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閱讀量驚人的孩子,都在用這些閱讀技巧!

研究表明大多數中國兒童在閱讀量方面明顯落後於許多國家。這是為什麼?難道中國兒童不知道讀書有什麼好處?在具有可比經濟標準的中國和美國的兩個普通家庭中,美國兒童的閱讀量是中國兒童的六倍!也就是說,當你的孩子讀過10本書時,美國孩子已經閱讀了60本書。可想而知,在這些孩子成年之後,他們之間所相差的絕不僅僅是知識和眼界,也許還有一生的鴻溝。對於此種現象,天津新東方學校小編總結了5點讀書有什麼好處和技巧,希望可以起到勸讀的作用。

那些閱讀量驚人的孩子,都在用這些閱讀技巧!

親子閱讀時間

在美國,許多小學和初中午餐後20分鐘至30分鐘的自有閱讀時間。老師帶頭樹立榜樣,每個學生也是拿著自己的書,仔細閱讀。在這樣的環境下,經過一兩個月的時間,閱讀就能成為與吃、相同的日常需求。

所以,中國的家長可以安排一個全家的閱讀時間,讓孩子在最放鬆的狀態下閱讀。不要因為孩子的注意坐姿、調整眼睛和書之間的距離、不要咬指甲等等行為而打斷他全神貫注的閱讀。

開闊眼界

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孩子的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不強,歸根究底還是閱讀量不夠,眼界不夠開闊。試想,如果孩子在考試的時候連最基本的考點主題都弄不明白,自然不能提交出好的答案。作文也是一樣的道理,眼界有限,作文的問題和立意也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所以,在給孩子選擇閱讀書籍的時候不要限制知識面,各種文獻、科學、歷史類的書籍都會成為孩子的知識寶庫,成為孩子日後考試時,披荊斬棘的利劍。

帶著問題閱讀

對於大多數讀者來說,“三讀”常用於中文課,特別是小學語文課,很少用於課外閱讀。 “三讀”的基本模式已經在美國教學中形成,適用於多種類型的閱讀。所謂的三個讀數指的是作品的三個層次,即回答三個層次的問題。

在第一次閱讀後,答案文字說的是什麼、這個故事的主題是什麼?、文本中字符的特徵是什麼?、怎麼做

第二讀應該理解文中一些難詞的含義,理解誰是故事的敘述者,以及文本某一部分的寫作意圖是什麼。

第三個讀數是瞭解文本的組織和形成方式。這要求學生比較作者的其他作品,或同一主題下不同文本的寫作,要求學生從文本中找到證據,並分析作者如何表達想法或想法。但是,文學和信息文本在閱讀要求和程序上有所不同。

讀書筆記和摘抄

閱讀不是看漫畫一般的娛樂節目,在閱讀的過程中不但要帶著問題閱讀,還需要將那些對我們有用的,或者說有感覺的句子和段落摘抄下來。如能在日後反覆閱讀,你就會發現自己的變化與進步!在跟其他人交流讀書心得的時候,也能獲得更多的啟發的感悟。

交流經驗

同一本書可能會有很多人喜歡,所以跟他們一起聊聊書中的情節、人物、甚至去開一下“腦洞”,續寫一段後續,都能讓我們在讀書這條長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輕鬆。成績自然是不用擔心的,因為你已經用自己的閱讀量墊高了自己腳下的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