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一中學強制學生在食堂消費,校方迴應:言語失當造成學生誤解

綿陽一中學強制學生在食堂消費,校方回應:言語失當造成學生誤解

針對綿陽一中部分學生反映被學校“強制在食堂消費”一事,四川綿陽市教體局12月2日上午在其官方微博上回應稱,學校管理人員在向學生講到食品衛生安全要求時“存在言語失當”,由此造成部分學生“誤解”。“已對學校相關領導及管理人員進行了嚴肅批評。”上述回應稱,學校正在按要求全力整改。

不久,綿陽一中在官網上“表態”,稱“誠懇接受”市教體局對學校和相關責任人提出的“嚴肅批評”,並召開黨委擴大會、行政會,深刻反思工作中的不足,佈置了改進措施。12月1日16:10,學校召開學生廣播大會,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同時,召開食堂管理人員工作會,對食堂菜品質量、服務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此前,多名學生在網上爆料稱,學校對學生在校飯卡消費情況進行調查,並要求學生“在食堂消費每週不得低於60元”,否則將受處分。

該校高二學生張翔(化名)稱,11月28日上午,學校召集消費沒有滿60元的學生開會,相關領導明確提出上述要求,並稱此舉是為“防止學生前往居民樓裡的小商販處”購買不衛生食品。

不少學生認為,食堂飯菜難吃且較為擁擠,有學生不想吃飯或吃得較少,也有學生選擇在“小賣部”買飯菜、零食,或從校外購買水果、麵包等,這種情況下,校方規定“消費不得低於60元”是“霸王條款”。

綿陽一中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11月30日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否認學校存在“強制消費”,稱“學校要求必須消費60元”是誤會。“一天(消費)10元都不到,怎麼生活、學習?學校不可能讓學生必須消費多少,只是瞭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學校)意思就是說不吃早飯對身體、學習有影響。”

當天晚上,該校在其官方網站上公開回應此事,其中提及,學校近期在常規檢查中發現部分學生在無證經營攤點購買食品,此類食品均未取得食品許可證,為三無產品,存在嚴重食品安全隱患;同時,學生購買時擁擠不堪,極易發生安全事故。

11月28日,該校政教處召集部分住校生開會。“會議主要針對,非法經營攤點出售的食品為三無產品,無安全保證,且嚴重影響教學、生活秩序,存在嚴重安全隱患,要求學生自覺抵制,嚴禁購買非法食品;同時告知學生學校食堂由學校經營管理,飯菜質量和衛生條件均有保障,要求住校生在學校食堂就餐。”上述《說明》稱,未要求學生飯卡每週消費必須達到60元,只是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為學生算出成本賬、質量賬、安全賬,要求學生嚴格遵守《中小學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對違規學生將進行批評教育。

12月2日,綿陽市教體局回應此事稱,經調查核實,在11月28日上午10點召開的“住校生紀律教育大會”上,綿陽一中管理人員“在講到食品衛生安全要求時存在言語失當的情況,造成部分學生對學校管理初衷產生誤解”。

“為此,我局對學校相關領導及管理人員進行了嚴肅批評,並責成學校進一步加強交流溝通,消除誤解;進一步提升食堂服務水平和菜品質量;進一步舉一反三,優化管理,為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成長提供科學保障。”綿陽市教體局上述回應稱,學校正在按要求全力整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