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鵬:金融與科技正從低頻淺層次融合走向高頻全方位融合發展

中證網訊(記者 陳瑩瑩)中國光大集團董事長李曉鵬12月1日在第三屆(2018)新金融高峰論壇上表示,金融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金融與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這樣才能使傳統業務煥發出新的青春,培育出新的、更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嚮往的好的金融產品,塑造出更加人性化的服務。金融與科技正從低頻淺層次的融合走向高頻全方位的融合發展。在新的背景下,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出現了“五化”的新特徵。

第一,支付移動化。在居民生活和消費習慣的移動化大潮中,移動金融服務已經成為發揮支撐作用的關鍵環節,電子商務網絡消費的蓬勃發展催生了移動支付需求的爆發式增長。未來隨著5G、生物識別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移動金融服務的安全性、便捷性不斷提升,金融科技對移動端市場的開發將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間。在制度環境、生物識別技術將使我們進入到不用手機,萬物可支付的新的時代。

第二,系統開放化。金融科技正在推動傳統金融業變得更加開放、更加共享、更加互聯。開放銀行的核心理念是將銀行的系統和服務功能、服務能力開放給商業生態,第三方平臺和同業機構組成端到端的服務閉環。銀行與科技企業的關係就從你爭我奪、你追我趕的抗衡走向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樣一種合作的生態圈。

第三,平臺生態化。在高度開放的商業模式下,因連接而平臺,有平臺而生態的發展是大勢所趨。領先的互聯網平臺率先突破了傳統的買賣界限,衍生出依託平臺的多樣化業務生態。對於大型銀行、大型金控集團來講,我們也可以發掘自身在數據、資源、客戶、牌照、產業等方面的優勢,綜合運用通訊平臺、產業協同、產品交叉服務等多種形式構建生態圈和生態鏈條。

第四,服務場景化。在平臺經濟、生態經濟驅動下,金融服務變得高度場景化,客戶的金融需求被大大小小的場景所引領,由平臺提供產品服務相媲美,隨著客戶和交易數據的積累,場景不斷優化,衍生和細分,進而創造更多的創新需求。

第五,風控數據化。實現金融服務的場景化、嵌入式根本上在於數據化風控技術的支撐。通過採集分析消費者在多個維度上的行為數據,顯著提高了風險識別、風險定價能力,從而增加了消費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安全性。“最近我們和一些著名的互聯網企業聯合創新了一些互聯網金融產品,比如說光大快貸,最近我們和螞蟻金服聯合開發的快貸產品平均大概是1800塊一筆消費貸款,使用期限是27天,辦理的速度十幾秒鐘,而且不良貸款目前是為0,我們依靠的主要是大數據風控分析的這麼一個模型和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