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人再立大功!剛剛,中國最大油田產量又破5000萬噸了

長慶油田連續6年油氣當量實現5000萬噸,背後靠的是什麼?


12月2日,從地處我國鄂爾多斯盆地的長慶油田傳來喜訊,該油田今年油氣當量再次突破5000萬噸。這是長慶油田實現5000萬噸油氣當量的第6個年頭。

至此,長慶油田已經累計生產原油3.39億噸,累計生產天然氣3795億立方米,摺合油氣當量6.4139億噸。


石油人再立大功!剛剛,中國最大油田產量又破5000萬噸了

◆◆◆

精準技術助力長慶產量騰飛

隸屬於中國石油旗下的長慶油田勘探開發區域包括陝西、山西、內蒙、寧夏、甘肅5省區,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數萬人跑步上隴東,拉開了長慶油田開發的序幕。三塊石頭一口鍋,三個帳篷一個窩”,是長慶油田開發初期油田員工艱苦工作生活的真實寫照。

經過幾代人紮根盆地,歷經48年的勘探開發,長慶油田油氣產量逐年攀升,開始了跨越式發展。2008年突破2000萬噸,2010年突破3000萬噸,2012年突破4000萬噸,2013年突破5000萬噸大關,成為國內油氣當量排名第一的最大油氣田,取代了在國內油氣田歷史上長期霸佔第一位置的大慶油田(大慶油田在保持27年5000萬噸產量後,從2003年以後,油氣當量開始下滑至4000萬噸)。


石油人再立大功!剛剛,中國最大油田產量又破5000萬噸了


從表面上看,長慶油田產量攀升可圈可點。但是行業內人士都知道,為了實現這一高產,長慶油田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心血和汗水。 長慶油田所處的鄂爾多斯盆地,地質條件極為複雜、氣候條件惡劣,資源稟賦也非常差,是世界上典型的“三低”(低滲、低壓、低丰度)油氣藏。

於“三低”的先天缺陷,長慶油田一直面臨著“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的困境。電視片中黑色石油噴射而出、汩汩而流的情景,在長慶人心目中是想都不敢想的天方夜譚。

國際上通常把滲透率小於50毫達西的油田稱為低滲透油田,而長慶油田70%的儲層滲透率小於1毫達西。業界普遍認為1毫達西已是開發極限,但長慶人目前正在攻克的是0.3毫達西,由此可想而知,長慶油田的開發難度之大。業內人形象的把中東地區的油藏儲層比作“高級公路”,相比較而言,長慶油田的油藏儲層就是“羊腸小道”。

面對巨大的資源稟賦差和開發困難,長慶油田立足於科技攻關,通過科技創新挑戰“三低”極限,發揮了破解“瓶頸”的關鍵作用。專業人士用通俗的語言告訴記者:“

我們打的是水平井,吃的是壓裂飯,用的是精細注水和二氧化碳驅油,再加上井下節流術的運用,精準的科技創新是保證油田高產穩產的關鍵。”

過去,長慶油田達到穩產目標,靠的是“多井低產”,水平井的技術攻關改變了油氣藏低丰度造成的低產現實,讓長慶的穩產成功實現“單井高產”的轉變。目前,長慶油田約有2000餘口水平井,相比直井,產量提高四到五倍。油井單井日產油從2噸上升6~8噸,氣田單井產氣量較直井增加3~5倍。長慶油田邁進了“少井高產”的新時代。


石油人再立大功!剛剛,中國最大油田產量又破5000萬噸了


不僅在水平井鑽井上實現突破,內陸油田最長水平段水平井可溶橋塞體積壓裂技術也在隴東油田試驗成功,創造了國內陸上油田水平段最長、壓裂段數最多、入地液量最大的新紀錄。

時至今日,壓裂紀錄仍在被長慶人不斷地刷新著。今天,體積壓裂已然成為長慶油田的核心技術。在長慶油田員工的眼裡,長慶油田吃的是“壓裂飯”。

在長慶油田的勘探開發史上,有這樣一些不能忘懷的技術成果。

深入推進關鍵技術攻關與現場試驗,蘇里格氣田實現了國內首次二氧化碳幹法分層加砂壓裂,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自主研發的EM50S壓裂液在氣田規模試驗顯成效,累計節約費用5000餘萬元;成功實施西平238-77井體積壓裂,創造了陸上油田水平段最長、壓裂段數最多、入地液量最大的3項國內新紀錄。

2016年初,長慶年5000萬噸級特低滲透緻密油氣田勘探開發與重大理論技術創新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16年年底,一項以“低成本、低傷害、低摩阻、易返排、可回收”為代表的壓裂液技術系列在長慶油田各大主力層系實現規模應用,這項科技利器目前已覆蓋油田產能建設和壓裂措施的95%以上,實現可回收利用30%以上,

為有效緩解當前持續走低的國際油價、日益嚴峻的穩產形勢、越發突出的成本壓力提供了技術保障。

可以說,注水開發、儲層改造技術提高了長慶油田開發水平;水平井鑽井和體積壓裂技術助推了開發方式的轉變;地面優化簡化技術和一體化集成撬裝設備降低了建設成本。僅在油田注水方面,由過去的超前注水發展到溫和注水、分層注水、精細注水,讓油層獲得平穩充足的壓力,解決了儲層低壓問題。井下節流技術的發明應用,讓蘇里格氣田實現中、低壓集氣,單井地面投資由400萬元降至150萬元,氣田整體地面投資比開發初期下降了50%。在地面建設中,國內首座“一體化”集成裝置聯合站建成投運,較常規聯合站減少佔地面積30%,縮短建設週期50%,工程降低投資8%。

長慶油田通過持續技術創新開創了我國非常規油氣田低成本開發之路,也為國內特低滲透緻密油和緻密氣資源的規模有效開發,提供了可借鑑的技術儲備和低成本開發模式。

◆◆◆

精準站位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進入2018年後,長慶油田從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站位出發,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國石油集團要求,長慶油田將5000萬噸持續穩產戰略調整為二次加快上產,並將368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生產目標提高到380億立方米,產能建設量由年初的80億立方米提高到100億立方米。

在戰略路徑選擇上,長慶油田確立了“穩油增氣、持續發展”的思路,配套完成了“規模增油、油氣穩產、技術創新、效益提升”四大工程。謀劃佈局了“陝北再提升、隴東快發展、寧夏再深化、內蒙穩增長”的區域發展戰略。

在老區勘探開發中,長慶油田也屢有大手筆。隴東老區是長慶油田最早開始開發的油氣區,可以說隴東是長慶油田的“根”。長慶油田提出大力推進高標準、高水平建設,不斷探索新技術系列、新管理模式,把隴東地區打造成長慶油田穩健發展的壓艙石和典範陣地目標是在隴東建成千萬噸級油氣生產基地。

第一階段:到2020年,原油產量達到900萬噸;天然氣12.5億方,建成隴東千萬噸油氣生產基地。第二階段:到2025年,原油產量達到1000萬噸;天然氣產量30億方,油氣當量達到1250萬噸。


石油人再立大功!剛剛,中國最大油田產量又破5000萬噸了


鄂爾多斯盆地經過40多年的勘探開發,部分主力區塊進入中高含水開發階段,受油藏認識、開發技術水平、井筒狀況等多種因素影響,有累計近萬口油水井處於關停狀態,制約了油田持續上產穩產的戰略規劃。

為進一步挖潛增效,長慶油田成立了“萬口油井”、“千口氣井”評價挖潛工程項目組,並定位為增產增儲工程和效益工程,規劃為5000萬噸持續穩產的戰略性工程,並制定了詳細的挖潛目標。

截至目前,長慶萬口油井評價挖潛工程項目已篩查5865口長停井,優選、編制1706口長停井復產地質工程方案;通過3454口長停井及探評井淺層滾動複查,發現產建有利區24個,落實儲量3240萬噸,可新建產能31萬噸,在“三低”油藏上開闢了新天地;千口氣井評價挖潛工程已使靖邊、榆林、蘇里格等氣田的286口關停氣井“起死回生”,日增產氣量達到240萬立方米以上。


石油人再立大功!剛剛,中國最大油田產量又破5000萬噸了


11月初的資料顯示,長慶油田萬口油井評價挖潛工程項目,有850口長停井“起死回生”,日增油700噸以上,單井平均日增油0.92噸,累計增油突破11萬噸,挖潛增效成果顯著。

記者在長慶油田瞭解到,國內陸上最大采油“航母”74口油水井已經起航;國內最大叢式井組23口井已經建成;國內首家機器人巡站得到推廣應用;國內首套油氣水砂多相分離裝置及國內首座撬裝化天然氣處理站投用;多項國內首創、國際領先的超低滲、緻密油開發核心技術得以成為長慶油田保持高產穩產的利器。

長慶人在“低滲透”中建成了我國目前年產油氣當量最高的油氣田,目前年油氣當量約佔全國年產量的六分之一。其中,原油產量約佔全國總產量的八分之一,天然氣產量約佔全國四分之一(若按每人每天消耗0.3立方米天然氣計算,日供氣量可滿足近4億城市居民一天的生活用氣。),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戰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