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海上鋼琴師》1900:有一種孤獨,與是否單身無關


解讀《海上鋼琴師》1900:有一種孤獨,與是否單身無關

猶如獨孤求敗,才華太盛的人往往是孤獨的,因為世間難有敵手。海上鋼琴師1900卻不是因為沒有對手而感到孤獨,他只是因為孤獨而孤獨。

1900,原名Danny Boodman T.D.Lemon Nineteen Hundred,世人可以在《海上鋼琴師》中瞭解到他的傳奇事蹟。

解讀《海上鋼琴師》1900:有一種孤獨,與是否單身無關


在他親生父母把他遺棄在Virginian號豪華郵輪上,這艘輪船便成為了他的歸宿,他的生活,他的宿命。

小時候的1900遇見了兩樣重要的東西。一是親情,二是鋼琴。

黑人司爐Danny Boodmann給予了1900一出生就失去的東西,1900在他的養育之下逐漸成人。Danny Boodmann教他讀書識字,告訴他陸地有大白鯊,有了Danny的陪伴,1900重獲親情。

只是,Danny終究會有老去的一天,或早或晚,時光會帶走1900的養父,1900還是會想起,他本是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


解讀《海上鋼琴師》1900:有一種孤獨,與是否單身無關


人總是要找點寄託的。

有的人沉溺在愛情,有的人沉溺在事業,有的人沉溺在娛樂,而1900,則是沉溺在鋼琴。不算是事業,不算是娛樂,就是TM的鋼琴。

他無師自通般地學會了彈琴,為什麼不給他安排一個導師呢?這能使得劇情更加合理,觀眾不會糾結他為什麼能在沒學過樂理的情況下彈出優美的旋律。但是,角色並不是隨便加的,尤其是對主角有影響的角色。加多一個角色,結局便可能會有所不同。

除了Danny Boodmann之外,1900再也沒有真正親近的人,Danny離開他之後,便再也沒有人可以走進他的內心世界。也許他曾經找過那位樂師學習鋼琴,樂師教授了他彈出和諧音符的技巧,極為短暫的時間,1900憑藉高超的天賦找到了琴鍵的感覺,他被遺棄在鋼琴上,說不定他父母就是學鋼琴的,他天生就有學琴的基因。

鋼琴成為了1900唯一的寄託。一旦人有了寄託,就不會再畏懼孤獨。

但不畏懼孤獨,不代表感覺不到孤獨。一個人長大的標誌就是,能感覺到孤獨。

1900似乎沒有孤獨的理由,即便他失去了Danny,Virginian號每一趟就上下2000人,他完全可以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而且船上的工作人員眾多,總會有一個可以傾訴的人。

只是當他告訴別人,他沒有具體的出生日期,他沒有親生父母,沒有身份證明,從未踏足過陸地,又能有多少人完全相信他的說辭呢?沒有人能真心相信他所說的,他乾脆選擇不說,選擇關閉心牆上的那扇窗。

解讀《海上鋼琴師》1900:有一種孤獨,與是否單身無關


好在,在漫長的歲月中,他遇見了新來的小號手Max Tooney。他和Max成為了好友,因為Max是能夠認真聽他說話的人。有人能聽他彈琴,這很容易;有人能聽他說話,這很難得。

不過Max一開始並沒有理解1900,1900還是隻能孤獨地在海上漂流著。他用他敏銳的洞察力,在循環往復的人潮中感受著外面世界的各種悲歡離合,或許他是嚮往船外世界的,Max問他彈琴之時在想什麼的時候,他回答,“昨夜我去了一個美麗國度,到處都是老虎。”

解讀《海上鋼琴師》1900:有一種孤獨,與是否單身無關


顯然他從別人的言語中得知船外的一切,他只是出於藝術家的本能,加以想象和潤色,構建出他內心中的理想國。

與此同時,在聆聽他人的過程中,他的個人信條也在受到衝擊。和意大利男人交談的一幕其實比後面鬥琴的一幕更為重要,不僅說明1900能輕易看出別人來歷的超強觀察力或者說豐富的閱歷,還鋪墊了後面下船的戲份。意大利男人與1900都是被孤獨詛咒的人,不同的是,意大利男人在絕望之中選擇離開家鄉,在真實的旅行中他發現了原來世上還有更加美好的地方,更美好的事。

1900充滿好奇和驚訝的眼神是巨大的伏筆,他想象過世間萬象,可想象與親身體驗是完全不一樣的,這時候他可能已經產生了一個小小的念頭,如果自己也可以親身體驗呢?

解讀《海上鋼琴師》1900:有一種孤獨,與是否單身無關


人們常說藝術家需要常常去外面體驗生活,才能產出更加真實而美妙的創作。1900看似是有違常理的存在,實際上他的存在糾正了人們的一些誤區。

創作其實與體驗和經歷多少沒多大關係,每個人每天所擁有的時間都是24小時,每個人所經歷的時限是相同的,但每個人所觀察和體會是不同的。就像看同一部電影,聽同一首歌,不同人獲得的感悟是不對等的。

也就是說,洞察能力才是藝術家的關鍵才能。有的人踏遍千山萬水可能都寫不出一首詩,有的人光活在一艘船上察言觀色就能彈奏出世事無常的旋律,這大概便是普通人與天才之間的差別。

解讀《海上鋼琴師》1900:有一種孤獨,與是否單身無關

解讀《海上鋼琴師》1900:有一種孤獨,與是否單身無關

1900有著自己的價值觀,船上的生活塑造了他的價值觀。沒有人世間的繁複種種,沒有什麼生活壓力,導致他的思想簡單至極。

鬥琴的一段戲是影史經典,經典的不是兩人的琴技,而是導演的鏡頭功夫和1900應對“比賽”的態度。熒幕內外的觀眾都期待著一場世紀大對決,1900卻完全不知道“比賽”是什麼概念,因為他是一個與世無爭的人。

他做出反擊的理由,是“爵士第一人”Jelly侮辱了他的音樂。1900再怎麼“單純”都好,他不可能感受不到Jelly的挑釁,他可以甘拜下風,但絕不能忍受自己的音樂被人踩在腳下。

解讀《海上鋼琴師》1900:有一種孤獨,與是否單身無關


音樂就是他的一切,可想而知當他想要把世上唯一一張的唱片送給那個女孩的時候,那個女孩對於他來說意味著什麼。

愛情是很容易讓人迷失的。1900也曾為此一度迷失。

很多時候人需要犧牲一部分的自我去成全一段愛情,1900未能倖免。幾乎沒有女孩能夠遷就他,願意和他一起死在Virginian號上。要想追逐眼前的愛情,他就必須踏上陸地。

解讀《海上鋼琴師》1900:有一種孤獨,與是否單身無關


然而在船舷之上,他卻懷疑,那一切又是不是真的屬於自己的呢?

對未知的恐懼戰勝了對更多美好快樂的憧憬。

他雖然從未見過世界,但世界卻一直在Virginian號上走過。他暗中偷走了世界的靈魂,他了解世人的痛苦,才能彈奏出令人如痴如醉,感同身受的音樂。

解讀《海上鋼琴師》1900:有一種孤獨,與是否單身無關


他又何嘗不知,

聽眾真正聆聽的並不是他的音樂,而是每個人各自的過去,各自的憧憬。他的音樂只不過是一種媒介罷了,當休止符按下,燈光熄滅,人們還是會一鬨而散,迴歸各自的生活,徒留下他孤單,在回聲中成雙。

解讀《海上鋼琴師》1900:有一種孤獨,與是否單身無關


他害怕離開Virginian號之後,等待他的,是無限的孤獨與寂寞。

而Virginian號一直是陪伴他的“好夥伴”,養父Danny Boodmann的靈魂在這裡,他的音樂只喜歡這裡,也許那個女孩也是他的歸屬,可離開了Virginian號,某種程度上他就不是1900了,他只是一個沒有身份證明的普通人。

離開之後,逐漸失去自我的同時,他還會失去自由。被困在一艘船和在世界巡遊,怎麼還失去自由了呢?

因為自由本不是物質上的,而是精神上的。

解讀《海上鋼琴師》1900:有一種孤獨,與是否單身無關

解讀《海上鋼琴師》1900:有一種孤獨,與是否單身無關

解讀《海上鋼琴師》1900:有一種孤獨,與是否單身無關

在船上他只需要彈琴,彈自己喜歡的音樂就可以過活。在陸地上就不同了,萬一哪一天人們厭倦了他的音樂,他可能就要彈討厭的爵士樂過活。就算他可以一直開著巡遊音樂會,決定他旅程的,是他自己,又還是虎視眈眈的經紀公司呢?

當不受控制的因素變多了,人就會在不知不覺當中被操控。不過就算你只有極其有限的資源,你只有88個琴鍵,你依然可以利用上帝賜予你的一切,創造出無限的價值。琴鍵是有限的,人是無限的。

解讀《海上鋼琴師》1900:有一種孤獨,與是否單身無關


當然1900的選擇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確的,有能力的人完全可以把整個地球當作自己的Virginian號,去影響更多的人,去改變這個世界,也未嘗不可。只不過這需要極為強大的意志和努力。

只是對於1900來說,離開的弊大於利,他無法忍受被各種俗世規則限制。Virginian號就是他的地球,在地球可以自由自在地呼吸,在地球外面卻只能帶著氧氣瓶生存。如果地球要毀滅了,一時之間又無法找到其他可以替代的地方,他也只能無奈接受事實。帶著氧氣瓶在陌生而無盡的太空痛苦地死去,倒不如索性轟轟烈烈,落葉歸根。

解讀《海上鋼琴師》1900:有一種孤獨,與是否單身無關


而最後他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好友Max終於能夠理解他了。這是一件比多加10年壽命都更加幸福的事。因為1900的孤獨與單不單身,有沒有對手無關,與能不能被人理解有關。在某一刻,Max,以及熒幕前的觀眾,徹底理解他的那一刻,他的孤獨被終結了。

人生得一知己而死無遺憾。

1900沒有遺憾。

解讀《海上鋼琴師》1900:有一種孤獨,與是否單身無關

只要你有一個好故事和一個可以傾訴的人,你就永遠不會完蛋。——《海上鋼琴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