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不老的記憶(一)

大青山,不老的記憶(一)

大青山,不老的記憶(一)

莽莽陰山綿延到土默川后,“造化鍾神秀”,這裡的陰山山脈被稱為“大青山”!青黛自古為最美之色。多少名人雅士見此唯心獨醉!此山美到何等程度?掩映著山下的一座城,蒙古語呼和浩特,翻譯成漢語:青色的城。簡稱“青城”!更有奇特之處,在皚皚白雪漫漫之冬季,城南有個千古流傳的美女昭君墓,遠望卻是一片青色,被稱為“青冢”。大青山北麓的武川可可力鎮,翻譯成漢語是:青青的山崖!這是萬物造化之奇特,還是日月交相之輝映?

追尋歷史,屏息凝視,這大青山的歷史畫卷徐徐展開的時候,讓人更加目不暇接……

金鑾殿來了!哪有殿啊?但見山巒起伏,為何稱為金鑾殿?

大青山,不老的記憶(一)

大青山,不老的記憶(一)

有沒有皇帝來過?看似山青水秀,沒有看見模樣啊!金鑾殿應該是這樣的吧?(模擬圖片)

大青山,不老的記憶(一)

為什麼叫金鑾殿?這裡住過皇帝嗎?帶著這個疑問,翻開歷史一查,啊!不由地驚呼一聲!北魏朝道武帝巡幸陰山時在此建成行宮!此處名不虛傳!

北魏,了不起的一個朝代啊!如果你有所共知的話,可曾知道敕勒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選自 《敕勒川民歌》

大青山,不老的記憶(一)

敕勒川就是現在的土默川。敕勒是鮮卑語!近兩千年來這首詩歌歌頌的土地就是大青山南麓到黃河邊的土默川平原。土默川因蒙古族土默特部落在此而成名。

或許你有所共知,盛樂就是魏朝開始的國都。就在大青山南四十公里左右的和林縣!如今,隨歷史而改成蒙牛產業園為“盛樂”園區。

北魏在大青山的主體民族叫鮮卑族,他們的血統裡有漢族血脈!魏孝文帝的奶奶姓馮,是漢族人,她們奶孫兩個人直接推動了鮮卑族人的漢化!說漢話,著漢衣,通漢婚,習漢禮……史稱“孝文帝改革”!這一改革不要緊,鮮卑族最後強大起來了!居然幾乎統一了中國,從盛樂遷都到大同,從大同又遷都到洛陽,你可以追尋他們強大的足跡,你可以從大同雲崗石窟追尋到洛陽龍門石窟,從歷史的足跡中,你可以看見從大青山走出去的一個漢化了的少數民族是何等的強大。

這強大的因素一直延續到了唐朝,也許人們知道李世民有鮮卑血統,可能並不知道從何而來?不用窮經皓首的歷史學家考古,大青山後面的武川縣人婦孺皆知,李淵的父親李可和隋文帝楊堅都娶的是古代武川縣鮮卑族

獨狐家的女兒姊妹倆,所以他們是親連襟關係!子孫遺傳基因就此而來!武川的地名自古有之!其歷史背景就是北魏在大青山北部設了北部六鎮(固陽,武川,張北等六鎮)楊堅和李淵世襲父輩將領之功爵以戍守陰山。

有時候不得不相信,民族的強大離不開互為補償的融合!一個對外不通婚不開放僅靠內親血脈結合的民族越來越會蛻化落後的!古埃及文明就是最典型一例!因此在歷史中湮滅了。近親結婚落後人類發展的科學結論就是佐證歷史興衰的活化石!北魏到隨唐幾代帝王都是從大青山下走上歷史的舞臺上指點江山的!有權威專家論斷:中華民族的體魄強大離不開鮮卑族的歷史上最關鍵的那幾百年的輸血!由此而論:大青山前後就是鮮卑族的龍興之地!那麼,大青山就是中華民族的一個最遙遠的不朽的古老而不能忘卻的記憶!為此,借古詩一首以表感慨:

半畝方塘一鑑開

湖光山色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待續!

大青山,不老的記憶(一)

作者簡介:經綸,本名鄭經龍。土默特左旗人。現在呼和浩特市政法系統工作,從少年時代喜歡寫作,發表過若干作品。曾任《法制日報》特約通訊員!


大青山,不老的記憶(一)

總顧問: 田彬 潘瑜

總策劃: 任瑞新

主 編: 莊筱濛

副主編: 牧哥 翁袞山 國豔

編 輯: 葉子 隱逸 靜子 白墨 席雍 空谷幽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