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樓只有圓形和方形麼?錯!福建永定土樓有20多種建築形式!


對福建永定土樓的第一印象,來於十年前看過的一篇文章,文中裡提到了永定下洋鎮初溪村的集慶樓。集慶樓建於1419年,是永定現存最古老的土樓,高4層,從一樓到四樓用72道樓梯把整座圓樓分割成72個獨立的單元。最讓人稱奇的便是集慶樓的房間、樓梯、隔門全用杉木構建,相鄰處全靠隼頭銜接,不用一枚鐵釘。在穿越600年的風霜雨雪颱風地震後,集慶樓依然巍然屹立!在福永定,如此神奇的土樓還有許多許多。

平時,您在電視上,手機中,看到的土樓大多是圓形的或者方形的。 來到永定之後,你會驚奇地發現,這裡的土樓千姿百態,種類繁多,除了圓形和方形,還有殿堂式樓、五鳳樓、長方形樓、正方形樓、三合式樓、五角樓、六角樓、八角樓、紗帽樓、走馬樓、日字形樓、曲尺形樓、吊腳樓、半月形樓、圓形樓、前圓後方樓、前方後圓樓、橢圓形樓等20多種建築形式,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曾在陳東鄉的巖太村,發現了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布達拉宮式土樓群-巖太土樓群。 巖太土樓群,有著46座大大小小的土樓,其中較大的圓樓6座、方樓18座。 巖太土樓群位於海拔750-900米的山腰上,形成於宋代至現代,但因山高路遠,交通不便,一直養在深閨無人知曉,鮮有人前往。


在湖坑鎮,發現了綿延數十公里的南溪土樓溝。 南溪土樓溝地形狹長,兩旁山巒對峙,連綿起伏,五個土樓村落、上百座形狀各異的土樓延綿10多公里,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聚或散,鑲嵌於梯田山谷間、彎曲溪岸上,宛如一條奔騰不息的長龍,成了“十里土樓長溝”的奇景,蔚為壯觀。

在高頭鄉的高北村,有一座歷經數百年從不澇的土樓-承啟樓。 承啟樓為圓形土樓,共四層,直徑73米,佔地5376.17平方米,江氐祖孫三代人,歷經81年建成。 全樓共有400個房間,最多的時候住過80多戶人家,800多人。 承啟樓距離東海海岸線的直線距離不到100公里,每年都會受到多個颱風的影響。 但承啟樓有著讓眾多城市打臉的土樓排水系統,歷經三百多年,邂逅了上千個颱風,卻從未發生過內澇。

在下洋鎮初溪村,有著大名鼎鼎的初溪土樓群。 初溪土樓群現有5座圓樓和31座其他造型的土樓,依山傍水,錯落有致。 在初溪土樓群,整個村的人都姓徐,所有的土樓大門都向北,所有土樓的樓名都帶一個“慶”字,所有的土樓內部都不挖井,絕大部分土樓都只有一道門。 世遺土樓中最古老和最年輕的均在初溪土樓群,直徑66米的集慶樓已屆600“高齡”,直徑31米的善慶樓則僅有30年曆史。


永定土樓的形狀多種多樣,但土樓“堅固”的共性卻異常的明顯,這是為何呢? 據瞭解,客家人建土樓時,夯牆採用的是有著特殊配方的溼夯方式。 特殊配方的溼夯方法首先要配“三合土”,所謂三合土就是紅壤土、瓦礫土、田岬泥在一起攪拌發酵成熟而成的。

其間還有一個特殊之處,就是在三合土中,還要加入特殊的黏合劑,黏合劑的主要成分是紅糖、蛋清和糯米。 這種特殊的黏合劑的凝聚力遠勝於大量用於現代建築中的水泥。 三合土代價很高,客家人曾有這樣一句話:一碗豬肉才能換來一碗三合土。 因此,永定土樓歷經風雨、戰火、颱風與地震,至今仍固若金湯。 文/圖 納蘭小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