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手巧則心靈”,多帶寶寶玩這些遊戲,對智力發育大有助益

從兩三個月大寶寶真正發現自己的小手開始,擺弄、把玩小手,用手去握取、抓夠,就成為他們最熱衷的遊戲之一。俗話說“手巧”才能“心靈”,的確,積極引導寶寶進行手部遊戲,就像是為寶寶做大腦體操一樣,對寶寶的智力發育大有助益。

俗話說“手巧則心靈”,多帶寶寶玩這些遊戲,對智力發育大有助益

0~1歲

  • 搖搖擺擺抓抓看

在寶寶可以抓住靜態物品後,可以開始鍛鍊寶寶對動態物品的抓取能力。比如讓寶寶坐在健身架下,先是保持懸掛玩具不動,讓寶寶用手玩耍,然後給寶寶示範,如何成功抓到因為碰觸而晃動起來的玩具。一開始寶寶可能還抓不住,父母可以從旁協助,慢慢地寶寶自己可以用單手或者雙手抓住搖晃程度不同的懸掛物時,會非常開心。

  • 小手小手倒倒看

寶寶會準確抓握玩具後,可以和他玩倒手的遊戲。比如遞給寶寶一塊積木,在他抓握之後再向同一隻手遞上另外一塊積木。一開始寶寶可能會用沒有拿積木的手去接,媽媽可以告訴他,不用這隻手,用另外一隻手,並將積木再次遞向寶寶抓著積木的那隻手,寶寶會慢慢意識到可以將玩具倒換到空手中,再騰出手接住另一塊積木。這是激發寶寶雙手合作能力的開始。

  • 物品物品取出來

半歲以後的寶寶,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喜歡把東西從一個容器中取出來。可以準備一些比較小巧的玩具,比如小塊積木、小玩偶、小球,甚至是大豆、黃豆等,放入一個盒子裡,請寶寶把它們一樣一樣地拿出來。這個遊戲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抓握能力,小物品的選擇更給了寶寶更多鍛鍊手部捏取能力的機會。不過玩耍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寶寶不要將小物放進嘴巴或者鼻孔,以防危險。

俗話說“手巧則心靈”,多帶寶寶玩這些遊戲,對智力發育大有助益

可愛的金髮寶寶坐在地毯上玩拼圖遊戲

1~2歲

  • 蓋子瓶子對對碰

給寶寶準備一些開啟方式不同的配有蓋子的盒子、杯子或者瓶子,媽媽先示範打開蓋子,然後再蓋上,請寶寶模仿。待寶寶比較熟練一種開合方式後,可以給他演示另外一種方式,請寶寶模仿。再提升難度,就是把所有配蓋的玩具道具都給寶寶,請寶寶自己配對打開及蓋合。其實所有涉及擰、壓、戳、擠等應用到手部力量的遊戲,都會被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所喜愛。

  • 勺子勺子用起來

使用勺子能夠訓練寶寶手指的靈活性,培養他生活自理能力。寶寶從吃輔食開始,就會對勺子產生強烈的興趣,希望自己可以抓握。到1歲時,只要給足他鍛鍊的機會,他大都已經能很好地抓握勺子,並嘗試從碗中舀到食物。可以準備一個小碗和勺子,準備一些豆子、米粒或者玻璃珠等,讓寶寶舀起來,放到另一個碗中,或者餵給娃娃吃飯。需要特別注意,不要讓寶寶誤食豆子、玻璃珠等。

  • 積木積木摞摞高

1~2歲的寶寶,已經能夠摞起4塊以上的積木,而他對於摞高高這個遊戲也有著特別的興趣,父母可以和寶寶一起用積木進行摞高,如果寶寶一開始興趣不濃,可以是寶寶一塊,父母一塊,同時父母在一旁幫忙整理積木的擺放,能保證積木越搭越高,以建立寶寶的成就感。如果寶寶自己興趣濃厚,父母可以從旁加油打氣,寶寶每摞高一層積木,父母就激動地表示驚訝或者給予獎勵,鼓勵寶寶繼續行動。

俗話說“手巧則心靈”,多帶寶寶玩這些遊戲,對智力發育大有助益

寶寶坐著排球

2~3歲

  • 手指歌謠唱起來

2~3歲的小朋友,語言掌握的已經基本嫻熟,手指的能力也相對靈活,喜歡唱歌跳舞,“手指謠”是他非常喜歡的遊戲。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學習一些歌謠,搭配手指動作,和寶寶一起邊說唱邊動作。比如:手指做飯:切切菜(兩手小指相鉤,無名指和中指並起,向下切), 擀擀麵(無名指、中指彎曲,食指向兩邊運動),包餃子(三指並起,上下動和拇指相碰),搗搗蒜(兩手小指相鉤運動拇指)。

  • 絲帶絲帶塞進去

準備一條長長的軟絲帶,然後再給寶寶一個寬口瓶一個窄口瓶,讓寶寶分別將絲帶完全塞入瓶中,這不單單鍛鍊寶寶手部精細動作的能力,同時也在鍛鍊寶寶的專注力與耐心。

  • 剪刀剪刀咔嚓嚓

2歲以上的寶寶,可以開始嘗試使用安全的兒童剪刀了。給寶寶準備一把合適的剪刀和一些廢紙,把紙片越剪越小,之後慢慢剪出弧線、曲線等等。剪刀的開合,對於紙張大小的剪裁以及不同線條的控制,都是小手能力逐步提高的表現。

俗話說“手巧則心靈”,多帶寶寶玩這些遊戲,對智力發育大有助益

【上海用戶交流群公告】

各位上海的朋友們,“Parents上海媽媽交流群”已經建立,歡迎大家加微信13146113352,備註今日頭條,幫你進群找到組織。

最近,Parents分享了很多獨到的育兒觀點,歡迎關注父母網微信公眾號:fumu_com,精選歐美頂級育兒雜誌《父母世界Parents》內容,全方位關注0-6歲育兒生活。你的視界決定了孩子的世界,加入我們,一起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