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養老的easy模式:養老投資關鍵在“早”

我們知道,“老”即使我們不想,也總有一天會來。面臨著“老”這個不可避免的事,退休後的生活必須進行提前規劃,闢如說傳統觀點中的“養兒防老”、“儲蓄養老”,就是將子孫和儲蓄視作“規劃”之內。隨著養老目標基金獲准發行,普通百姓養老增添了新的投資工具。第三方研究機構認為,選擇合適的金融工具,提前規劃養老,是養老投資的上佳之選。

富達養老法則——養老投資需趁早

富達基金被稱作養老投資之王,它擁有完善的目標日期產品線,這些養老產品規模合計高達2280億美元,佔美國養老目標日期基金總體規模的近1/4。什麼時候開始為養老做投資最合適呢?來看富達基金這條著名的養老投資法則——富達基金認為,如果想要退休後的生活與退休之前保持相當,生活水平不下降,那麼在30歲時為養老所做的儲蓄金額就要達到薪水的1倍,40歲時養老儲蓄總金額達到薪水的3倍,50歲時達到6倍,60歲達到8倍,而到67歲退休時,所持有的養老儲蓄額要達到薪水的10倍才行。

按照富達基金的養老法則,為了實現67歲退休時存下10倍於薪水的養老金的目標,如果25歲時就開始儲蓄,還有42年可以為之奮鬥,但如果50歲時才開始,要在17年存下10倍於薪水的存款,難度要大得多。尤其是隨著年紀增長,進入“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階段後,開銷加大、生活壓力比年輕時要高出許多,因此,富達養老投資法則說明,養老規劃需要趁早開始。

現實生活中,我們在儲蓄時,還會獲得一定的利息收益。如果以複利計算,時間越長,養老金的增長也會越快,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假設投資者本金10萬元,年化收益率3%,如果小李在25歲時起存,到60歲時本息合計28.14萬元;如果40歲起存,60歲時本息合計只有18.06萬。差距足足有10萬元之多。如果中間不斷增加本金,二者的差距會更大。可見越早開始,複利效應越明顯,越有助於讓本金獲得更多收益,幫助養老資金增值。

選擇合適工具 放大複利效應

事實上,隨著利率下行,我們在做養老規劃時通常不會單純地考慮將錢存入銀行享受儲蓄利息。數據顯示,2017年CPI上漲了1.6%,而目前央行一年期整存整取的基準利率為1.5%,利率還不足以覆蓋物價漲幅,也就是說,如果存銀行,養老本金的實際購買力反而下降。因此,選擇收益率更高的金融工具進行投資,才足以應對通脹風險,讓老百姓退休後的養老金足夠花。

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統計數據,自2001年9月首隻開放式基金成立至2017年底,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達到16.5%,債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達到7.2%,均遠超現行存款基準利率。假設投資者在25歲時將10萬元本金投資於債券型基金,以歷史收益水平估算,到60歲時本息合計可以達到113.98萬元。可以看出,選擇更合適的金融工具,是養老投資的上佳之選。

巴菲特在《滾雪球》裡面曾這樣總結自己的成功秘訣:“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發現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巴菲特用滾雪球的比喻,形象地展示了複利的長期作用。坡很長,就是複利增值的時間很長,養老金顯然滿足這一點;雪很溼,就是年收益率要高,這就要選擇適當的投資工具來助力養老金保值增值。

養老目標基金是以股票、債券、商品等多種資產為標的進行資產配置以獲取穩健收益的養老投資工具。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FOF在長期戰略資產配置的同時,輔以有效動態模型進行戰術調整,能夠獲得長期穩健的回報。一個淺顯的道理是,FOF投資於多類資產,收益率必然高於其中最差的資產,也會低於其中收益最高的資產。同理,資產配置的結果是組合風險可能低於任何一類單一資產,因此更為穩健,適合長期投資。

國內首批獲准發行的養老目標基金中,廣發基金旗下的廣發穩健養老目標FOF採用目標風險策略進行投資,擬將股票基金等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控制在30%以內,追求長期穩健回報。由於風險水平相對恆定可控,也更方便投資者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進行投資。

廣發穩健養老目標FOF的管理團隊中,有兩位是來自富達基金的養老投資專家,其中資產配置總監金亞有11年全球資產配置經驗,管理的養老目標基金歷史業績優異,全部獲得晨星四星以上評級。擬任基金經理陸靖昶擁有9年從業經驗,是業內少有的既有量化背景又有5年險資FOF實戰經驗的人才。

老有所依,在基本養老金以外,為了過上體面的退休生活,還要依靠自己。如果年輕時能夠做好充足的養老儲備,不僅能夠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更有保障,也能夠減少家人,尤其是子女的負擔。人生最重要的是享受當下,但為了讓我們年老之後還能體面地生活,從現在開始就得提前規劃可以預見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