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庫經典老照片

法庫,歷史遺存豐厚,有6000多年的人類活動遺蹟,3000多年的文明史。是兩朝大王都、兩府宰相家鄉、兩朝帝后故里和歷史上盛京城的柳條邊門。

兩朝大王都

法庫曾是中國北方民族發人和春秋戰國時期東胡人的“首都”。

灣柳古城位於法庫縣城西南27.5公里丁家房鎮彎柳街村,古城文化土層積厚度達1.7米,上下限達1500多年。遺址面積達1.5萬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石器、細石器、刮削器、陶器、青銅器及刻畫獸骨等。青銅器中的刀、斧、戚、鉞、鏡等,皆器形完美、工藝精湛,尤其是鹿首刀和鉞更是代表了王權的象徵。據專家考證,距今約有3400多年的歷史,相當於中原地區的殷商時期,考古資料證明,3400多年前此地區已由原始氏族部落發展為奴隸社會,先人已開始定居並進行農耕、牧養、手工業等勞動分工。灣柳古城影響了以後境內各民族的文化,開啟了中國北方少數民族的文明之門。

兩府宰相家鄉

法庫遼代文化特色鮮明。在遼代,法庫地區是契丹蕭氏後族的重要聚居地。在省市考古調查、普查中,境內發現、發掘早、中、晚期遼墓九處二十餘座,州城十餘座。遼朝的蕭氏後族生活在法庫一帶。遼朝太安元年北府宰相蕭袍魯、遼朝乾統年間北府宰相蕭義均生活在法庫。

居住在法庫的遼朝蕭氏後族,利用戰爭中劫掠的中原制瓷藝人,建立窯爐,燒製瓷器,並融入了北方民族文化精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遼瓷,現存有葉茂臺聖蹟山、葉茂臺鎮閻荒地村官山、馮貝堡鎮務名屯村西營子、包家屯鄉北土城村等4處窯址。從遼墓、窖藏和民間收藏中發現的遼瓷主要有雞冠壺,雞腿壇,龍鳳罐,白釉鐵花題詩壇,牡丹花紋長頸瓶,“官”字碗、盤、碟、雙陸棋等幾十種,這些五彩繽紛的遼代瓷器,即融入了中原文化的精華,也展示了遼代契丹民族文化的獨特風格。1974年在法庫葉茂臺遼墓群7號墓出土的“深山棋會圖”和“郊原野趣圖”,雖歷經千年仍保存完好、顏色如初,1983年在美國克利弗和納爾遜博物館召開有亞、歐、北美洲學者400人參加的中國繪畫國際學術研討會,《葉茂臺遼墓出土古畫考》引起國內外學者高度重視,紛紛來法庫遼墓群參觀考察。從此,遼代繪畫藝術震驚世界。

兩朝帝后故里

在省市考古調查、普查中,境內發現、發掘早、中、晚期遼墓九處二十餘座,州城十餘座。根據《遼史》等相關資料和墓誌記載,境內蕭氏為遼朝開國皇后述律平之弟蕭敵魯、蕭阿古只的後代,與遼朝著名皇太后蕭綽(燕燕)同宗同支,其女數人為皇帝后妃,其男數人娶公主為妻。居住在法庫的遼氏家族在此建州築城,從事手工業和農業生產,使得其境城郭相望,市井繁榮,對這裡的經濟文化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縣城東邊至今仍有帝后行宮—鳳凰閣遺址。

在清代,法庫是皇太后孝莊、孝惠章的故里,他們父兄蒙古科爾沁部的綽爾濟貝勒等諸多王公皆葬在法庫,不但使法庫成為滿蒙聯姻的見證地,也促進了南北文化、滿蒙文化的傳承和融合。

蒐集一些老照片,希望更多的法庫人能留住這段記憶。

1、法庫電影院:

記得在慈恩寺初中讀書時,我們還曾走著去過這裡看電影,還有幾次是大姨家的哥哥認識看門大爺放我們進去看電影,每次都很過癮。

法庫經典老照片

法庫經典老照片

法庫經典老照片

法庫經典老照片

法庫經典老照片

2、桃山白酒

桃山白酒歷經遼、金、元、明、清近千年的積澱,清朝時期已經成為中國北部地區最大的白酒生產工坊之一,是清皇家貢酒,也是賓圖王、達爾罕王、博王科爾沁蒙古三王的王府貢酒;民國時期,張作霖用它犒賞三軍、嘉獎幕僚,被譽為“大帥酒”;1949年,新中國開國大典作為國宴用酒;抗美援朝期間,作為珍貴禮品慰問過志願軍。

2011年桃山白酒傳統釀造技藝榮獲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法庫經典老照片

法庫經典老照片

3、一些老企業

在我的記憶中,好像有二百貨,聯營之類的,確實沒見過這些,那些年我還沒出生呢。

法庫經典老照片

法庫經典老照片

法庫經典老照片

4、舊少年宮

法庫經典老照片

5、鐘鼓樓

法庫經典老照片

法庫經典老照片

法庫經典老照片

7、1982年法庫縣第一次放煙花

法庫經典老照片

8、奧運冠軍——陳躍玲

法庫經典老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