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月建成戰鬥機廠房,一個月不到坍塌,300人被埋,損失10億

任何土木工程的建設都需要一定週期,這樣才能保證質量,一味趕工壓縮週期,很容易出現偷工減料的問題,這不僅對工人來說是個壓力,建設質量也得不到保證,很容易出事故。這種情況在軍事工程的建設上尤甚,稍微不按規矩來,就會釀成大禍。

二戰過後,新式噴氣式戰機成為天空主宰,誰擁有更多的噴氣式戰機,誰就更容易在空戰中取得霸主地位,而製造更多的飛機,則需要更大的廠房,更多的生產線。蘇聯空軍為了追趕美國空軍,在這方面沒少下苦功夫。

5個月建成戰鬥機廠房,一個月不到坍塌,300人被埋,損失10億

1953年,米格-17戰鬥機完成測試,進入量產,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內生產更多的此款飛機,蘇聯空軍要求軍工部門擴建新的廠房和生產線,地點在車裡雅冰斯克附近。這一切本來沒問題,不過空軍的一些高層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或許是為了邀功,不顧實際,一而再,再而三命令下屬提前完工,而工期則被一縮再縮,到後來,原本需要兩年的工期直接被壓縮到5個月,為的是趕上慶祝紀念日。

對於這樣荒謬的命令,工程負責人居然答應了,可能他也不敢說一個不字,這樣壓力就到了技術工人身上。工人們雖然心懷不滿,但只能啞口不言,加班加點。當然明白人也不少,一些技術人員向工程負責人指出一味趕工期的隱患,不過,負責人們沒有做出任何抉擇,而是閉口不言,難得糊塗。

5個月建成戰鬥機廠房,一個月不到坍塌,300人被埋,損失10億

沉默的結果只有一個,身心疲憊,滿腹牢騷的工人們沒日沒夜趕班加點,然後是偷工減料,一些程序能省則省,什麼混凝土的抗試壓,鋼結構的伸縮力都顧不上,技術人員則對材料和成品的檢驗睜一眼,閉一隻眼,到後來索性不管不顧,要是他們指出工程缺陷,提出返工,那就會延誤工期,責任要他們擔。在這種情況下,工程提前一年半完成了。

然而,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正當所有人還沉浸在完工的喜悅中,災難發生了,一個月後,廠房突然發生倒塌,大塊的混凝土和鋼結構砸向正在工作的人員。轉眼間,300多人就埋,後經搶救,250多人獲救,還有50人則無辜殞命。另外,裡面的各類儀器和生產設備被砸得個稀巴爛,用今天的價值來衡量計算,損失超過10億美元。

5個月建成戰鬥機廠房,一個月不到坍塌,300人被埋,損失10億

救援結束後,開始問責,共有包括負責人、監督人、技術人員在內的100多人被被捕,反而空軍高層的始作俑者安然無事。諷刺的是,工程完工時,航空工業部副部長梅赫托夫親自來剪綵,他還笑容滿面地指示工廠人員能在第一月製造出50架米格-17。真是不切合實際害死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