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歷史文化:芒碭鏊子山的祕密 作者:盛朝新

永城歷史文化:芒碭鏊子山的秘密 作者:盛朝新

鏊子山,在芒碭群山的環抱之中,芒碭十三峰不包括它。它太小了,一片鬱鬱蔥蔥的樹林就遮蓋了它的面容;它太矮了,一棟矗立的高樓就超過了它;它太像鏊子啦,山頂是平的,山形是圓的,中間略凸,據說以前周圍還有三個腿,令人嘖嘖稱奇!

鏊子山一點名氣都沒有,芒山鎮以外的人從沒有聽說過,也壓根不知道有這麼一座山,只有附近的村民才知道它的名字。查閱《永城縣誌》,沒有鏊子山的任何記載;查閱《永城地圖》,也沒有鏊子山的半點標註;而芒山鎮的地圖和芒碭山旅遊區的地圖裡,也沒有標記鏊子山。確實,鏊子山被人們遺忘了。

鏊子山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約200米,海拔高度約45米,在秦漢碭郡古城東北角,但不在古城裡,而在城外。鏊子山距離碭郡北城牆約150米,東臨鹼河,西隔永碭路,與點將臺相望,西北與芒碭主峰餘脈相連。

據芒山鎮老人介紹,鏊子山山頂有一個世代相傳的古地名,叫營園子。何謂營園?顧名思義,就是兵營的意思。據說古代上面長期駐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在山頂發現屋基和大量磚瓦礫,還出土了銅箭鏃、古銅錢、灰陶罐等。筆者爬上山頂,發現鏊子山基本被破壞殆盡,山體的三分之二都已經消失,變成了大坑,僅有西側山體和南側、東側保留了一部分。據附近百姓說,新中國成立前鏊子山非常完整,破壞最為嚴重。三個鏊子腿挖掉了北部一個,目前僅保存西南和東南兩個鏊子腿,但由於房屋亂建和圍牆圈佔,也看不出原來的模樣了。

鏊子山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名字:龜山。傳說很久很久以前,芒碭山陰雲籠罩、電閃雷鳴,緊接著來了一場暴風驟雨,山間水勢洶湧,瞬間成了大海,沒來得及逃走的人們在水中拼命掙扎,哭喊聲響成一片。突然,一隻巨大的神龜從天而降,匍匐在山間平地上,它將頭伸進水裡,用力吸水。起初人們看到神龜,驚恐萬分,從遠方望著它,觀察它的一舉一動。後來,人們發現它在水中變得越來越大。而奇怪的是,水很快消退了,神龜卻將頭縮進身體裡,一動不動,靜止在那裡。人們發現,神龜變成了石頭,於是起名叫龜山,在山頂還為神龜修建了一座小廟,年年祭祀。因為山為神龜所化,山下是不能挖溝的。傳說梁太祖朱溫在芒碭山駐守時,看到龜山地勢較高,要在龜山上建城。在山下挖護城河時,挖出了很多血水,龜山在晃動中頓時矮了一截,朱溫感到不妙,立即停工,但為時已晚,龜山變成了一隻鏊子形狀的山。傳說,朱溫把芒碭山的龍脈挖斷了,蟒龍受傷蟄伏在山澤裡,再也飛不到天上去了。

龜山變成鏊子山,只是一個古老的神秘傳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看來鏊子山也是芒碭山中的一座名山、仙山。鏊子山南坡有著名的抗日英雄魯雨亭的故居,我們去參觀魯雨亭故居時,會發現那裡的地勢很高。現在從鏊子山的北面可以看出,魯雨亭故居的後牆外就是一個巨大的採石坑。想當年,山體完整時,魯雨亭故居的周圍山林鬱鬱蔥蔥,與周圍的水澤相映。這個有神仙傳說的地方,曾經的風景應該很優美。

筆者在鏊子山山頂的泥土裡發現了不少繩紋漢瓦碎片、陶器殘片及明清青花瓷殘片,在魯雨亭故居大院裡新翻的泥土裡也發現有密密麻麻的漢瓦碎片。看來鏊子山在漢代就有建築,至明清時期山上依然有建築。

作為碭郡古城外的一處制高點,鏊子山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就像碭郡古城外的一處炮樓和碉堡,也像是一處天然的瞭望臺。在城池的攻守中佔據了天然的極佳位置。如果佔領鏊子山,兵臨城下,碭郡古城勢必岌岌可危。如果堅守鏊子山,企圖破城而入是不可能的。在鏊子山上駐軍,可以做到守一山而捍全城。看來,此處在古代乃兵家必爭之山。從其重要性來看,當年漢高祖劉邦率軍很可能曾駐軍鏊子山。鏊子山因歷代駐軍形成名字——營園子,乃實至名歸。

鏊子山是芒碭山歷史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更多歷史秘密有待於挖掘,它的名字和俗稱,表達了古代軍事文化的內涵,也傳承了漢文化的元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