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的百年古建築有效保護,供銷社成鄉村記憶


幾十年過去了,再次回到農村老家,這些古建築還在。山東農村惠民縣魏集鎮丁河圈村丁氏故居成為省首批“鄉村記憶”工程文化遺產。

丁氏故居建築具有魯北民居特色,為四合院尖頂磚瓦土木結,分為三義東的南六院、北五院,三義恆二院,三義成一院。最具文物價值的是門樓。此門樓為磚、石、木結構,高約6.31米,兩層,寬約3.31米,進深5米。門樓上的石雕是其精華所在。門洞的上方嵌有石質匾額,鐫刻行書“集義”兩字,匾額採用了扇面的表現形式,字的兩邊浮雕博古圖案。

上百年的老磚。

清咸豐年間,丁來興與胞弟丁來隆、族人丁臨洲合夥經營油坊起家,始創“三義號”。後來三家分立,丁來興創“三義東”、丁來隆建“三義恆”,丁臨州開“三義成”。至丁來興的兒子丁衍棠發展到鼎盛階段,共有十六個院落,二百餘間房屋。南北的院落有過街天橋相連,氣勢壯觀。

清咸豐年間農村故居沒想到還藏著商店。

20年前,村民丁渙友在這裡租用開辦了供銷社門市部,賣出去的都是成本價格,目的就是方便村民。

丁渙友說:“一天也就是賺10塊錢,在這裡營業不是為了賺錢,我就怕村民買不到東西,我們這裡搞鄉村旅遊,這裡會重新裝修,農村會越來越好。”

老照片將要成為永恆的回憶。小時候,我經常到供銷社買田字格本、打醬油。

供銷社成為聯結城鄉、聯繫工農、溝通政府與農民的橋樑和紐帶,對恢復國民經濟、穩定物價、保障供給、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這裡要裝修了。

農村土房子也不多了。在農村還有很多地方需要修繕和保護。

現在當地全域旅遊的大力發展,使“老祖宗”留下的寶貴遺產,大批民俗文化、古村、古街、古建築得到有效保護。現在當地文化局對院落進行了修復。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