都為保護它發聲


唐狗的定義之爭


既然唐狗是港澳地區、粵語區早已有之的稱呼,就不存在“更名”一說。正如也沒有正式通知,昭告天下“土狗”正式更名“中華田園犬”一樣。

這就是公認,這就是約定俗成。


無論唐狗還是中華田園犬,我都為保護它發聲


一個賽犬機構對“唐狗”的定義,不代表就能改變它的真正內涵。糾結唐狗究竟是中華田園犬的細分犬種、還是完全替代、還是陰謀論,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而且這次事件,有兩個非常值得稱道的點:

1、中國的原生犬種在國際賽事上得到認可

2、越來越多人希望中華田園犬被認可

這對保護中華田園犬不是意義非凡嗎?還吵什麼吵呢?


被歧視的中華田園犬


巨小萌支持使用“中華田園犬”,而不是“土狗”。因為對於它們來說,歧視已經夠多了!

歧視一,用來吃的

自出生就被當成肉狗、菜狗,無證照的狗肉店、非法運載狗屠宰的車都說“我們這裡的都是肉狗”。中華田園犬身材高大、肌肉結實的優點,卻成為“適合食用”的致命缺點,這可真夠苦的

歧視二,粗生粗養

“你們家的比熊好嬌貴哦,我們鄉下的土狗都只吃剩飯剩菜,粗生粗養,沒打過針沒去過醫院。”

麻煩行行好,被粗養不是中華田園犬所希望的區別對待!它們也想有個舒服的窩,有頓吃得飽還不會讓自己生病的伙食。只是不負責任的主人認為“它就適合粗生粗養”,甚至當它生命垂危時也放棄治療,讓它 “自生自滅”,都是給自己不想照顧找個藉口罷了。

歧視三,廉價

“柯基3000、薩摩1800、比熊1500,這窩小土狗,統統30一隻。”

正所謂物以稀為貴,中華田園犬遍佈中華田園,從來不被稀罕,所以也會賣得很便宜。但這不是中華田園犬的錯啊,正如紅白藍袋子,在外國加上個LV的標就能標價1w賣斷貨。中華田園犬的可愛、忠誠、溫順、聰明,是價格可以衡量的東西嗎?

歧視四,看門狗

中華田園犬確實是看門護院一把好手,但在有些人心裡,它們好像只能看門,當伴侶犬不夠檔次。

但貴賓、比格是獵犬,薩摩、哈士奇、阿拉斯加是雪橇犬,但為何中華田園犬就被貶低為“看門狗”呢?中華田園犬也能成為家庭裡忠心的伴侶,幹嘛要歧視中華田園犬!

歧視五,土狗傷人,城市禁養

廣州、杭州等一線城市,認為它們是烈性犬易傷人,都把“中華田園犬”列為禁養犬。

據統計,2011年至2018年,廣東法院公開近300份因狗咬引發的糾紛案件,大部分是邊境牧羊犬、薩摩耶、貴賓引起,鮮有中華田園犬的事兒。而且狗咬人,責任不在狗和品種身上,大部分都是主人的問題!

把狗狗傷人的鍋,從垃圾主人丟給寵物狗,再丟給中華田園犬,這鍋甩得真漂亮!


保護中華田園犬,從未停止


有不正當的歧視,就會有為公平發聲的人!明星中就有不少中華田園犬保衛者,他們用行動去告訴大家,狗的品種不重要,它們也值得主人深沉的愛。

無論唐狗還是中華田園犬,我都為保護它發聲

光良領養的流浪犬小High,和他一起生活將近15年。離開後光良發文悼念狗狗:謝謝你小High,這些日子你帶給我喜悅,安慰,陪伴;教會了我如何關懷,忍耐,照顧,珍惜。

陳喬恩家裡曾經養了一隻田園犬來福,長壽的福來19年後還是離開了。在橫店拍戲時,又遇到很像來福的流浪狗就收養了,“感受的是靈魂不是品種,我愛中華田園犬

”,被收養的流浪狗仍然叫“來福”。

蕭敬騰愛狗如命就不用多說了,家中很多領養的中華田園犬都是他的心頭肉。

孫茜專業救助流浪狗15年,自己收養了6只流浪狗,還曾帶著自己的流浪狗作客某寵物醫院,解答“孕婦是否能養寵物?”。

娘娘孫儷無差別的收養、照顧被遺棄的流浪狗、流浪貓,曾經還運了三大卡車物資給北京的救助中心。連員工的鍋碗瓢盆,她都一應俱全地送了去,這些舉動救助了多少生存無望的中華田園犬。

莫文蔚在1998起擔任香港愛護動物協會愛心大使,多年來都在宣傳動物福利,也曾經收養了一隻流浪狗。

林憶蓮跟女兒在“救狗之家”領養了唐狗女Dizzy,經常帶著它爬山、坐船,言傳身教讓女兒學會尊重生命、愛護動物。

梁詠琪是圈中出名愛狗之人,狗狗是陪伴她成長的重要家人,目前飼養的唐狗女Luna,就是六年前領養回來的。


法律武器從未放棄


美國一名25歲男子Jason以收養動物為名,實則進行殘忍虐待、殺害數量龐大的狗狗,最終被判刑28年,不準假釋。紐約一名叫楊秉傑的中國留學生,因打死自己2歲的博美犬被告虐待動物,被監禁14天,以及三年內禁止再次領養動物。香港八鄉出租屋爆出虐畜案,屋內發現8具狗屍,部分已經嚴重腐爛出骨骼,租戶最終被判監禁1年罰款2000元


無論唐狗還是中華田園犬,我都為保護它發聲


法律,在世界範圍內都是保護狗狗的重要武器,只要有法律的守護,殘忍對待動物的人就會得到懲罰,而範圍最廣數量最多的中華田園犬也必將會在動物保護法的保護下受益。

香港早在1935年就開始制定了《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澳門在2016年通過了《動物保護法》,臺灣在2017年4月通過了《動物保護法》。

全球華人都在動保路上不斷進步,我國多名人大代表,也在推動動保的路上不斷努力:

2011年,央視主持人敬一丹提出制定《反虐待動物法》議案。2012年,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法學系教授何悅提案建議儘快制訂《動物保護法》。2015年,全國人大代表、農工黨江西省委會副主委、南昌航空大學副校長羅勝聯。羅勝聯認為,應將動物保護範圍進一步擴大,建議制定防止虐待動物法,並在未立法前儘快修改治安管理處罰法,將虐待動物行為納入處罰範圍。2015年,全國政協委員騰格爾建議儘快推進《反虐待動物法》。2016年全國人大代表鄭孝和提出《禁止貓狗肉製品進入餐飲市場》的提案。2017全國人大代表蔣忠僕建議儘快制定《反虐待動物法》。2017年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田萍等13位新疆人大代表聯名提出建議,呼籲儘快制定反虐待動物法,尊重動物生命,保護動物不受虐待。2017年全國人大代表鄭孝和建議:禁止貓狗肉製品進入餐飲市場和虐待動物應當受到行政拘留建議修改治安管理處罰。2018年全國人大代表朱列玉建議將虐待動物罪寫入刑法。2018年四川省人大代表曾文忠:四川可嘗試為保護動物立法。



無論唐狗還是中華田園犬,我都為保護它發聲


敬一丹、何悅、羅勝聯、騰格爾、鄭孝和、蔣忠僕、田萍、朱列玉、曾文忠、王超英……肯定還有更多更多,當我們高喊為動保立法的時候,讓我們也記住這些名字,在動保立法路上持續有正義的聲音,就一定會在將來讓整個社會都知道這才是正確、正義之事。


歷史由我們締造


歷史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

1619年,北美第一名黑奴由荷蘭人帶到美洲。1800年,棉花工業的快速發展使得南方各州與奴隸制強烈地聯繫在一起。1860年,美國有四百萬名黑奴,幾乎全在南方。1860年,亞伯拉罕•林肯贏得選舉,稱不會開闢新蓄奴州。1865年12月,《憲法第十三號修正案》頒佈,正式在全美廢除奴隸制度。187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憲法第十五條修正案,黑人獲得了公民的地位。


經歷近三個世紀的漫長鬥爭,被歧視壓迫的黑人才獲得平等,中間流過多少的血和淚,又有多少心存大愛、尊重生命的人為他們努力抗爭過。

鮮活的生命,從來都不應由價格去定義其價值,也不應該有膚色和品種的歧視。

我堅信這個世界,有歧視就一定會有反對歧視的聲音;有弱勢群體就一定會有人站起來保護他們;有壓迫就一定會有反抗。

改變未來一定是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