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拍持續走高,明年房價走勢也越來越明晰


土地流拍持續走高,明年房價走勢也越來越明晰


現在的房價基本上都由地價所決定,尤其是在地王頻出的時期裡,地價一出基本上也就能夠看出房價是多少,然而隨著調控的進行,房價受到限制之後,地王萎縮,高價地不再,雖然目前的房價還是在上漲,但是明年的走勢越來越明晰。以往計算房價,地價大概能夠佔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接下來地價和房價的差距越來越近,粗算之下,部分地價能夠佔到房價的一半,一邊是調控一直高價房,另一邊是為了財政收入和刺激市場,地價和房價的關係也是越來越微妙。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止11月29日,一二線城市合計住宅土地年內流標高達282宗,是最近6年來最高記錄,同比上漲143%。年內三四線城市流標住宅土地944宗,2017年同期是766宗,2018年三四線住宅土地流標上漲了23%。在一二線城市土地迎來供應高峰的同時,土地價格仍繼續走低,即使成交的住宅土地,基本也以底價成交為主。

臨近年底,地方為了財政和城市發展的目標需要加緊拍賣土地,最具代表的城市或許就是北京,但是在現在的市場預期之下,房企拿地也是越來越謹慎,從11月萬科拿地的情況來看,或許活下去真的有了解釋的地方。無論是財政也好,房企的資金壓力也罷,今年的土地市場降溫是趨勢,而從房價的角度來講,麵粉價格降低了,麵包自然也沒有上漲的理由。當然這僅僅是從地價一個方面,另外無論是目前的市場購房需求還是購房者的實際能力都在大大減弱,樓市需要一個平穩的過渡期,尤其是調控剛剛初見成效的時候,不希望房價大漲自然也不希望房價大跌,土地就是一個最好的指標,不然市場上如此之多的流拍未來的供應如何能夠保證?樓市是一盤大棋,從來都不是某一個因素能夠決定的,但是從一個因素看未來的市場發展還能能夠了解一二。

一線城市由於供應和調控的原因,加之本身房價過高,明年持續走低的可能性很大,但是波動的幅度會很小,二線城市房價也有下滑的壓力,看看那些房鬧和房企降價就能明白,至於三四線城市,本來就沒有過多的購房需求,加之棚改貨幣化的收緊,一旦實行安置,自然沒有了上漲的理由,而且虛高的房價和居民的收入差距持續增大,未來或許會重現部分項目大幅降價的項目,尤其是那些遠郊和配套品質較差的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