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點名:這些常用app竟都存在過度收集個人隱私,你知道嗎?

支付寶、美圖秀秀、小黃車ofo……

這些App你經常用吧~

但是你知道它們安全嗎?

當手機越來越多地藏著個人隱私時

這些問題顯得尤其重要

11月28日,中消協在北京發佈《100款App個人信息收集與隱私政策測評報告》。

中消协点名:这些常用app竟都存在过度收集个人隐私,你知道吗?

中消協官網截圖

萬萬沒想到!金融理財、郵箱雲盤和旅遊住宿App成了過度收集個人信息與隱私的重災區,支付寶、ofo、美圖秀秀、去哪兒網和拼多多等知名品牌紛紛登上黑榜。

中消协点名:这些常用app竟都存在过度收集个人隐私,你知道吗?

報告顯示,在收集個人信息方面:10類App普遍存在涉嫌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的情況,59款App涉嫌過度收集“位置信息”,28 款App涉嫌 過度收集“通訊錄信息”,23 款App涉嫌過度收集“身份信息”,22款App涉嫌過度收集“手機號碼”等。

47款手機App隱私條款不達標

在隱私政策方面,對100款手機App進行測評後發現,47款App隱私條款內容不達標,其中34款App沒有隱私條款。

測評結果顯示,與中小企業App相比,消費者常用的App在個人信息保護和隱私政策設計方面做得較好,但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

典型問題有“收集敏感信息時未明確告知用戶信息的用途、對外提供個人信息時不單獨告知並徵得用戶同意、隱私政策存在默認同意或未提示閱讀等問題、存在‘自行承擔風險’等不合理免責條款”等。

據中消協報告,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支付寶、ofo小黃車、美圖秀秀、愛搶購、新浪新聞、e代駕、悟空理財、去哪兒網、拼多多App等均存在一些問題。

常用App普遍越界

本次被測評100款App囊括通訊社交、影音播放、網上購物、交易支付、出行導航、金融理財、旅遊住宿、新聞閱讀、郵箱雲盤和拍攝美化10類,所有被測評App都是在9月1-3日期間從App Store、安卓市場下載的,同時對App的用戶協議、隱私政策進行錄屏取證。

中消協公佈的典型案例顯示:

中國工商銀行App沒有單獨的隱私政策,鏈接中僅提供隱私保密聲明;

支付寶App未在收集的信息種類中註明個人敏感信息,且未對核心和附加功能進行區分,導致用戶易認為所收集的信息均為必需項。

美圖秀秀App不僅涉嫌過度收集可識別生物信息、財務信息等,其在向第三方提供個人信息時,也未說明雙方所承擔的相應責任。

咪咕視頻收集用戶的地理位置、手機號碼、電子郵件或銀行卡號等信息涉嫌過度收集。

ofo小黃車向關聯公司及第三方分享相關信息時,未單獨徵得用戶同意,且對外提供行為未體現其必要性,其存在的風險不得而知。

拼多多App“使用任一服務即表示同意本政策的所有內容,以及首次使用即使未簽署協議也視為同意”的條款存在不合理性。

此外,新浪新聞App竟然不支持賬戶註銷功能。

或引發互聯網安全事件

手機App使用權限被濫用、隱私條款內容不達標有可能造成用戶隱私洩露,進而引發個人信息非法買賣、電信網絡詐騙等互聯網安全事件。

據媒體此前報道,有記者花700元就買到同事行蹤,包括乘機、開房、上網吧等11項記錄。個人信息買賣已形成地下產業鏈,從採集到售賣和利用,各個環節都可能存在危害公民信息安全的情況。

個人信息非法買賣易滋生詐騙等犯罪行為。“被調查者最擔心的是身份證號和銀行賬號被採集,最擔心出現的問題是個人信息被販賣或交換給第三方以及被利用從事詐騙等。”北京市消協此前發佈的報告稱。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案屢見報端。統計數字顯示,2017年,全國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3.1萬起,查處違法犯罪人員5.3萬名,同比分別上升57.8%、53.09%,收繳贓款、贓物價值人民幣13.6億元。

公安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儘管公安機關始終保持嚴打高壓態勢,但電信網絡犯罪形勢依然嚴峻,電信網絡詐騙作案手法和形式不斷更新變化。

如何保護我們的隱私?

普通手機用戶該如何防範隱私洩露?

一是儘量選擇知名APP商店下載應用軟件;

二是下載後對APP做權限管理,一般情況下,關閉APP“資費相關”和“隱私相關”的大部分權限並不影響APP正常使用(某些APP需“定位”功能的除外);

三是即便是無意將APP某個權限關閉,也不要擔心,比如提示無法進行視頻聊天等,使用時打開相關權限即可。

來源丨生活看溫州 中消協官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