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壓力持續增大,三駕馬車全線下滑,我們還能期待什麼?

關注我,讀文章,學投資↗

經濟壓力持續增大,三駕馬車全線下滑,我們還能期待什麼?

如今,經濟預期依然深刻的影響著市場的走勢。

從去年年底對經濟的極度樂觀,到今年對經濟的極度悲觀,中國經濟的預期和股市一起經歷了過山車。從近期的經濟數據來看,中國的經濟數據依然低迷,三駕馬車(消費,出口,投資)全線下滑。

回頭來看2017年經濟的樂觀,其實是一種由悲觀邏輯造成的樂觀態度。

市場在一直擔心中國經濟崩潰和藍籌牛(低利率,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不斷追求邏輯上現金流較好,經濟波動影響不大的資產(消費、醫藥)。然後,由於這些板塊的上漲,又倒推經濟健康向好的預期,造成了一種預期的畸形。

其實消費數據在17年下半年已經明顯下滑,受益主要來自龍頭公司的集中度,由於市場的火熱,消費各類股都參與了一定的業績操縱,形成了一種業績和經濟數據背離的盲目樂觀。

其實中國經濟依然還在燈火闌珊處,本質和階段都沒有發生過任何改變。去了金融和政府的槓桿的背後,是居民槓桿的苦苦支撐。而居民槓桿的過快上升,也成了今年消費慘淡的元兇。

翻閱經濟史,帶來經濟崩潰的往往不是政府債務,而是資產價格和居民槓桿。過度依賴地產加槓桿的模式,本質是從老百姓口袋掏錢,這種模式政府負擔最輕,但是也最容易出問題。這種模式,在經濟增長和居民收入增長較快的階段問題不大,但是一旦經濟放緩,就會變成過度透支。

經濟壓力持續增大,三駕馬車全線下滑,我們還能期待什麼?

對於未來經濟預期的穩定,我們在期待什麼?

呼聲最大的是減稅,但我認為這種方式收效甚微。因為如果政府實施大規模的減稅,首先受益的是收入較高的企業和個人。這些人的邊際消費需求並不大,而是偏向資產投資。

就普通老百姓而言,一旦資產價格出現上漲,從減稅中的獲益也會助推資產價格。所以,減稅在這個階段無法達到擴大實體需求和生產動力的目標。

當前中國經濟目前碰到的問題,本質是需求問題。需求不足並不是大家沒錢造成的,而是主要由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需求長期下滑。

我們真正在期待的是不斷走弱的居民需求的空白,由什麼替代。

那麼需求從哪裡來?

樂觀的看法

全球化富裕了一批國家,例如中國。全球化的市場化進程中,也造成了國家之間的貧富懸殊。

具體來看,全球化的受益國,目前大部分都在經歷老齡化和資本邊際遞減的情況。而經濟狀況差的國家,普遍人口結構較好,缺的是錢(例如亞非拉國家)。

因此,在全球化的後周期,中國通過一帶一路挖掘外部世界的需求,帶動國內經濟,儘管阻力很大,仍然是一種好的需求來源。

還有一種,出現大級別的產業革命,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和勞動效率。這種類似電和蒸汽機的發明,在未來或許是機器人的低成本大範圍運用。科技的大發展往往有一定偶然性。

經濟壓力持續增大,三駕馬車全線下滑,我們還能期待什麼?

悲觀的看法

悲觀的看法是我們所能預想到靠內需穩定的辦法:政府自己的需求擴張,去替代民間的需求。

由於中國老百姓還有一定家底,政府這兩年依然還在透支,然而如今,民間的消費能力已經捉襟見肘。擴大赤字率和政府槓桿率,成為現階段我們對經濟的期待。這不是一個最好的方式,但是是維持長時間穩定相對好的方式。

由於中美政府模式不同,中國政府擁有大量資產,因此具備更強的財政能力。就中國現階段而言,我們期待政府在擴大需求方面的財政刺激政策。

^_^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所啟發,歡迎轉發點贊並且推薦給你的好友。

^_^ 歡迎關注我,我會經常寫一些文章,帶你慢慢看懂股市漲跌背後的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