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再生塑料市場競爭將會進一步加大

近年來,中國大力倡導綠色環保、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引下,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迅速,行業規模明顯擴大,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十二五”期間,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再生資源回收總量逐年增加,根據商務部《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2018)》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塑料行業受環保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因素影響,塑料產品訂單向大中型企業轉移,小規模尤其家庭作坊式生產企業數量明顯下降。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再生塑料行業作為中國再生資源主要類別之一,近年來總體保持穩步增長的態勢,為中國資源再生事業、白色汙染防治和環境保護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再生塑料市場競爭將會進一步加大

過去,國內消費者對採用廢棄塑料材料生產的日用消費品心存疑慮,隨著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國內消費者正在從“廢料垃圾”的思維模式中跳出,形成了“廢料-再生資源-再生環保消費品”的新型消費觀念,使再生塑料的市場定位和消費者的接受程度實現了統一,為再生塑料的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隨著全球環保潮流的興起,綠色塑料製品消費逐漸成為一種新的社會消費導向和時尚。這不僅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中國塑料工業新的挑戰和機遇。

受到中國環保整頓的影響,一系列類似“綠籬行動”的政策出臺,再生塑料回收利用企業的規範成本、環保成本和採購成本日益提升,加之國際石油價格大幅下降導致再生塑料與原生塑料的價差進一步縮小,再生塑料回收利用行業受到打壓,導致中國塑料回收再生利用量出現一定程度下滑。

2017年中國再生塑料產量為1693萬噸,同步下降9.85%。從原材料市場供給來看,2013-2017年間,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廢塑料(HS:3915)進口國,進口總額達232.26億美元,排在第二位的是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進口總額為49.57億美元,美國、荷蘭、德國進口總額依次為12.63億美元、11.61億美元、9.66億美元。

但是2017年中國再生塑料進口量從2016年的735萬噸下降至583萬噸,同比下降20.66%,主要是2017年7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該方案提出,2017年年底前,禁止進口生活來源廢塑料,2019年(2018年12月31日起)禁止進口工業來源廢塑料。

2019年開始中國廢塑料來源減少,同時塑料產量以及初級形態的塑料產量的下降,對中國再生塑料行業的運行發展造成了較大程度的原材料成本壓力。

中國再生塑料市場競爭將會進一步加大

由於產量產能供給減少,中國再生塑料需求量從2014年的2821.1萬噸下降至2017年的2272.9萬噸。

2018年6月29日,再生PE價格指數值收於957.59,較1月2日下跌6.03,跌幅0.63%。2018年上半年,再生PE價格整體高位震盪。在2017年下半年瘋狂上漲的基礎上,2018年再生PE價格處於高位。環保檢查延續2017年的嚴厲程度,再生廠家生產不穩定。由於進口限制,毛料貨緊價揚,對成本形成有力支撐。進入3月份,隨著需求好轉,再生PE價格出現上漲,幅度在100-200元/噸。然而,新料價格上漲乏力,抑制再生料價格的上漲。旺季不旺,需求表現不及預期。再生料價格在短暫探漲之後,轉而下滑。受高成本支撐,價格波動幅度不大,整體趨穩。

近三年中國再生塑料產銷量雖然整體有所下滑,但是需求規模基數較大以及綠色環保趨勢的推動,中國再生塑料市場規模出現了一定回升。

根據智研諮詢發佈的《2019-2025年中國再生塑料行業市場競爭態勢及投資戰略諮詢研究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再生塑料行業市場規模在2016年開始逐步回升,2017年中國再生塑料行業市場規模1296.9億元,同比提升8.16%。

受廢塑料進口的限制,中國再生塑料市場競爭將會進一步加大。再生塑料市場中小企業生存空間將繼續縮小,單純的貿易企業壓力更大,不同企業類型面臨的風險與選擇大相徑庭。大型企業擁有更多市場機會,例如,以葛洲壩、啟迪桑德、中節能等為代表的央企和上市公司紛紛進入塑料再生行業,這將為行業帶來現代化資本運作和管理理念,他們的進入成為行業的領導者,通過資本運作和產業合作提升塑料再生行業的發展。中型企業則向規模化發展轉型,技術創新帶來的回報不可小視。而家庭作坊式的廠家可以選擇進入園區,避開政策紅線,抱團合作降低經營成本和市場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