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行徵旅居德國九年選擇回國創作:中國可拍的題材太多了

金行徵旅居德國九年選擇回國創作:中國可拍的題材太多了

金行徵是柏林藝術學院劇情電影工作室大師生學位首位華人獲得者,旅居德國九年,他的作品曾入圍德國、法國、日本、巴西、韓國、伊朗等國家和地區的多個重要國際電影節。其中,代表作《羅長姐》獲香港國際電影節紀錄片競賽特別表揚獎等多項大獎。

金行徵旅居德國九年選擇回國創作:中國可拍的題材太多了

採訪金行徵導演之前有很多的好奇:他為什麼會放棄待遇優渥的大學教職,前往德國重新參加高考並學習電影藝術?

他又為什麼會將鏡頭對準發展緩慢的農村地區,拍攝出了一部又一部震撼人心又具有現實意義的紀錄片......懷著這樣的好奇和期待,我們見到了剛結束第五屆大學生紀錄片大賽複評工作的金行徵導演。


金行徵旅居德國九年選擇回國創作:中國可拍的題材太多了


在一個安靜雅緻的咖啡室裡,我們和金行徵一同坐下來進行訪談。這位或許帶有仙風道骨氣質的導演表現得自然又平靜,使原本激動的心情化成了一股平靜,他就是有這樣的一種魅力。

為了省去我們音頻後期的麻煩,他主動提議將麥克風夾在他的水瓶蓋上,放在距離他不遠的地方,這樣的細緻,也讓人感受到他嚴謹的專業素養。

於是我們便在愉快輕鬆的氛圍下進入到採訪環節。

GZDOC專訪金行徵

如果連觀賞性都不是很強,很難稱得上是一部好的影片


金行徵旅居德國九年選擇回國創作:中國可拍的題材太多了

“創意”、“審美”、“接觸”是金行徵在評完作品之後的感想。

一部優秀的紀錄片講究創意,構思和意義,否則就容易缺失很多內容,影片所傳遞的信息點則會被削弱。

走出去接觸多面的事物,多樣的人、多變的世界,是金行徵的影片靈感,他認為也是大學生應該秉持的態度。


金行徵旅居德國九年選擇回國創作:中國可拍的題材太多了

GZDOC:您在今天上午已經評選了一些作品,這麼多的作品當中,有哪些作品是您印象比較深刻的呢?

金行徵:印象深刻的作品還是蠻多的,比如剛剛大家都在討論的,一部英國學生有關豬的作品。他把豬的所有特性、性質,包括豬的心情都比較全面的展現出來了,各方面都做得比較不錯。

這裡面還有其他一些印象比較好的片子,比如有一部講述了一個鋼鐵工人下崗之後在建築工地裡面收集了一些鋼筋,然後擺放地非常整齊的紀錄片。影片中所要呈現的就是他做任何事情都是非常講究的。

還有一個是拍攝北京胡同的三個藝術家的故事。這三個藝術家分別來自老中青三個不同的年齡階段,通過油畫、素描的方式去表達,旨在展現這個北京胡同的故事。這種表達形式是非常有創意的。

因為現在更多的大學生作品中,有創意的非常少。我說的創意是指一種新意,獨特的想法。

大部分都是拿著攝像機直接去拍,沒有多大的構思,只是先記錄再做剪輯。這樣的話呢,我覺得影片中就會缺失很多內容的,它的信息量就會相對少。

因為一部電影它是有它的內容和觀賞性在其中,可是如果連觀賞性都不是很強,則很難稱得上是一部好的影片。

GZDOC:您覺得現在大學生拍攝紀錄片的理念和視角,跟專業的導演相比有什麼不同?

金行徵:第一,比如說像你們學生在大學城裡面學習,然後跟外面的接觸也比較少,能長時間拍攝都在寒假暑假,平時能選的範圍基本上都是集中在校園內。與外界接觸的也比較少。

好在這個活動是面向全國甚至其他國家的中國學生和外國學生,徵集的範圍比較廣,所以題材涉及的也比較多。

許多學生對紀錄片的理解,受電視紀錄片或者一些專題片的影響比較大,所以拍出來的很多都是帶有一點宣傳片、專題片的感覺,這與大學生的起步階段有關。

專業導演關注的面與題材會更加廣闊,對社會的理解也更有深度。


金行徵旅居德國九年選擇回國創作:中國可拍的題材太多了


金行徵作品:《羅長姐》

GZDOC:您覺得這一屆參賽作品的整體水平如何?

金行徵:其實這是我第一次來,我總體上感覺還好。應該從大學生裡面來說,還是不錯的了。

用紀錄片體察人的心靈


金行徵旅居德國九年選擇回國創作:中國可拍的題材太多了

紀錄片的的趣味就在於它(紀錄片)不是完全構思好的,也完全不是自己所想象的,它就是一種類似敘事的鏡頭伸進我們的生活、洞察人性。

因為生活總是在無常的變化之中,

通過描述人的生活現狀來體察人的心靈是紀錄片的靈魂。

金行徵旅居德國九年選擇回國創作:中國可拍的題材太多了

金行徵旅居德國九年選擇回國創作:中國可拍的題材太多了

《羅長姐》劇照


金行徵旅居德國九年選擇回國創作:中國可拍的題材太多了

GZDOC:您認為紀錄片和電影、電視劇、舞臺劇有什麼區別?您是如何理解紀錄片的?

金行徵:像電影,電視劇,舞臺劇視頻,其實都是屬於紀錄片的範疇。

電影,它也是一種記錄,就是把你想要的一個畫面或劇本,製成一個影片。

而紀錄片呢,是記錄當下正在發生的、一些較為現實的社會現狀。但紀錄片跟電影還是不一樣,因為紀錄片會發生一些未知的情況下,很多東西都可能是意外發生的。

紀錄片的趣味就在於它不是完全構思好的,也完全不是自己所想象的。因為生活總是在無常的變化之中。

人們都說紀錄片是一個國家的相冊,我覺得它就是要帶有一點自己的社會觀點和批判性,這些都是應當存在於紀錄片之中的。最主要的是,紀錄片是一個非常嚴肅的作品,它有讓人反思和思考的價值。

GZDOC:您曾在德國柏林大學留學,怎麼會產生放棄國內安穩的生活,選擇去德國進修的想法呢?您認為德國的電影教育方式和國內有什麼不同嗎?

金行徵:我看過一本關於張藝謀的書,我覺得他無論是從彈棉花的工人變成電影導演的人生經歷,還是拍攝電影的藝術手法都讓我深深著迷。

走過千山萬水,我發現自己始終無法忘懷年少的夢想時,我就不想再耽擱了,就想著去做吧。我那時候我就想,無論怎樣都不能鬆懈,一定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好。

德國的教育資源跟我們中國的不大一樣。我們柏林藝術大學電影專業招的學生非常的少,一個學院可能就100多個人。畢業也很難,必須達到一定標準。

德國的教學是這樣的,比如拍紀錄片不是隨意去拍一些東西,我們會把紀錄片當做一個課題來做,我們會共同去探討內容,在拍攝之前就有很多的臆想,這些臆想涉及到很多問題的各個方面,我們可能在拍的時候可能會注意這些問題。

但這次評選中看到很多紀錄片,他們就只是拿攝像機去拍,缺乏一種事前籌備和計劃。

在德國上課時會有很多討論,比如我們要去拍老年的臨終關懷這一種題材,這種片很多人直接拿著相機去敬老院拍,很少去思考與探討所涉及到的背後的故事。

拍紀錄片的前期調研是很重要的,你要學會站在那個被拍攝人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

讓更多的人去了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狀態

金行徵旅居德國九年選擇回國創作:中國可拍的題材太多了

現在的中國發展迅速,對於紀錄片的發展是十分有益的,因為有很多可拍的題材。

發展變化中出現的種種現象都可以成為很好的素材來源。

金行徵旅居德國九年選擇回國創作:中國可拍的題材太多了

金行徵作品:《離開》

金行徵旅居德國九年選擇回國創作:中國可拍的題材太多了

GZDOC:您認為現今中國紀錄片的發展狀況如何?

金行徵:中國現在紀錄片發展的狀況是好的。我在德國留學回來後,發現可拍的題材太多了。

在發展中的中國有很多東西可以嘗試去拍,而在德國拍攝的範圍就很窄,所以在德國拍攝的題材就有可能大部分偏向於展現內心世界。

整體來說,現在紀錄片上映的是非常多的,前景還是非常可觀的。

GZDOC:您對本次的紀錄片節有什麼期待和建議呢?

金行徵:我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紀錄片。在這方面可以建議組委會在宣傳渠道上更加多元化,更加有特點。

因為紀錄片這個觀眾群太少了,大部分人都比較偏向於商業的影片。所以我希望通過紀錄片,讓更多的人去知道社會的各個角落所發生的事,讓更多的人去了解紀錄片,讓紀錄片更加普及化。

金行徵旅居德國九年選擇回國創作:中國可拍的題材太多了

金行徵導演接受GZDOC專訪

也許在金行徵的心目中,紀錄片帶給他的不僅僅只是一部影片那麼簡單,更是一種探索世界,體察人性的方式,而且依然可以保持赤子之心,用最自然舒服的狀態去迎接生活的一切。


金行徵旅居德國九年選擇回國創作:中國可拍的題材太多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