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週年 郵政業“義烏速度”見證城市蝶變

2018-11-30 09:32 | 浙中新報

“全省第一, 全國第四!”今年前三季度,郵政業再創“義烏速度”!數據表明:今年前三季度,義烏全行業國內快遞業務總量達18.39億件,超過去年全年快遞業務總量,累計同比增長61.92%,遠高於全國26.8%的增速;國內快遞收入78.41億元,同比增長4.56%。

義烏郵政業的快速健康增長有力推動了義烏新經濟的發展。

數字背後體現的是義烏電子商務發展迅猛,電商行業良好的發展勢頭。

數字背後飽含著義烏郵政管理局為規範企業經營行為,確保郵政快遞渠道安全暢通付出的大量努力。特別是義烏郵管局,聯合義烏公安、安全、市場監管、安監等部門,建立郵政快遞行業安全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郵政快遞安全管理,為我國快遞業管理提供了又一“義烏模式”。

數字背後展現的是在義快遞企業穩中求進,快遞服務科技的不斷創新。如今,科技創新已成為義烏郵政快遞業不斷解放和發展行業生產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舉措,是推進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關鍵支撐。

改革开放40周年 邮政业“义乌速度”见证城市蝶变

中通快遞的雙層分揀設備。

義烏,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者,用“雞毛換糖”敲開了市場經濟的大門,郵政業見證了這座城市的傳奇。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奮進的40年,義烏郵政業處理能力從40年前的肩挑手扛發展到現在的全自動化,年業務量從40年前的幾千件發展到目前的近20億件,如今郵政業業務收入佔義烏GDP比重近10%,達到了美國和歐洲的標準,近5年的年複合增長達79.4%,遠高於同期全國增速的44.5%,成為中國郵政業發展的一張閃亮“名片”。

“快”字當頭,做大做強跨境服務

自國務院批覆《浙江省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以來,義烏商品出口活力迸發: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連續10個月出口同比增速超150%,累計出口157.7億美元,同比增長4倍,其中通過市場採購貿易方式完成的出口額佔78%。商貿業的快速發展,為郵政業做大做強跨境服務提供了優渥的土壤。

郵政業要助力義烏經濟發展,就要想盡辦法做到“快”。國際郵件是義烏跨境電子商務貿易的重要流通渠道,為加快郵件處理時效,義烏市政府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考察義烏之際,提出設立國際郵件互換局的申請。在李克強總理的親自關心下,義烏國際郵件互換局作為浙江省重點項目,於2015年5月底獲批,7月開工建設,當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啟動,實現了當年審批、當年建設、當年驗收、當年運行的“四個當年”目標。

義烏國際郵件互換局引進了國內先進自動化分揀傳輸設備,實現了9610(海關一種集貨監管模式)與傳統模式同場運作、同平臺監管。一小時最快可分揀包裹1.8萬件,2016年處理4600萬件,至2017年累計處理8954萬件,日處理峰值突破35.2萬件。“隨著義烏國際互換局穩步運行,義烏出境郵包在本地處理後即可直接運送至杭州、上海等航空口岸,大大減少國際郵件的流轉環節,義烏的出口國際郵件平均提速1.5天。”義烏國際郵件互換局場地負責人表示。

陸空鐵全牌照,展示“義烏速度”

2014年11月18日,從義烏到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的首趟“義(烏)新(疆)歐(洲)”中歐班列發車。“買全球、賣全球”搭上了“一帶一路”快車,郵政業審時度勢,搶抓機遇,提出中歐班列運郵想法,力爭為義烏商戶提供陸空鐵全牌照郵件運輸服務。

在國家郵政局等相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兩次運郵測試,今年9月26日下午5時許,一列載有3240件國際郵件的中歐班列從義烏鐵路口岸鳴笛起航,駛往波蘭馬拉舍維奇站。這是中歐班列(義烏)成功開展運郵測試後首次搭載正式郵件,標誌著中歐班列(義烏)常態化運郵業務正式開啟。

從義烏確定為中歐班列運輸郵件試點城市到實現常態化運郵,義烏只用了11個月的時間,再次展示了“義烏速度”。“成本比空運節省三分之一以上,時間比海運縮短一半以上,發車時間固定、禁限類物品少,基本不受天氣影響,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義烏跨境電商企業負責人賴慶祝說,目前中歐班列(義烏)運輸快件試點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相信不久的將來,中歐班列將運載快件駛往“一帶一路”沿線各國。

智能化水平獨具特色,“雙11”淡定顯實力

每年的“雙11”或許是考驗快遞物流行業最好的時候。今年“雙11”,義烏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遞物流訂單2586萬件,佔全國快遞物流處理訂單的6%,同比增長25%。

“雙11”後,義烏郵政快遞發件量迅速呈現爆發式增長。11月11日,2568萬件;11月12日,2522萬件;11月13日,2476萬件……據統計,11月11~20日,義烏郵政快遞發件量累計達17951萬件,同比2017年增長58.45%。

然而,在大家擔憂快遞跑不快的時候,義烏的快遞物流企業卻十分淡定。“雙11”當天凌晨零時11分,最早的一輛快遞物流車從義烏四海大道快遞物流園區出發。

在節後的快遞量高峰期,記者走進義烏申通快遞公司分揀中心,見到一個個智能分揀機器人——“小黃人”正開足馬力在各包裹間穿梭。為應對“雙11”件量激增的情況,“申通”此前斥資3000萬元增加了自動化設備投入,增加了一整套分揀“小黃人”設備及兩套交叉自動化分揀設備,將日均處理件量的能力從150萬單提升至300萬單。

義烏申通機器人的分揀機擴容,也在義烏郵管局的引導下,在義烏郵政快遞行業推行起來。今年,中通公司針對人員問題,在“雙11”前投用了東宇物流公司內的快件處理場地,場地內1800萬元全自動分揀設備正式啟用,有效解決了快件分揀人員不足的問題。

據悉,目前義烏郵政快遞全行業共建成200個集包點,形成“一園多點”模式,切實做到“全網不癱瘓、重要節點不爆倉”。去年,義烏各品牌快遞企業共投資2億多元,建成12套自動化流水線。

部門規範行業經營,服務水平逐步提高

幾年來,義烏郵政快遞業持續快速發展,規模增速依然高位運行,業內競爭充分,新業態、新動能不斷呈現。據統計,義烏目前共有快遞品牌28個,基本涵蓋國內、國際主要品牌,遍佈全市範圍內的快遞網點共398家,快遞業務員約1.5萬人,旺季時約2萬人。2013~2017年,義烏快遞業務量從1.8億件增長至18.3億件,5年增長近10倍。

實現郵政業可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郵政管理部門的規範管理。義烏郵政業的“井噴”發展態勢,引起了國家郵政局的高度重視。在國家局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6月,全國首個縣級郵政監管機構——義烏郵政管理局正式成立。義烏郵管局成立以來,以更貼近市場的優勢,積極管理、服務郵政業發展,進一步促進了義烏市郵政業的繁榮。

如今,全國首個快遞大數據服務地方經濟項目——義烏市快遞數據實時分析系統建成。該系統可以生動地展示義烏快遞的攬收、投遞總量及其發展速度,多方位立體式反映義烏快遞的發展實況和未來趨勢,為及時瞭解行業動態提供了技術和數據支撐,為政府制定規劃、出臺政策提供了參考依據,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有了發展速度、監管方面的優勢,義烏郵政業的服務水平逐步提高。“目前義烏近400個服務網點中,已全部達到標準化門店水平。”義烏郵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已經完成標準化門店建設的所有網點均實現門店形象標準統一,門店與建包點分離服務。門店主要側重形象展示和完成收寄驗視環節,而快遞包裹建包存放則在建包點完成。通過標準化建設,網點的服務品質得到提升,硬件設施得到改善,快遞業形象煥然一新,為用戶和消費者提供了更加溫馨舒適的服務。

通過標準化改造,目前義烏形成了“一園多點”的業務處理場地佈局。“一園”即一個快遞園區,2015年建成投用的義烏快遞園區佔地近千餘畝,園區信息化、科技化和倉儲一體化,大大縮減了快件運轉時效,解決了電商倉儲難題;“多點”即分佈在主要區域的建包點,承擔了分撥中心前期分揀和建包的處理壓力,有效保障了在服務旺季義烏快件及時發往全國各地。義烏郵政業已樹立了科技化、智能化、標準化,且快捷便宜、依法經營、安全可靠的行業新形象。

(原標題《改革開放40週年 郵政業“義烏速度”見證城市蝶變》,原作者夏斌婷。編輯童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