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為何紛紛扎堆調整組織架構?

BAT為何紛紛扎堆調整組織架構?

11月29日阿里正式宣佈阿里雲原總裁胡曉明將出任螞蟻金服集團總裁,螞蟻金服集團董事長井賢棟表示胡曉明的迴歸是螞蟻金服組織架構的重大變動。2016年井賢棟從彭蕾手上接下ceo,總裁之位就一直空缺,今年螞蟻金服的總裁之位在空缺兩年之後迎來了元老迴歸。

井賢棟在郵件中表示,期待胡曉明為螞蟻的普惠金融發展、信用體系建設帶來新的突破,更好地推動螞蟻金融科技的開放合作。過去四年為阿里雲作出突出貢獻的胡曉明,將帶著技術領域拓展的經驗幫助螞蟻金服尋求金融技術上突破。這不僅是螞蟻金服發展重心的升級更是阿里組織架構中的重要佈局。

此前的11月26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發出全員公開信,宣佈阿里將對集團組織架構進行調整升級,並透露胡曉明將另有任用。29號胡曉明的任職揭曉,阿里組織架構升級的最後一步棋也已對外說明。而不久前百度、騰訊也對自身組織架構進行了調整。今年的互聯網環境似乎比往年更加苛刻,資本收緊,用人收緊,股票下跌,互聯網巨頭選擇在此時扎堆調整組織框架或許是積極應對風險的最佳選擇。

經濟下行,主動出擊迎接試探

過去的十年間,一大批互聯網新興產業誕生,電商、網約車、在線外賣、自媒體、短視頻,都實現了從零到一,並由一朝著它的邊界無限擴展。幾年間藉助未開墾的沃土和低廉的人力成本,資本市場上出現了許多估值奇蹟。

1、人口紅利消失成本加劇,互聯網企業需多渠道拓流量

然而高速發展過後,這些互聯網企業逐漸失去了最初的成長環境,規模再想拓展成本越來越高。紅利消失獲客成本加劇,營銷費用水漲船高,導致新生的互聯網創業公司營收都難逃虧損魔咒,頭部企業為了維持優勢也苦不堪言。互聯網企業不得不朝線下發展,或者換言之朝多渠道拓展流量,也就是常說的完善自身生態。然而勞動力成本迅速提升,線下紅利能維持多久?互聯網企業不斷創新模式、拓展渠道、完善生態愈發說明互聯網成本的高昂,但是新增的隱患並不會因為成本高昂而停止增加。

2、企業密集上市印證資本緊張,互聯網公司股價暴跌泡沫將破?

因此互聯網環境對新生企業十分不友好,全民創業時代,但是仍能冒尖的少之又少。依靠模式創新的拼多多,或者開拓新領域的蔚來汽車,都是萬千創業者中少有的佼佼者。但是我們看到這些佼佼者統統急急忙忙的帶傷上市,究竟是不懼股市漲跌還是害怕時間不等人?融資環境的不樂觀給出了答案。2012年-2017年間,技術創業領域,融資事件數、融資總額都在經歷了2016年的峰值後開始下滑,其中2017年投融資的金額、交易數量均已下滑40%左右。宏觀經濟環境的緊張也導致互聯網企業的股價大跌,騰訊較最高點最高時跌去了40%,互聯網公司泡沫將破的恐慌情緒盛起。面對經濟下行的危機,互聯網巨頭紛紛主動出擊迎接試探。

穩住根基,查漏補缺防止木桶效應

面對挑戰,BAT積極調整自身框架,百度經歷陸奇進出,騰訊髮長文闡述組織架構,阿里張勇上任首封公開信提面向未來變革。提到變革之勢,大佬們先強調的卻是穩固根基。

2017年第二季度百度首次修改公司使命為“用科技讓複雜的世界變得更加簡單”李彥宏表示要以人工智能為基礎驅動力來不斷完善現有核心業務,尤其是手機百度、搜索、資訊流等核心產品。百度將手機百度app改名為百度,將移動部分放到了重要地位。以百度app為重要入口,將傳統互聯網搜索模式升級,通過百家號內容體系,建立起以“搜索+信息流”的雙引擎模式,為用戶提供優質的移動互聯網內容服務。另外還開始在百度app捏不斷開發新功能,比如智能小程序。

2、阿里:完善小前臺

相比百度經歷為數不多的變革,阿里卻是把擁抱改變掛在嘴邊。早在2015年張勇就在阿里內部信中提到啟動阿里巴巴2018年中臺戰略,未來要創建靈活的“大中臺、小前臺”組織機制和業務機制。

2018即將結束,從阿里近年來的成績,我們不難看出阿里對小前臺的不斷完善。比如阿里核心電商GMV繼續創新高,優化下沉市場,開拓國際商業零售業務。菜鳥物流數據結合新零售支撐了全國63%的包裹運送,本地服務,大文娛領域取得突破等等。

在阿里最新的內部信中張勇再次針對完善小平臺作出了一系列動作,牢牢守住阿里根基。比如宣佈天貓自我升級裂變為大天貓,形成天貓事業群、天貓超市事業群、天貓進出口事業部三大板塊,承擔“推動品牌數字化轉型”、“建立超市新零售模式”、“實踐全球買全球賣”的戰略使命。調整菜鳥網絡陣型,調整阿里媽媽、大文娛事業群人事變更等等。

3、騰訊:紮根消費互聯網

而BAT中的騰訊,在新的組織架構調整中,則將內容作為發展佈局關鍵詞。騰訊湯道生在演講說道將來在消費互聯網領域,要為用戶提供更加生動、個性化和富有品質的內容。

騰訊內容優勢原本就十分明顯,貼近C端消費者的生活,qq、微信、公眾號、動漫、手機遊戲佔據著大眾大量時間。9月騰訊在這次調整中將原有的移動互聯網事業群、社交網絡事業群 、網絡媒體事業群整合成為了平臺與內容事業群同時保留微信事業群和互動娛樂事業群。騰訊對自己的優勢領域整合升級也不忘將短板廣告業務抓出來完善。將社交與效果廣告部與原網絡媒體事業群廣告線打通成立新的廣告營銷服務線。

騰訊過這一些列的架構調整紮根消費互聯網通,將社交和內容優勢最大化。提升技術,降低社交工具內內容傳播門檻,優化內容質量,對“社交+內容”生態創新,滿足消費者在內容領域的消費升級。

各有所長,尋求突破是主旋律

縱觀巨頭們對組織結構的調整,儘管內容不盡相同,但是規律卻客觀存在。面對經濟下行,巨頭們選擇的首先是穩住根基,然而僅是如此並不能應對風起雲湧的互聯網未來,組織架構調整中BAT各有所長,選擇突破是主旋律。

百度繼續升級All in AI戰略,決勝AI時代。形成了六大事業群平行的組織架構,六大事業群組分別是搜索公司、AI技術平臺體系、智能駕駛事業群組、智能生活事業群組、新興業務事業群組和金融服務事業群組。通過開放平臺和生態系統來拓展新興的AI驅動型業務。

李彥宏看重並將長期投入APOLLO無人駕駛業務,通過去中心化,向車廠提供技術支持,加速平臺生態形成。在李彥宏坐無人駕駛車上五環後,又將阿波羅自動巴士引入海淀AI公園。而DuerOS作為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重要的流量入口搭載上了多款百度或者其他合作產商的智能硬件產品。同時在智能硬件方面百度不像從前,失敗就砍掉業務,而是徹底的all in,堅決不放棄這一重要未來入口。

2、阿里:整合大中臺

阿里完善小前臺對應的是整合大中臺所謂中臺戰略,是指2015年12月阿里巴巴設立的中臺事業群,整合阿里產品技術和數據能力。原來阿里把具體業務分為9類下設25個事業部部門之間沒有聯繫。而中臺是指將原來的搜索事業部、共享業務平臺、數據技術及產品,根據具體業務將其中一些能夠為業務線提供基礎技術、數據等支持的部門整合成為“大中臺”,統一為業務線提供支持和幫助。

阿里雲智能平臺是阿里巴巴集團中臺戰略的延伸和發展,張勇在最新內部心中提到將阿里雲事業群升級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集團首席技術官張建鋒將兼任阿里雲智能事業群總裁。之後將原阿里雲總裁胡曉明調整至螞蟻金服。從這些變動中我們不難發現,阿里在朝著數字服務方面高速發展,目標是構建數字經濟時代面向全社會基於雲計算的智能化技術基礎設施。正如張勇在公開信中寫道。“要打造阿里商業操作系統,賦能商家,實現‘在數字經濟時代,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我們就要面向未來,不斷升級我們的組織設計和組織能力。”

3、騰訊:擁抱產業互聯網

而面對未來馬化騰說:“沒有產業互聯網支撐的消費互聯網,只會是一個空中樓閣。”過去20年,互聯網的重要進步集中在ToC領域,未來20年,騰訊將目光放到了互聯網將來及其重要ToB領域。與百度All in AI、阿里整合大中臺的用意也十分相似,騰訊在原有事業部基礎上特別新增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擁抱產業互聯網。

未來騰訊將扮演好各個垂直領域的“數字化助手”。要打造出完整化、系統性的解決方案,提升數字化應用的便利性和操作性。同時也加深行業的深度認知,成為合作伙伴的定製化“數字顧問”。增強騰訊雲的平臺能力,在未來三年內,分別從資本、資源、技術、能力落地和商機五個方面,與合作伙伴展開合作,落實雲啟計劃,共同推進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另外騰訊保留的企業事業發展部,在前沿領域要深化對重點產業和技術的支持與落地。

巨頭們紛紛扎堆調整組織架構。一方面,說明頭部企業面對市場環境也不得不積極自我變革應對風險,今後仍有諸多挑戰在等待著他們。另一方面,頭部企業能夠做到主動出擊,穩固根基的同時尋求突破,互聯網的下半場仍然值得我們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