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從“半城郊型”經濟起飛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 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 從“半城郊型”經濟起飛

——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正定實踐

□記者 王峻峰 董 昌

從遠近聞名的“高產窮縣”,到經濟實力穩居全省十強縣行列;從昔日的“嫁郎不嫁正定裡”,到如今生態宜居的“全國文明縣城”——改革潮湧40年,正定縣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376倍,達到326.26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327倍,達到65964元。

從改革開放的春潮,到全面小康的熱潮,再到鄉村振興的大潮,沿著當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正定工作時提出的“半城郊型”經濟發展之路,正定縣奮力推動縣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在滹沱河畔譜寫新時代發展的新篇章。

做足城市文章,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塔元莊,與省會石家莊一水之隔,只有十幾公里。因毗鄰滹沱河,全村3000多畝地中,三分之二是河灘地。上世紀80年代初期,“先天不足”的塔元莊致富的路子走得有些蹣跚。

1984年,時任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針對正定緊鄰省會的區位特點,確立了走“半城郊型”經濟發展的路子。依託城市,服務城市,大搞農工商、農民變工人、離土不離鄉,全縣經濟由此實現起飛,工農業總產值、農民人均收入等九項指標比1980年翻了一番。

為城市服務,掏城市腰包,從那時起,塔元莊開始改變糧食生產單打一模式,駛入發展快車道。今天,在塔元莊的土地上,科技生態園、水上嘉年華、美食一條街等依託城市而興起的產業項目層出不窮,村集體年收入已達到1000多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2萬多元。

塔元莊村民李彩芳告訴記者,她家的3畝土地全部流轉給村裡的合作社,從農民變成了“股民”。2014年,她又成了慧聰電子商務產業園區按月領薪水的職工,“俺們塔元莊都念‘老書記’的好,如今,又踏了鄉村振興的大道,這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呢!”

“半城郊型”經濟發展之路,至今仍對正定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

和上世紀80年代初一樣,今天的正定農民仍然在為石家莊“起早送菜”,但早已不是一家一戶“自行車上馱筐菜”的舊模樣。

每天早上8時,一輛輛滿載著淨菜及肉食半成品的物流車,都會從位於正定的河北漁筷生活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發,駛往石家莊市區湘君府等幾十家餐飲單位。

“從農產品種植、生產加工、運輸到銷售,我們形成了當地獨一無二的農業全產業鏈模式。”石家莊石門製造酒店管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於冰說,為滿足旗下酒店對食材標準化、高品質的需求,近幾年他們在正定縣建了兩個公司,一個是河北澤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大棚蔬菜種植;另一個是河北漁筷生活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食材加工、儲存、運輸。

“石門製造”是正定縣大力推進一產二產三產融合發展的一個案例。正定圍繞特色產業有力推動三產融合,以蕙蘭面業為龍頭的糧食加工企業,以天天乳業、大可生物等為龍頭的果飲生產企業等一系列專業化公司日益壯大。

“以滹沱河為界,北邊是塔元莊、大鳴荷韻等,南邊是森林河趣那主題公園等,一批現代農業園區扎堆落地,推動了休閒觀光農業產業集聚發展。”正定縣農林畜牧局副局長曹國虹說,他們正按照旅遊景區的標準,打造滹沱河畔的休閒觀光農業旅遊線路。

到2017年,正定縣生產總值中三次產業比例由1978年的56.3:29.3:14.4調整為9.6:40.2:50.2,現代服務業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第一支撐力。

聚焦高質量發展,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11月22日上午,在位於正定縣的河北常山生化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院士工作站,身著白色制服的科研人員正在精密的儀器前忙碌著。這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進出口貿易為一體的生化製藥企業,是肝素領域唯一擁有從肝素粗品到低分子肝素注射液產品、具有完整肝素產業鏈的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常山藥業研究院副院長李志永介紹,作為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創新投資試點的首家生物製藥企業,他們公司的產品遠銷美國、德國、法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今年1至9月份,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1.51億元,同比增長30.65%。

瞄準石家莊全面構建“4+4”現代產業發展格局,正定在做好板材傢俱、機械製造、食品飼料等傳統產業的同時,加快推進生物醫藥健康、先進裝備製造和新一代信息技術三大新興產業。

依託常山藥業,圍繞生物製藥領域重點方面、關鍵技術,推進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建設;強化新能源汽車產業引領,建設飛機著陸系統生產基地、高速列車用剎車產品生產基地等產業項目……一個個新興產業,從無到有,從弱變強。

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石家莊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積極搶佔“雲”市場,加速紡織工業再升級,構建紡織和軟件雙主業格局。2016年11月,該公司的常山北明雲數據中心和新型紡織品與家紡品牌設計製造項目開工。其中,雲數據中心項目總投資50億元,建成後可部署標準機櫃1.2萬個,年新增營業收入24億元、利稅11.5億元;新型紡織品與家紡品牌設計製造項目總投資30億元,建成後年新增營業收入52億元,利稅11.5億元,將加速傳統紡織由製造向“智造”轉變。

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給千年古城帶來了新機遇,正定縣主動對接京津,打造京津冀新興產業協同發展的投資高地。北京精進電動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紛紛落戶,涉及新能源汽車、電子商務、生物製藥等領域。

今年10月12日,正定縣提出,與石家莊中關村協同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建設運營“正定中關村協同發展中心”,著力打造集創新創業孵化中心、技術創新研究基地、政企綜合服務平臺、科技金融創新服務平臺、配套服務平臺為一體的創新產業綜合體。

如今的正定縣,已成為北方地區縣域經濟發展的先行者。2017年,全縣財政收入34.38億元,同比增長36.93%;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9506元和17001元,同比分別增長8.6%和8.5%。

唱響古韻新曲,旅遊業發展的“正定模式”煥發新的光彩

登得上城樓,望得見古塔,記得住鄉愁。

如今逛正定古城,登南城門是必不可少的觀光項目。舉目北望,古街古樓、古寺古塔,古色古韻映入眼簾。古城記憶可見可觸,歷史文化可感可知。

正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北魏天興元年起,正定一直是郡、路、州、府所在地,九朝一脈,從無斷代。目前縣內有國家級文保單位9處,在全國縣一級亦為罕見。

當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正定工作時推動興建了榮國府實景拍攝基地,開啟了旅遊業發展的“正定模式”。近年來,正定把“旅遊興縣”作為重要發展戰略,全力推進古城保護,讓文物活起來,拉動旅遊業大發展。

石家莊市委常委、正定縣委書記張業介紹,縣裡聘請專家團隊嚴格論證,相繼編制形成古城保護規劃體系,多規合一,實施了25個重點項目,目前已完成20項,古城風貌有效恢復。

除了古城古韻的獨特魅力外,正定旅遊大發展的另一關鍵來自創新創意——用歷史和時尚元素講好“正定故事”。

今年國慶長假期間,朵朵絢麗的電子煙花璀璨綻放,將正定古城映照得美輪美奐;陽和樓廣場上,來自全國各地的旗袍愛好者,演繹著華美浪漫的旗袍文化盛宴……

“依託省會,服務城市,我們把文化旅遊業當作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加以培育和壯大,打造全縣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正定縣文化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國慶長假期間,正定推出了20多項節慶旅遊文化活動項目,許多都成為遊客在朋友圈裡傳播的“網紅景觀”。

大部分景點免票,所有停車場免費,公共廁所上星級,直飲水取用方便……在正定,遊客們感受最多的是“自在”:“真不愧是全國文明縣城,停車場很多,還免費,省下的錢,夠買門票的了。”

如今的正定,形成了“紅樓文化經典、世界冠軍搖籃、元曲創生中心、京外名剎之首、佛教臨濟祖庭、三國子龍故里”六大旅遊品牌,“古城古韻、自在正定”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今年1至10月,全縣接待遊客1231.9萬人次,同比增長155.7%;旅遊總收入56.16億元,同比增長175.2%,旅遊業真正成為了強縣富民的支柱產業。

古城與新區齊飛,城市與鄉村共融,生活和文明相伴……一任接著一任幹,正定,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正在新時代煥發出新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